時光的流逝,就在一轉眼之間,可用“鬥轉之星移”來形容。雖然離開那個美麗的人間天堂——蘇州,才兩個多月,但總覺得她似乎離我越來越遙遠了,時間在證明著我的大腦會將她慢慢淡忘,所以我不得不在我還仍然將她有限的美好印痕還原之際,將她讓更多的人來分享。 還是那個非常炎熱的夏天,八月初的日子裡,就在前幾天,逛玩了杭州美麗的西湖風景區,轉道歷史文化名城紹興,然後再輾轉經過杭州來到了古典園林——蘇州。而來之前,前沒有計劃,只是在一瞬間覺得那個地方非游不可吧。就這樣決定了,更多的是時間的允許,還有小時候在語文課本中出現過的《蘇州園林》吧。那時候就感覺到她是美麗的。只是那時一直在腦子裡,在那遙遠的還不知道在什麼地方,直到後來才知道,她就在中國,在中國的江蘇,在江蘇的蘇州。哦!終於找到了,被美譽為“人間天堂的蘇州”。它確實是美的,這也是我游了之後才發出的感嘆。
懷著對那個地方的好奇與陌生,終於在杭州踏上前往蘇州的豪華客運車,也並不知道要走多遠,花費多少時間,只是手頭上這張五十二元的車票,可以將自己送到那個地方,就這樣期盼著。這是我在杭州客遠候車室裡想的。
正當自己想得時候,廣播裡傳來了中文與英文的聲音,可以上車了,這是在提醒旅客。我習慣性地背上行囊,因為一個人,已經不用提醒別人了,也不用別人提醒,自己都習慣了。這也許就是一個人旅行的好處,不用擔心別人,也不用被別人擔心。驗票,上車。而坐在身邊的是一位頗有風度的,後來聊天中,才知道是台灣人,來大陸做生意,現在也去蘇州,同路了,一路又可以不寂寞了。
但車剛開出杭州不久,天氣就下起了小雨,整個杭州的溫度馬上變涼了幾度,人們都感到高興,但台灣老板卻擔心到,等會兒上高速公路,可不是很好走啊,可能會堵車啊。果然,車還沒有走到半個小時,外面的天色越來越暗了,那是小雨,迷迷蠓的,也就在沒有過幾分鐘,高速公路上的車子行駛的速度都慢慢地變速了,減速行駛了,因為前面因為雨已經嚴重影響了行駛,所以我們的車子以及其它的在這條路上的車子都出現了: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就這樣,透過車窗看到了一邊車子在行駛,另一邊的車子停著,似乎在等待著,而我們也是這樣,那種像蝸牛行駛的速度真讓人心煩,而此時我倒沒有什麼,因為後來問了台灣老板,他說這車會駛入市裡,那樣我就可以一下車,就找住的,沒有其它的擔心。後來,還看到被撞壞的小車,被迫停在路邊的貨車,還有那些焦急等待的乘客,因為他們的客車也被其它車撞壞了,後來車子的速度越來越快了,後來,堵車事故隨著雨的消失,而逐漸解除了。後來終於在將近晚十點,到達了蘇州一個長途汽車站,哦我終於來到了古典園林——蘇州。
接下來,在什麼路的工人文化宮招待所住了下來,還便宜,但實在是服務條件太差,只是那位老大娘挺好的,讓我遠道而來的客人放心,所以痛快地住了下來。蘇州人還真的很熱情的,可以打個滿分。明天再准備好好地逛一逛。
第二天,八點多鐘才起來,昨天太累了,又那麼晚,不多睡一會兒行嗎。外面的天氣並不是很好,只是感覺很是悶熱。不知道在哪個地方吃了一碗地道蘇州面條,還挺辣的。好,借著這股熱氣,上車了,前往拙政園。
在公交車行駛的途中,我就被蘇州城市的規劃,所以感動。你瞧,在這個市中心幾乎沒有一座現代的建築,全是古典園林似的建築,黑瓦白牆,呈現古典特色。無論是店鋪還是行政辦公樓,以及商場都是這樣。一條條的小河穿橋而過,而那橋或平梁或彩虹形,而那河邊就是青青楊柳,真不愧是一幅幅江南水鄉的畫卷。伴隨著那清風,車停了,到了拙政園站點,
我第一次來這兒,當然找不著,跟著一群學生樣的,因為他們一伙或許也是去那兒的,准沒有錯的。果然沒有走出多遠就到了門口。哇1連拙政園的售票大門都如此古典,有氣派。本來想買聯票,後來問了售票員,她建議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如果不行的建議:拙政園,獅子林,虎丘,這幾個景點,非去不可,這些幾乎可以代表蘇州園林的特點。就這樣聽從她的。買票進園,後來還到了獅子林,虎丘以及寒山寺門口和楓橋。
剛進園林,就見,縷縷青煙正從那古老園林門口飄出來,還夾帶著點點清香。進園,穿過曲曲竹廊,感受古樸氣息,而身邊就是數種荷花正在盆中開放著,繞著假山,只見一亭那翹角飛檐正在歡迎著四方來客,穿過又一座青磚白牆的長廊,前面就是荷花池,那盛開的荷花正散發出迷人的清香,來得早的游客正在留影拍照,還有學生在寫生呢。而在那假山後面就是一條鳳凰竹夾著的小道,走在那裡面,頓覺得清爽寧靜,遠離塵囂,雖然園外就是鬧市,但這裡卻如此不一般,而在另一邊就一條小河,河裡的紅色鯉魚,一條條的正游著,只是無論如何她們都不能游出這條河,而我能走出這園林嗎?不知道為什麼產生這種想法,園林很美無論你站在任何一個角度你都不會感覺到會產生零碎的美,而都是一幅美麗的畫卷。這是人造的大自然之美,卻是無數的人工巧匠用他們的雙手和智慧創造出來的,也是當時社會繁榮昌盛的一面。哦,原來還有如此大道理。
而後來,到獅子林,看到的是假山的世界,無論哪兒都是像獅子似的假山一座又一座的聳立的不同的地方,卻形態各異,生動活潑,令游人久看而不厭。而虎丘而顯示出古典園林的大氣勢,小武當,什麼別墅,還有什麼,等等,大凡以“大”而著稱。還有一斜塔,已經有幾百看而聳立著,卻見其歷經風雨,而堅強不屈,別有一番風味。
最後還因為那首“楓橋夜泊”而深受影響,夜半鐘聲到客船,其實也很是普通,只是那寒流山寺就在附近相距也不到兩百米,怎麼能不傳到船上呢?只是周圍那麼多的店鋪,使人無法感到那鐘聲是怎麼傳來的。也無法體驗作者當時的心情,商業化的運作,使那兒中是一個可以讓當地人賺錢的幌子,而失去的卻是更多的歷史和文化。望著那楓橋下的點點油漬般的河水,我明白那是污染,但當時作者坐在小船上,是不是也會出現這種現像呢?是不是也聞到了濃濃的油氣味呢?而離楓橋不遠處,就是著名的京杭遠河,那可是依然繁忙的水上交通樞紐,一條運沙船,運貨船,吐吞著河水緩緩地來回行駛著,忙碌著,那馬笛聲,聲聲入耳,那久遠的歷史就在這裡嗎?
古典園林之行,似乎又帶著一些遺憾和內疚。
但卻不能不讓我思考著現代與古典還有多大距離?而蘇州園林,乃是世界文化遺產,它該如何保持和發展呢?
也許這是後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