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早上起來,由於還在擔心車子是否有故障的問題,再加上昨晚睡得很晚。睡眼惺松,朋友一不小心,把車撞上了行道樹。還好,擦了點保險杠,樹皮到掀去一大塊。看看四周沒人,趕緊溜之大吉,往嘉峪關方向逃竄。(當時我們住在酒泉時還不知道我國要發射載人飛船,否則或許還會趕到酒泉衛星發射基地親眼看看飛船發射,哪多NB啊!)酒泉離嘉峪關只有四十幾公裡,很快就到了。我們先找了一家比較大的汽車修理廠,名叫“友好汽車修理廠”把車檢查一下。經檢查也查不出什麼問題,都認為可能是油品的問題,而且那個“功能失效燈”也莫名其妙地熄滅了。加了一瓶玻璃水,18元,免收檢查費,不錯。出了市區,來到嘉峪關關城。 嘉峪關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要一站,始建於明朝,是明代萬裡長城最西端的關口。因地勢險要,建築雄偉而有“天下第一雄關”之稱。現在的城關全部是經過修繕的,人工痕跡很濃,門票到要60元,不進去也罷,在外面看看,照幾張相算了。離開嘉峪關,我們又來到了“天下第一墩”。 “天下第一墩” 位於嘉峪關關城南7公裡處,與祁連雪峰隔河相望,是明代長城西端第一個台墩起點。由於嚴重的風化使它看上去像個大土包,孤獨的矗立在懸崖邊上,下面就是萬丈深淵,地勢非常險峻。現在當地旅游部門正在大興土木,開發景點,以後再去,可能就體會不到歷史滄桑的感覺了。
從“第一墩”出來已經是十一點多了,我們直奔今天的主要目的地:七一冰川。七一冰川在嘉峪關市西南的祁連山中,是由中蘇兩國的地質人員在1958年7月1日發現的,故取名為“七一冰川”。這裡距嘉峪關市市區130公裡,是亞洲離城市最近的冰川。一路上我們一直朝著遠方的雪山奔去,公路依舊筆直。雪山越來越近,心情也越來越激動,今天終於能夠親眼目睹雪山的雄姿,與雪山親密接觸了。車子進入山區,就感覺一路在爬高,2000米以上的山頭都披著皚皚白雪。2000米,3000米,海拔一直在上升,氣溫逐漸下降,已經接近0℃了,但由於陽光十分充足,人並不覺得冷。但我們中有幾個人已經有了點高山反應――尿頻。我到一點反應也沒有,就連困擾長久的鼻炎好像也痊愈了,奇怪。我們一路走,一路拍,到達冰川腳下已經是下午2點15分了。這裡的海拔已經是3700米了。開始上山的路是三四十公尺的石階,剛走完石階,竟然有些氣喘,一定是高海拔的原因。然後就是細窄的小路,邊上就是陡坡。小路開始是冰雪融化後的泥濘,隨著海拔的升高,逐漸被冰雪完全覆蓋,異常的滑。由於沒帶登山裝備,如雪杖、冰爪等,只能一步一步慢慢地爬,後來就手腳並用了。最後我已經是氣喘噓噓,胸口似乎壓了一塊大石頭,太陽穴也開始發脹,終於體會到高山缺氧的滋味了。高山反應是如此的難受,以至於每爬幾步路,就要停下來休息一下,大喘幾口氣。翻過一個凹口,一條巨大的冰舌展現在面前,閃閃發光。群山已經全部被冰雪包裹,藍天碧空如洗,整個世界仿佛都融為了一體,聖潔,壯美,寧靜。這裡海拔已將近4300米了,而時間已經快四點,帶的巧克力和水已經吃完,要登頂是不能的了,只好原路返回。(下來後聽說登頂要花至少2天時間,要在山上扎營,帶齊裝備補給,要專業人員帶路。。。。就我們這點裝備,如果能登頂成功,恐怕要寫入吉尼斯記錄了。)上山容易下山難,今天終於真正體會到了。剛走幾步就滑了四腳朝天,不得不用手撐著地,慢慢往下挪。後來干脆就坐在冰雪地上往下滑,手腳控制方向,速度到也蠻快,只是可憐了一雙手,沒帶手套,撐在冰雪上,凍得發麻。下午4:45分終於下到了山腳下,人已經累得不行了,雙腿發軟,頭痛欲裂。山腳下有一個藏族人設的蒙古包休息點,進去喝了一大碗羊肉湯泡餅,真解乏啊,痛快。
從冰川下來,准備開車直接到敦煌。這時發現車子提速不行了,只能達到40~50碼,且轉速已經在3000~4000轉。車子肯定有問題了。還好大多是下山的路,利用慣性下滑,基本不加油門。敦煌是去不成了,只靠4、50碼的速度汆回嘉峪關市。把車再次開到“友好汽車修理廠”,經技術人員檢查,發現是變速箱油底殼不知什麼時候被石子撞癟,把吸油口堵塞,造成供油不足,從而把變速箱摩擦片燒壞。這兩天車速提不起來,並不是油品問題,可能就是變速箱的毛病。(現在回想起來,可能是在寧夏到賀蘭山蘇峪口國家森林公園時走亂石堆時碰壞油底殼的。當時逃過了門票,誰知闖下大麻煩。又是寧夏!NND)由於當地沒有特約維修,沒有零配件。只有兩種方法:從北京空把零配件運過來再修理,但要花好幾天時間,人還得陪著;還有就是把車運回北京。經過討論,大家決定還是把車運回北京比較保險。由於天色已晚,還是先住下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