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谷有靈氣

作者: wangmuqi

導讀文/王杭政城市用不著說了,即使是僻處山坳嶺隅的溪谷、林巒,也都被無遠弗屆的現代文明登錄、注冊,烙上了開發的印記。於是,它們在面目一新的同時,也便告別了固有的寧靜,失去了昔日的清新,撕下亙古如茲的神秘面紗。然而,坐落在天目山區腹地的臨安天目火山大石谷,算是一個例外。 通常人們喜歡說:“黃山天下奇,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華山天下險。” ...

文/王杭政城市用不著說了,即使是僻處山坳嶺隅的溪谷、林巒,也都被無遠弗屆的現代文明登錄、注冊,烙上了開發的印記。於是,它們在面目一新的同時,也便告別了固有的寧靜,失去了昔日的清新,撕下亙古如茲的神秘面紗。然而,坐落在天目山區腹地的臨安天目火山大石谷,算是一個例外。

通常人們喜歡說:“黃山天下奇,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華山天下險。”說明任何一處景觀都有它的個性、特色。那麼,石谷的個性、特色是什麼呢?大家一致認為,“清”是它的靈魂。一路上,人們飽吸著清醉如釀的空氣,交口稱贊它的環境清潔,景物清幽,氛圍清靜;也有人稱贊它三清世界即清幽的林木、清澈的山泉、清涼的空氣。我很贊同這個“三清世界”的概括,只是覺得需要作點補充:它的內涵應該包括“外宇宙”和“內宇宙”雙重意念。“外宇宙”涵蓋了谷區的大環境和整體氛圍,而“內宇宙”就深入一層了,需要從精神層面上,從內心世界上,去感應,去悟解。

我們生活在城市樓房的森林裡,且不說空氣的污濁,噪聲的騷擾,已經到了無處藏身的地步;單是世事的紛紜,競爭的奔逐,更是使人心身俱疲,窮於應付。像尼采所形容的,現代人總是行色匆匆地穿過鬧市,手裡拿著表思考,吃飯時眼睛盯著商業新聞,不復有閑暇沉思,愈來愈沒有真正的內心生活。哪怕只有一天,一個晚上,僅作短暫的逗留,也會通過感官和心意,直接感觸到一種清新的境界。置身林巒溪谷之間,把全副身心統統交付給大自然,放開胸臆,忘懷得失,就可以在這座“世外桃源”中找到精神的歸宿,接受靈魂的淨化,獲得身心的寧貼。單從這一點來看,某些名山勝境、著名景區,由於人滿為患,過分開發,也是難以比肩的。

說到這兒,人們也可能有些擔心:別處的今天會不會成為這裡的明天?

本來,審美是人類所獨有的現像,沒有人的欣賞,任何自然美都無從談起;可是,過去的無數事例證明,發現了自然美,往往就意味著同它揮手告別;開發的同時總是帶來人為的踐踏。這是旅游事業發展中經常碰到的一個頗難化解的悖論。

近年來,由於受到外間“旅游熱”的激發,也開始策劃利用本地現有資源開發旅游路線,接待游人,增加收入。說起這件事來,他們不無感嘆,過去見事遲,反應慢,致使此間開發得過晚,讓寶貴的資源空耗了無涯的歲月。其實,晚也有晚的好處,由於充分借鑒了外地無計劃的開發、掠奪式的開發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和慘痛的教訓,因此,他們一上手便十分重視環境、資源的保護和生態建設,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走出一條發展“生態旅游”的路子。

所謂“生態旅游”,一是保護自然生態,維持天然形態,順應自然,珍視自然,盡量減少景觀的人工雕飾、人為設置。因為自然創造是一次性的,即沒有副本。也不能復制,而且,自然美是易碎品,一旦毀壞了就難以補償、重構。二是倡導對於自然美的欣賞。在他們看來,那種原生狀態、慌情野趣,未經人工雕飾的自然天籟,同樣是美的極致,是“心物婚媾後所產生的寧馨兒”(朱光潛語)。三是整個旅游的導向,是認識自然,回歸自然,熱愛自然。為保留這天造地設的一方淨土----人世間最寶貴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絕不發掠奪財,造子孫孽。

我們徜徉在清景如畫的山路上。這裡離谷區的入口已經不遠了,導游指著右側一片壁立的石崖說:“這片石壁牆、這片石瀑、這嘩嘩的清泉,是山水畫的意態。”,這話概括了石谷的特色,把握住了它的靈魂。我想,它是藝術,具有永久的觀賞價值。


精選遊記: 臨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