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糖美在哪裡。一時半會還說不清楚,也許是因為那個同行的人,因為那個安靜的民宅,或者很多人的誇贊,總之回來一個月左右,還是不能忘懷。想去西塘已經很久了,於是在網上作了很多准備工作,以至於到了那裡以後竟然不覺得陌生。因為是國慶節去的,所以提早定了房。按我的意思,想訂靜怡軒,可是同學還是定了很多人贊的江宅大院,150元含獨立衛生間有點貴了,只是覺得來一次不易,又是節假日,也不好意思講價了。老板江玲的確蠻好的,開始還出來接我們,路上還告訴我們一線天的芡實糕很好吃。安頓好住宿以後,就和朋友隨便逛逛,順便吃午飯,古鎮裡面相對於剛才下中巴的地方有點刻意修飾的感覺。然而呆在裡面時間久了又是那麼自然,古鎮上的人不如傳說的那麼熱情,只是恬淡的享受似的生活著。也許老了以後住在這裡會比較合適吧。
午飯是在傳說中的又一村吃的,因為人很多的緣故,上菜速度奇慢!甚至還忘了我們的單!!為了表示歉意,老板娘給了我們3個一口棕,我倒不是嫌少,只是覺得他們做事情很粗糙,我們坐在最明顯的位置很傻得等了30分鐘,肚子都扁了,他們竟然都不過問一下。這算是西塘之旅小小的遺憾吧。點了老鴨餛飩煲,菱角毛豆,蟬翼包圓(後來發現這些都是噱頭)除了菱角毛豆還不錯以外,比如蟬衣包圓,我不喜歡吃豆腐皮,肉也不是很嫩。又比如老鴨餛飩煲,老鴨~~~~~~~年輕人有幾個喜歡,因該不會很多吧,失敗!餛飩呢,爛爛的,糊糊的,失敗!湯的味道只能喝得出來胡椒粉味,像是胡椒粉不要錢一樣,失敗中的失敗!只有一個好發現,就是嘉興黃酒,有一種小瓶的叫雕王,10塊錢,很不錯的說~~~~~~~~反正後面兩頓也全喝了酒。
下午睡了個午覺,再出門的時候已經是黃昏了,肚子又不爭氣的餓了,我們就選了又一村旁邊的老街酒家(好像是這樣的名字)客人很少很少,我們得以坐在沿河的桌邊。只點了粉蒸肉,清真白絲魚和兩份炒螺螄,兩瓶雕王,邊喝酒邊吃螺螄,看著外面漆黑的河面和河面上鮮艷的大紅燈籠。耳邊還傳來隱約的唱戲的聲音,美不勝收阿!
第二天早上下起了蒙蒙細雨,意境很好地說,我們又買了臭豆腐吃,比上海的好吃一點好像,很多上海人也紛紛來買,還和老板娘討價還價,改不了的毛病。順便帶回一點土特產給爸爸媽媽。阿牛粉蒸肉並不如老街的好吃,粉多肉少。不過阿牛的蹄膀做得不錯,味道蠻好。不過也許是有牌子的原因,偏貴吧。對了,芡實糕很香甜。但又有點太甜了一點。一線天的確實名不虛傳。
我喜歡這樣的旅程,不緊不慢,卻可以把石板路走完,把小鎮玩味一番,去西塘應該是不虛此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