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塞曲.出塞.祁連山

作者: 憐花凋謝

導讀7/11--祁連山*西寧7:30 汽車 張掖16:00 *大佛寺 7:30離開西寧,搭上了去張掖的汽車。 旁邊坐的是一個年輕女軍官,與我年紀相若,她竟是華東師範大學畢業的,也算是半個老鄉,畢業後分配到蘭州某部的空軍部隊,駐地就在張掖的山丹。她很奇怪我怎麼會知道有西寧到張掖的班車,我說是從網上和看地圖得到的信息。隨後她一再強調說,這條路上的風景是非常美麗的。西寧 ...

7/11--祁連山*西寧7:30 汽車 張掖16:00

*大佛寺

7:30離開西寧,搭上了去張掖的汽車。

旁邊坐的是一個年輕女軍官,與我年紀相若,她竟是華東師範大學畢業的,也算是半個老鄉,畢業後分配到蘭州某部的空軍部隊,駐地就在張掖的山丹。她很奇怪我怎麼會知道有西寧到張掖的班車,我說是從網上和看地圖得到的信息。隨後她一再強調說,這條路上的風景是非常美麗的。西寧之去張掖,必須翻越祁連山脈,這比起繞從蘭州進入河西走廊,近了相當多的裡程。

祁連山,一個令人神往的名字,綿延在青海和甘肅的邊界上,早在秦漢以前就已載入文獻。初為月氏部游牧於此,後迫於強盛的匈奴遠遷至中亞,繼而西漢王朝與匈奴在此多次激戰,名將霍去病馬踏祁連,終將匈奴勢力逐出河西,大大擴張了西漢的版圖。當時匈奴人不禁哀嘆,“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奪我焉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漢室衰微以後的近千年,更有黨項、突厥、吐蕃、回鶻、蒙古諸部族先後在祁連山下建立牙帳,共築五彩繽紛的歷史。

如今的祁連山下仍然是個優良的牧場,夏天的氣候非常宜人,當我們行駛在公路上,所見是漫山遍野的草原,和數不清的牛羊。草色青蔥碧綠,沿著緩緩傾斜的小山丘直上雲霄,連接於多姿的朵朵白雲。原野上五顏六色的鮮花怒放,有小溪水潺潺流過,把大草原切割成一塊塊,便於牧民掌管自己的領地。朝遠處看,數座五千多米的山峰屹立,山頂依舊有積雪。

過了峨堡小鎮,汽車繼續進入祁連山腹地,穿梭於曲折多變的峽谷。海拔提高到將近四千米,大阪山隧道的標示牌明明白白地寫著“3792.75米”。路邊清澈的小河流過碎石灘,向北將積雪化成的水注入河西重地--張掖。

隨著海拔的降低,已經到了山北的甘肅境內。風景也全然不同,一個一個的小村莊居於一望無際的金黃的農田中,排列井然。

這便是絲路重地、塞上江南的張掖了。

張掖,古之甘州,是現“甘肅”省名的一個由來。東晉時,北方十六國之一的匈奴族政權北涼國曾在此建都,此後數百年,吐蕃、回鶻、西夏在此征戰不斷,直到元朝時才重回中國版圖。這座古城,飽經烽火連天的劫難,也有過繁榮興盛的大集市,曾被數多異民族占領,在相互的殺伐聲中又有多少英勇者和膽怯者的屍骨長眠於地下。千載不變的巍巍祁連山,始終無言地看遍世間滄桑。

張掖屬於平原地區,從西寧到這裡氣溫竟上升了十幾度 ,禁不住揮汗如雨。趁著天色未晚,參觀了位於市中心的大佛寺。大佛寺也叫臥佛寺,建於西夏國時期。

來到正殿,一尊巨大的臥佛出現眼前,兩邊另有十八座立佛像。整體上描繪了釋迦牟尼涅槃時的情景:佛陀側臥在床上,一手托腮,一手輕置於膝部,面含微笑,似乎是毫無痛苦地離開了這個世界,終於往生樂土;眾弟子肅立於旁,悲傷難忍。相信每一個看到此種景像的人,除了欣賞到那強烈的藝術美感,心靈深處也會感到那無法抑止的撞擊吧。


精選遊記: 張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