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10.24星期五晴人困車乏,一覺睡到大天亮。7:00正,手機鬧鈴准時響起,把我從睡夢中拉起。一骨碌起床,快速洗漱完畢,出外找早點吃。
出了旅店門口到了十字路口,一間臨時飲食檔口正在忙著生意。我過去找了個位子坐下,看看早點種類,發現有粥、有腸粉、有雞蛋等。我點了一份“藥材肉絲粥”,再要了兩個雞蛋,幾口就下肚了。吃完買單,只要1.5元,真是物美價廉。
7:30,扛著單車下樓,告別旅店的伙計,開始上路。
穿過小巷,轉上國道。順著國道南下,數十分鐘後,騎到了佛山與中山交界處,以河為界,一橋相連。我衝上大橋,下橋時看到橋下跨馬路的歡迎牌“中山市人民歡迎您”。
下了橋就是中山市的東風鎮。雖然與順德只有一河之隔,但這裡少了一份順德的喧囂,多了一份鄉村的寧靜。路邊的鄉村還保留了一些老房子,路邊的田地裡一些婦女正在勞作著。正騎著,馬路中間的一群人吸引了我的注意力。只見男男女女一群人圍在馬路中間的花壇隔離帶中,中間放了一張小桌子,桌子上似乎放了一些供品,其中一些人正在跪拜,不知是拜哪路神仙?
過了東風鎮,幾十分鐘後到了小欖鎮。鎮雖然叫“小欖”,氣派到有點都不“小”。其他不說,光是“小欖車站”的規模,就超過了許多縣市的車站。
在小欖鎮國道旁的房屋屋頂上,我還發現竟然有“小欖船舶”的大型廣告牌,不知道是真的生產船舶還是只是生產船舶配件?如果是生產船舶,那小欖鎮可真夠牛的。
車子騎過小欖鎮,我放慢車速,停車在路邊一村莊休息片刻。從背包裡拿出錄音筆,按鈕播放“中國民樂”,邊聽音樂邊推車上路。
又騎了一個小時,已經到了中山市市郊。背後感覺越發沉重,於是停車解下背包,將背包中的書籍等部分物品轉移到挎包中,輕裝上路。
9:45。我已經到了中山長途汽車站。從105國道左轉,就進入中山西大道——富華大道。一進入富華大道,感覺心情就很是舒暢。剛才在路上吸了一路的騎車尾氣,特別是騎車上佛山中山交界處的大橋,被一輛嚴重超載剛才的大卡車噴了滿身的黑棋,現在看到的是干淨的道路和滿眼的綠色,吸到的是干淨的氧氣,中山市的第一印像格外的好。
富華大道的特點不在於其六車道的寬闊,而在於其車少對比下的寬松。偌大的大道,只有幾輛小車在跑,我都忍不住加入奔馳的行列。
沿富華大道一路東行,就進入了中山市區。市區也是非常整潔,地上幾乎看不到垃圾,街道兩邊的建築也頗為干淨寬松。中山的公共汽車都是新款式,整潔寬敞,透過公車玻璃,車裡的乘客不多,都有座位。不禁感嘆:中山人活的輕松自在!
過了幾個紅綠燈,前方出現了一座橋。初看此橋很不起眼,看了橋頭立著的介紹牌,才發現此橋的特色。原來這座橋是一座吊橋,一天中的特定時間橋面將被吊起!難怪橋面是鋼板的,橋的兩頭各有一個大立柱,鋼索拉著各自一邊的橋面。白天放下橋面,晚上就吊起橋面。這樣的橋只在電視上見過,與倫敦塔橋功能相似,國內從來沒有看到過類似的橋。想不到今天我竟然在中山見到,真是幸運!
過了橋,迎面看見“歡迎光臨步行街”的招牌。步行街口立著大碑:“孫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石碑旁邊是孫中山正要坐上黃包車的銅雕。從街口往裡看,步行街兩邊都是嶺南騎樓建築,間或有西洋建築的尖頂凸現。
剛想推車進步行街參觀參觀,一個保安攔住我的去路:禁止車輛入內!正疑惑間,看到街口的指示牌上寫著布告:上午8點至11點、下午3點至5點、晚上7點至9點……車輛禁止通行。原來如此!拿出手機看時間才10點多一點,決定先去看看興中道——中山市的標志性景觀道。
在老城區的大街小巷裡轉了十多個彎,眼前豁然開朗,興中道到了。兩排筆直的棕櫚樹整齊排列在大道中間,一眼望不到盡頭。棕櫚樹兩邊各是三車道,再旁邊是自行車道林蔭樹,再是自行車道,再是人行道林蔭樹,再是人行道,大道的最旁邊是街頭公園和花壇草坪,整條興中道被綠蔭覆蓋,騎車在其中感覺進入綠色的世界。興中道的南端是小山坡,小山坡上一座十幾層高的大樓正面俯視著興中道,器宇不凡。查看地圖,原來該大樓是中山學院的教學大樓。中山學院真是選了個好地方。
如此美景,讓我也有些陶醉。我在人行道上找了個座位坐下,靜靜地欣賞中山人的街頭景色。
10點40分了,差不多可以去孫文西路了。為了更多的觀看中山市容市貌,我這次沿著柏苑路、民族東路、民族路騎行,等我趕到孫文西路步行街的東街口時,離11點只差了2分鐘。
我在街口停下又等了2分鐘,11點鐘一到,保安開始放行。我推車悠然地進入步行街,慢慢欣賞兩邊的建築和街上的人群。只是我這身打扮和行頭與周圍人相差很大,一路上的行人都在觀看我,我也成了步行街的一景了!
步行街內的商店賣的大多是服裝、箱包等,少有賣旅游商品的,可見顧客大多數還是本地市民為主。文化旅游步行街現在基本上還是滿足市民需要的商業一條街而已。
步行街上有兩處風景給我留下了比較深的印像:一處是“大廟下”牌樓旁邊建築牆壁上的壁畫,畫的是解放前的城市街道上的熱鬧景像;另一處是“大廟下“牌樓對面大樹下兩個畫家正在現場給兩個少女畫素描,引來不少行人觀看,畫架上掛著“毛澤東”、“孫中山”等人的素描頗有幾分神似,成為步行街的“活文化”。一處是反映了中山城市的歷史文化;另一處則體現了中山城市的現代人文文化。至於建築和步行街業態,我個人認為缺乏地方特色和缺乏內在文化。
逛完孫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中山市區值得一看的都看完了。於是出發直奔翠亨村——孫中山的老家。
穿過民權路、民生路,拐到中山二路。在中山路上一路飛馳,12點鐘到了中山四路。肚子已經唱起了空城計,剛好路邊看到一家快餐店,決定先解決溫飽問題再說。
吞下一大盤飯菜,牛飲了兩碗土豆湯,全身力氣又回來了。向店主問清了去翠亨村的道路,12點半繼續上路。
穿過小巷,經過起灣道左轉到博愛六路。頭頂太陽正辣,午後時間路上行人車輛格外稀少。順著博愛六路,寬闊的道路上幾乎只有我一輛車,若是在晚上還聽有點恐怖的。我一路急駛,一邊在回憶在中山市區經過的有趣的路名:孫文西路、孫文中路、孫文東路;中山一路、二路、三路、四路;博愛一路、二路、三路、四路、五路、六路;民權路、民生路、民族路;還有興中道等,許多道路的名稱都與孫中山有關,中山文化在中山市確實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騎了大半個小時,終於到了快餐店老板說的“到博愛路就可以看到的”“中山市華文學校”,旁邊果然有一個加油站。不過,店老板的距離概念也太離譜了點了,從博愛六路路口到這裡起碼有10公裡啊。
東行只有一條大路,想必去翠亨村必走此路。我從加油站前飛駛而過,不過幾分鐘就到了京珠高速公路。從高速公路下穿過,翻過幾座橋梁、穿過幾個橋洞,幾十分鐘後到了南蓢鎮。
令我吃驚的是,南蓢鎮竟然有“中山工業園”!這裡距離中山市區足足有20公裡之遙,看不出小小的中山市輻射範圍也挺大的。
過了南蓢,十多分鐘後就到了翠亨村地界。路邊的工廠或小店名稱前面都有“翠亨”兩字,可以感覺到孫中山故裡的氣息了。正是一天當中氣溫最高的時候,我拐進路邊的小店要了瓶冰紅茶先降降溫,也平靜一下莫名開始激動的心情。
出了小店幾步之遙,路邊出現了一座大門,仔細一看,原來是中山城——中央電視台中山影視基地。不過,這個影視基地的知名度與無錫影視城的知名度不可同日而語,甚至比不上南海影視基地。
中山城往下都是下坡路,我幾乎沒有使勁,就到了孫中山故居,現在是孫中山故居紀念館。老遠就看到售票處牆壁上孫文寫的四個大字“天下為公”。
紀念館後面的村莊就是翠亨村。紀念館旁有一個不大的石門,上書“翠亨村”三個大字,門口左右各蹲著兩個石獅子。村口很安靜,看不見一個人影,與孫中山故居形成鮮明的對比。我輕輕地騎車穿過石門,進入孫中山出生和成長的地方。
村裡的建築大多是兩層的磚瓦老房子,卻不是嶺南地區傳統的騎樓建築,而類似與我浙江老家的建築。村裡特別的安靜,我騎車穿過幾條巷子,幾乎沒看到什麼人,家家大門都禁閉著,只有屋檐下掛著的隨風飄揚的衣服,證明主人的存在。大概主人們都到田裡忙農活去了吧?
無意轉悠中,發現村裡有一幢西式的小別墅,窗戶是哥特式的。大概久無人住,牆壁已經班駁,樓前的小花園也長滿了雜草。估計這幢別墅已經近百歲了吧,不知道與孫中山有什麼關系? 可能孫中山也在此小住過吧?
別墅旁邊竟然有一幢保存完整的古建築,也是大門禁閉。牆壁上掛著的木牌上寫著“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楊殷故居”,顯示主人也是個了不起的人物。不過,搜索我腦袋裡還不算少的歷史知識,怎麼也搜索不到“楊殷”這個名字。但既然他的老家能列入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列,來頭肯定不小啊。真不知道楊殷是何許人也。
楊殷家門口的院子倒很寬敞,也很干淨。我把車靠在楊殷家的牆壁,我則坐在楊殷家門口的門檻上吃蘋果。涼風習習而來,疲勞頓消。
休息到2點半,該出發了。告別楊殷老家,我從另外一條路出村。路邊看到孫文提寫的“翠亨學校”,學生們正在操場上上體育課。
翻過一個山坡,經過一個村莊,前面出現了邊境檢查站:珠海經濟特區下柵檢查站。從自行車和行人專用道經過,卻沒有任何人來檢查我的邊境通行證。再看汽車通道那邊,所有的檢查台都已經撤掉,只有幾個武警來回隨機抽樣檢查,他們大概也沒興趣也沒時間來檢查像我這樣走非機動車道的人了。
果然應了出發前同事所說的,到珠海可以不用辦邊防證,因為基本不查,即使沒辦而剛好被查到,也不要緊,花兩塊錢馬上就可以現場辦一個。如此一來,邊檢站形同虛設。轉而一想,邊檢站根本就沒有必要存在,經濟特區現在抓緊打造吸引力,以開放的姿態吸引人們,而萬萬不該設置障礙限制人員流入。
過了邊檢站,寬闊的馬路突然變成了一條泥濘的小路。不會吧,這就是經濟特區的道路嗎?! 真是讓人難以置信。比起佛山、中山的路,珠海的路可真夠“特”的。
道路很窄且坑坑窪窪,卻有公共汽車通達。一位公共汽車司機開車超過我時向我伸出大拇指表示贊許,我也回以親切的揮手。
當到了又一個公共汽車站牌時,我停下車看看公共汽車線路情況。讓我高興的是,10路公共汽車首站就是下柵邊檢站,終點站剛好是拱北口岸。我跟著10路車就行了。
騎過金鼎鎮,道路開始開闊起來。珠海經濟特區的形像慢慢顯示出來。
過了一個公共汽車站、又是一個公共汽車站……距離珠海市區已經越來越近。經過珠海國際賽車場後,道路一邊就是寬闊的伶仃洋。再前行,北京師範大學珠海校區、華南理工大學珠海校區、中山大學珠海校區接踵而來。過了唐家鎮後,岔路口道路指示牌上一邊寫著“淇澳島”,另一邊寫著的已經是“市區”了。
4點鐘,我到了珠海市區郊外。岔路口又分出兩條路:一條路緊挨海濱,是情侶中路,另一條路是梅華東路,10路公共汽車就走這條路然後沿著迎賓路一直到拱北口岸。情侶路是珠海聞名國內的一條標志路,今天我就騎個完整吧。於是,我騎上情侶中路。
情侶路上一路都是“世界經濟發展宣言系列活動:珠海宣言”的廣告牌。透過路邊濃密的綠蔭,一座現代化的海濱城市逐漸展現在面前。
情侶路可夠長的,我騎了半個多小時才到了珠海漁女像。珠海漁女建在陸地突出的一塊岩石上,遠處望去身材婀娜,容貌卻是模糊。與漁女拍照後我騎車轉過菱角咀很快就到了海濱浴場。浴場後面就是珠海國際會議中心,上月臭名昭著的日本旅游團集體嫖娼事件就發生在這裡。
右轉到石花東路,再左轉到永灣路,就又轉到了情侶南路。路盡頭處右轉,突然一座雄偉建築跳了出來――拱北口岸到了。
這是我第一次出境,雖然目的地只是澳門,心中不免有些激動,還有一點點不安。進入出境大廳,取了張出境登記卡填好,然後排隊等候出境。我一身“騎士”行頭引起不少人的注意。我故作酷態不加理會,實際上我怕引起邊檢人員的注意,到時候要對我格外檢查。
慢慢地跟著人龍移動,半個多小時後,終於輪到我了。我努力裝的很鎮靜,平靜地遞過去我的通行證和出境登記卡。檢查人員只是粗略看了一下,就拿起大印蓋了下去,我過關了!而且連人帶車,幸運啊。
與一大群過關的人,其中大多數是澳門人、少數是內地游客,走過長長的甬道。甬道的右邊,隔著一人多高的鐵絲網,是澳門進入珠海的甬道。一大群澳門人蜂擁著走過,大概都去珠海買菜的吧?
甬道盡處又是一個檢查窗口,這裡是檢查健康的。我填好健康卡,一次性順利過關。這裡有一個小插曲,當我接受健康檢查時,幾個檢查人員看著我和自行車互相嘀咕,還好最後放行。好了,我終於出關了,同事們之前的猜測和我以前的擔憂不攻自破,我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可以騎車出關。謝天謝地。
出了邊檢大樓的門,迎面撲來的是澳門的異國風情:出租車是黑身白頂的、廣告牌上的字是繁體或葡文的、街道只有兩車道,街道兩邊的建築都有幾十層,街道真的成為了都市峽谷!這就是澳門了!雖然與珠海只有幾步之遙,澳門的一切是如此的不同!
粗來咋到,我不免多了一份小心。天色已經暗了下來,時間已經6點多了,澳門街頭的燈光和霓虹燈都亮了起來。正是下班高峰,街道上都是小汽車和輕型摩托車。令我驚奇的是,澳門開車是靠左行駛的!難怪小汽車的駕駛座都在右邊!
沒有自行車道,街頭也幾乎看不到自行車。我猶豫著不敢騎上車道,開始就在人行道上推行。很快我就發現我連推行都很困難,因為行人與我逆向而行,我走錯路了,我應該走街道左邊的人行道,那裡才是我的道。
天色越來越暗,進入澳門已經十多分種,只移動了數百米。我一著急,決定豁出去了,毅然騎車上了車道,當然,學乖了靠左邊的車道騎。
澳門的路名很怪,大多數是葡文音譯過來的名字,名字又長又難讀。街道曲曲折折,幾乎沒有正東西向或正南北向的街道。我本來按照地圖的路線一直往南方騎,不一會兒連我自己也搞不清騎到哪兒了,也搞不清具體方向。想要找路牌確定方位,半天也找不到路牌在哪裡。亂騎一通後,我迷路了。看到十字路口有了賣報亭,決定向賣報的婦女求助。
普通話正要出口,忽然想起澳門人基本上只懂粵語不懂漢語,於是我改用粵語,也不管發言是否准確,拗口的詢問她現在的方位和行車路線。她竟然不知道現在的地點!准確的說,她在地圖上找不到我們所處的位置!還好,旁邊一位買報的婦女,看上去是有些知識的人,熱心地過來幫忙。一齊在地圖上尋找,終於找到現在的位置,原來是在越秀花園。她告訴我只要順著雅廉訪大馬路直行,右轉到士多鳥拜斯大馬路,然後一直往南騎,就可以到南灣大馬路。我連聲“悟該塞”後收起地圖准備出發。她還很關切的說:“南灣距離這裡很遠的哦”。“小意思了,我都從廣州騎到澳門了,這點路算是毛毛雨了。”
很快,我就騎到了士多鳥拜斯大馬路的南端。澳門的確很小,地圖上看起來老長的士多鳥拜斯大馬路,實際長度不超過1公裡。又問了路人,穿過水坑尾街、家辣堂街、約翰四世大馬路,到了殷皇子大馬路。感覺京都酒店就在旁邊了,可還是沒看到酒店的招牌。又問路人,他似乎很奇怪我的問路,告訴我只有再往前走十米左轉就到京都酒店了。哦,原來我就在門口邊上了,真是“有眼不識京都”啊。
走十米,左轉,京都酒店的巨大霓虹燈正在對我閃爍著。終於找到目的地了。穿過南灣大馬路,我直接把自行車推進了京都酒店的大堂,在大堂聚集的人群中找到了林宇新先生——此次研討會的澳門方聯絡人,我總算找到組織了。
酒店沒有專門停自行車的地方,門童指引我把自行車停到馬路中間的大樹底下。代我停好車拿了行李上到房間,時間已經是7點了。趕緊匆忙洗了把臉,衣服不換就直接下到餐廳。
餐廳裡人聲鼎沸,參加研討會的代表都已經到齊了。還好宴會還沒有正式開始,雖然比原定宴會時間6點半遲到了半個小時,我還是順利趕上了宴會。真應了中國的老話:“趕得早不如趕的巧”。
7:15。歡迎晚宴正式開始。首先上來的是一只小豬——烤乳豬。在與會代表的驚嘆聲中,一道菜撤下,又一道菜上來,最後上來的是甜品和水果。一頓正宗的粵菜下來,賓客都是酒足菜飽,滿意地海闊天空神聊開來,我則開始講述一路的故事,贏得不少聽眾。
晚餐後,多數代表都去逛街了。我則回房間好好洗了個熱水澡,然後把浸透了一路汗水的衣服褲子趕緊洗掉。
10點多,一切都安頓好了,深圳的室友還沒有回來。我換上干淨衣褲,走到酒店旁邊的海邊吹吹海風,欣賞欣賞澳門的夜景。無意中掏出手機,竟然有信號!一定是珠海移動發過來的信號!一河之隔的對岸就是珠海的灣仔鎮。
撥打遠在北京的女朋友的手機,竟然一下子就通了。簡單聊了我一天的經歷,很快就過了十多分鐘了。不知道是否算是國際長途?應該算是珠海漫游電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