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生日,越發想逃出都市。水泥森林一如既往的喧囂,浮躁,忙忙碌碌。總想找個安靜的角落,倚山靠水,和gf兩個人,背靠背,看日出日落。周末兩天,終究跑不到天涯海角,於是,去了東西山。一半,是為太湖,一半,是為桔林。秋高氣爽,出游人很多。特意提前一天去買火車票,早上的T字頭車已沒有坐票。退而求次,慢車也罷了。不過慢車經常誤點,上海始發,居然也會晚點四五十分鐘開車。提醒最近要出游的朋友,到蘇州的T車火爆,要想路上舒舒服服,提前買票為妙。
10點左右到蘇州,根據網上驢友的信息,坐20路到東山。近兩個小時路程,車費4元,沿途風景變換。蘇州市區高樓不多,仿古建築處處都是,連公車站也不例外。新區開闊,大氣,怪不得吸引了眾多投資。出了新區,漸見荒落,木瀆還顯得繁榮一點,其余都是典型的農家小樓了。
12點多才到東山,gf還好,我早就餓得前胸貼後背。終點站出來,過十字路口,有個來友酒家,看門面還不錯,一腳就踏了進去。菜價不便宜,銀魚炒蛋25塊,蓴菜肉絲15塊。老板笑咪咪的:“一分價錢一分貨,別家銀魚炒蛋10塊也賣了,可銀魚要用放大鏡找哪!”頂著肚子的咕咕抗議和老板侃價,最後敲定一盤鹽水蝦,銀魚,一份素菜,份量很足,味道不錯,兩個人頭也不抬,風卷殘雲。
這個來友酒家提供住宿,標間80塊一晚,價格誘人,忍不住上去看了一下。感覺相當不錯,新裝修的房子,干淨,寬敞,居然還像賓館那樣提供一次性牙刷,拖鞋毛巾齊備,很不像私人的旅館,我們立刻決定就住下了。老板比較爽氣,能還價到什麼程度就看各人的造化了。晚上回來後又發現熱水特別足,美美的洗了個愜意澡。可能唯一的缺點就是臨街,早上有點吵。這是後話。
收拾妥當,出去看風景。手拉手步行到雕花樓,十分鐘而已。迎面一堵大高牆,脫落的黑色有著久遠年代的味道。門票25,雕刻的確精致,名不虛傳。不由想像著古代達官們的生活,雖然奢侈,卻還講究情調。不比現代人,裝修豪華卻總千篇一律。
走出雕花樓,不時有人力車上來兜生意。一公裡2塊錢,又慢又貴。想去紫金庵,恰逢修路,環島巴士改線,真是不巧。有個人力車夫老跟著我們,先熱情介紹,又痛訴養家不易,gf看他大太陽底下巴巴的樣子,心一軟,拉著我坐了上去,說好五塊錢到啟園。
路邊桔樹很多,澄黃澄黃的桔子,滿天星般躍入眼簾。Gf優哉游哉,我只覺得車慢,心裡隱隱不踏實。到了啟園門口,他說,帶你們看看太湖。拐向湖邊。湖邊船家也圍上來拉生意,說什麼從湖上進到啟園,會更便宜。見勢不妙,我們趕緊付錢,堅決不肯再坐船。
還是驗證了驢友們的話,人力車坐不得。或多或少有點敗興,於是放棄啟園,老老實實等巴士去陸巷。機動車又來游說,這回任她怎麼說咱也不動心,哈哈。
陸巷碼頭有很多快艇去三山島,心急的船主甚至把我們堵在車上問,可惜我們遂不了他們的意。陸巷古村沒怎麼開發,只有一個王鍳故居是收門票的,20塊。比雕花樓又如何呢,不進也罷。更吸引我們的,是深深的窄巷,高懸的牌匾,桔樹掩映的木門,悠悠的天井木樓,還有閑坐著話家常,藍布衣衫的老嫗。快門一直在閃,兩個人穿街走巷,不亦樂乎。
向路邊小店主打聽《桔子紅了》的拍攝地,原來就是順著王鍳故居往後山走。越往上,山勢漸高,滿山遍野的桔樹一點一點把人包圍。綠色和金黃色覆蓋了整座山,一層連著一層,沒有能讓人逃出包圍的余地。色彩單調是乏味的,然而這裡兩種顏色卻造就了整個世界。有很多桔農在摘桔子,gf淘氣,要過老農的扁擔,明明擔不動,卻裝模作樣擺pose,末了還承老農塞了我們滿手剛摘的新鮮桔子。
從古村出來回到陸巷碼頭,可巧趕上了末班巴士,要不真不知怎麼回旅館。旅館不靠湖,日出就看不到了,一心想看日出的朋友們,可以住三山島,碼頭附近也有許多農家旅舍,不會很貴。最有意思的是居然有叫上海大酒家的,條件價格不知如何。
回旅館,倒頭大睡,一夜無夢。明日要游西山,無限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