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寶
1、
在任何一張中國地圖上你都找不到九頂山的名字。至今,作為川西北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九頂山還是一塊未被開發的風景地。在成都,只有一家光大旅行社小規模地經營著這條艱苦而驚險的線路,即便在黃金周旅游高峰的時候也僅有不到200人去領略九頂山上驚天的美景。而我相信,不出3年,明日的九頂將成為今日的黃龍。當今日的艱險不再,正是驢友的悲哀。
《中國國家地理》2003年第4期是這樣推薦這個“從盆地到高原的風景”:
“這裡地處四川盆地向西北高原的過渡帶,群山巍峨,雲蒸霞蔚;高山上的草原,綠草如茵,野花爛漫。。。與自然風光相輝映的是這裡獨具特色的人文景觀。這裡是少數民族羌族的居住地,羌人的碉樓是中國民居中的罕見形式,羌人的歌舞讓人想起唐代詩人著名的詩句:羌笛何須怨楊柳。。。”
“蜀中有仙山,九頂稱一絕。”這座能在山川形勝的蜀地稱絕的九頂山,就在從九寨回成都的西線途中茂縣境內,距縣城東南8公裡處。
就因為上面這段話,還有那張雪山倒映在黑龍池裡紋絲不動的照片,差點驚得我靈魂出竅。在我的建議下,這次的黃龍九寨之旅中加進去九頂這一絕地,然而畢竟這是一次由旅行社組織的鴨子團,留下太多的遺憾,以致我只能對著國家地理遙遙幻想,而後發誓:一年之內,我一定再來九頂,看盡它無邊的花海,幽深的海子,千塵不染的藍天,寂然無聲的雪山倒影和山中懸掛的瀑布彩虹。。。
2、
十月長假之後,公司獎勵我們一行21人組團黃龍九寨旅游。九黃機場剛剛通航,省了我們不少時間和艱苦。最關鍵是不要花錢的旅游,自然樂得當回鴨子。九寨此前去過,天堂、夢幻、童話之無以復加的蒼白語言仍無法形容九寨黃龍秋天的艷麗;每日接待2萬以上芸芸眾生的九黃之地自然用不著我再去添上幾筆無聊文字,已成都市大公園的九黃之境擁擠著我的鏡頭,衝擊這我對秋色的鐘情,卻再沒了動筆寫它的衝動。唯九頂是我不能不塗鴉的經歷,盡管是鴨行的九頂,半途的九頂,仿如此,方遂我迷醉的心願。
從九寨回成都的路上,我就一直憧憬著九頂絕地;住在茂縣的賓館裡的時候,大家就為次日去不去九頂山起了爭執。一早聽說九頂是個沒有開發的景區,不通車,全程騎馬,部分同事打起了退堂鼓,導游原本就是個不帶愛相的女人,這時更說些明天可是你們最苦最累的行程的話。問她怎麼去怎麼辦,告知我們她是沒有去過,聽說要7、8個小時來回。由於我們幾個執意此行,有人表示不隨馬幫上山就在山下等候。
我真想就此脫離鴨行,獨自雲游去也。
想想鴨行就是這樣,誰讓咱沒錢沒假呢!
還好,旅行社收了銀子又是事先說好了的,不能不去。九頂之行總算有了決議:大家都去,到時看情況決定是否上山。
次日一大早,天還沒大亮,全體人馬在不帶愛相的導游引導下上了汽車。
旅游公司的汽車是一輛30座金龍中型車,司機姓蔣,導游叫他蔣司,在我聽來總像是叫蔣廝;導游姓唐,她喜歡我們叫她糖糖,讓人立刻想起那個用身體寫作的美女作家。當然她一點也不美,而且很不帶愛相。早上一上車她就大肆批評我們不守紀律,有兩個同事事先沒有請假就獨自租車去了米亞羅看紅葉;說我們未經她同意就擅自去聯系九頂山的馬幫。同事們被她挑得很不高興,說她做導游晚上找不到人,只說自己沒去過,不跟我們交待有沒有聯系馬幫,我們當然要自己安排。一時車裡充滿了火藥味。唐導便一路數落至汽車拐彎上了窄窄的土路。
3、
蔣廝是個很稱職的司機,駕駛金龍客車跑九黃線很多年的。難得的是車技一流,但話語不多。由於他沒去過九頂山,前晚便找人打聽行程路線。汽車出茂縣縣城沿岷江往成都方向慢行,一路遇人就問去九頂山怎麼走。大約一刻鐘到達一個左拐的路口,便是通往九頂的必經之地南新鎮。說它是個鎮不如說是一個水電站,名字我記不清了,很醒目。滔滔岷江在這裡被水電站切斷,電站下游便斷流了,干涸的河床裸露著黃白的石頭,與敞胸露背的電站大壩一道,彰顯出秋日岷江的荒涼。
而望前路,蔣廝的油門都猶豫了少許:一個小小的村子傍邊的一條窄窄的土路,彎曲著通往大山。蔣廝小心翼翼地往前開去,百步之外不見路影,愈往前開感覺路面愈窄,窄到客車行在路上之後,連行人都得側身才能通過。大家都擔心對面來車。這一擔心剛被人一說,對面就真的來了輛貨車!還好,會車的時候正有一條小岔道,蔣廝又向貨車司機再次確認去九頂的路線。
就是這樣的盤山公路,開行半小時還在同一座山上,下面的電站愈來愈小,對面的山變得愈來愈大。由於天早,很少遇上有車,即使遇上,都是當地的貨車。那些司機的車技絕對一流,能把車貼到山坎上,停靠得只能通過一只老鼠的地步。車技這玩意你不能不服,包括蔣廝在內(當然本人也算),他們能把自己駕駛的汽車當作身體的一部分,如同自己的腳那樣自如地放置,這是駕駛汽車的最高境界。聽說馬就是這樣,再險的地方,馬的4條腿也能夠非常平衡地找到應該放置的地方。馬失前蹄往往是因為人強迫它選擇不當的路線所致,後來我們真有人從馬上跌落,正是這樣。這是後話。
盡管如此,蔣廝還是感覺上山的路太險,不斷地用四川話對唐導說,下次就是給他1萬塊錢他也不來了。我想給他200塊錢他還會來的。於是大家就給了他200塊錢以示犒勞。
盤旋在大山中的途中,偶爾遇上幾個早起的山民,叭著煙杆,遠遠地站在路邊看客車緩慢地爬行。路邊不斷見到山民種植的作物,在秋日的早上,蕭條地耷拉著的西紅柿,滿地雜草的不認識的東西。九頂山屬茂縣,茂縣境內大部分是羌族人。靠侵蝕藏人領地而來的羌人感覺都十分勤勞,上到山上所見,更是應證了這一點。
客車只能停放在一個叫安鄉的村口。
大家下車,把那顆一路懸著的心放了下來,感覺是一身輕得想飛。
當然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廁所,山村哪有什麼像樣的廁所。於是,不分男女都到山民的菜地裡解決。你絕對沒有試過,蹲在一大片綠色的菜地裡,頭上全是紅的黃的綠的蘋果,掛滿了一大片的蘋果樹,嗨!總之那種感覺好極了!
九頂山的途中到處是蘋果,你大可以隨便伸手摘,在手裡,在衣服上,或者用紙巾擦擦就吃。九頂的蘋果是我們吃過的最好吃的蘋果,咬一口,水汁多得溢滿下巴,脆而甜酸。甜而不膩酸而不過的味道,讓極其挑剔如我也會大加贊賞。九頂山的蘋果太多,價錢就便宜得驚人,3毛錢1斤你想要多少吧。實在杠不住貪便宜的心態,一車人就買來一麻袋,分了帶回家,結果那味道就遠不如在樹上摘著吃了。莫非吃蘋果也如吃人?種不如買,買不如偷,偷不如吃不著?玩笑而已。嘿嘿。
其實,九頂的老鄉很純樸,你送他餅干糖果,他會立刻去樹上摘一大把蘋果送給你。
4、
山民們每家每戶都養馬,村子裡分成幾個組,每組會組成一個馬幫。我們的到來,成了他們難得的賺錢機會。因為之前導游不管事,我們自己就在賓館打電話聯系了一個馬幫,後來導游說,他們聯系可以免費給全陪和地陪提供馬匹,於是就得罪了原來定好的馬幫,差點惹出麻煩來。這點屁事俺就不哆嗦了,提醒朋友注意不要隨便招惹少數民族的人就是。
馬幫為我們一人配一匹馬,川馬大多不如北方的馬高大,黃的白的黑的棗紅的都有,3歲到10歲不等,一律肮髒不堪。馬鞍上墊著的毛毯棉被大紅大綠的難看極了。牽馬的山民也是老少不一,老的60多歲了,小的才14、5歲,穿著是那種典型的農民西裝,配一件大紅的毛衣,穿雙滿是泥巴的解放鞋,於馬匹一起倒也十分協調,但個個憨厚老實。
從安鄉村上山來回需要5至7個小時,馬幫的標准收費是每天每匹馬70元,相比那種艱難行程,收費確實不貴。一般的自助行都會在山上住1到兩天,因為九頂山上實在有太多的景色迷死太多的熱愛純自然的人不肯下山。而鴨行受限,我們需要當天趕回成都,故只能半途九頂。
全程驢行線路應該是:安鄉騎馬出發,1小時過二道坪,看九曲溪;1小時後到達五彩林大本營,休整;又1小時到達白龍池,再1小時到達大草原。當日返回大本營住宿,次日用2小時上到黑龍池,周邊看雞公山、石門坎和雞爪棚,返回安鄉。我想,真正的行者一定會在馬幫達到大本營之後,棄馬步行,不過那已是海拔2500至4000之間,你必須有好的身體素質。無論如何我得去試試。明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