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之行

作者: pumaandy

導讀朝鮮,世紀更替年間最後一個鐵幕國家,對於當今的中國人來說,是那麼的熟悉而陌生,對其強烈的好奇心促成了我這次朝鮮之旅。(2002年8月)(花了2400大洋,一個星期,丹東跟團)原以為去朝鮮的人很少,沒想到卻遭遇了也許也是朝鮮有史以來最多的游人浪潮,我們 這個團將近400人,而兩天後的團隊居然多達1000 多人,達到了朝鮮接待能力的極限。 出發前,中方旅行社給 ...

朝鮮,世紀更替年間最後一個鐵幕國家,對於當今的中國人來說,是那麼的熟悉而陌生,對其強烈的好奇心促成了我這次朝鮮之旅。(2002年8月)(花了2400大洋,一個星期,丹東跟團)原以為去朝鮮的人很少,沒想到卻遭遇了也許也是朝鮮有史以來最多的游人浪潮,我們 這個團將近400人,而兩天後的團隊居然多達1000 多人,達到了朝鮮接待能力的極限。 出發前,中方旅行社給我們交代了他們認為已非常詳盡的注意事項,但接下來的旅程告訴我們, 這些遠不足以讓我們應付無微不至的"紅色關懷"。 攝影師的痛苦 我們並非攝影師,但所攜相機屬准專業類,鏡長約10CM,中方領隊一看到我們的相 機,立刻大搖其頭:"哎呀,太大了 ,太大了"。 原來朝鮮海關對所有入境者都要檢查全部的行李,長鏡頭相機根本不允許帶入境,生怕 你拍攝遠處他不願讓你看到的場景 。(但可笑的是,對拉近功能更強的攝像機卻沒有限 制。) 於是,人還沒入境,心就開始忐忑不安,若相機給扣在海關,豈不是白走一 遭?懷著僥 幸心理,我們把相機放在了中國導游行李箱裡,據他說一般不會檢查導游的行李。 車隊進入朝鮮境內,海關人員登車檢查 行李。查我們車的朝鮮海關人員長了一張黑黢黢 的臉,而且還坑坑窪窪的,深褐色制服上的金日成像章是全身唯一的亮色---這也是辨 認 朝鮮人最便捷的方式,人胸一個。 車廂第一個座位就是導游的,他那綠色的小滾箱此時是那麼地牽動我的心。 萬萬沒想到,海關一 上車就瞄上了導游的行李,令其打開接受檢查。導游當時也怔住 了,就像白區地下工作者被捕前一樣,茫然地看了一眼躲在群眾中的同 志們---相機的主 人,無奈地打開了行李箱。我倆對望了一眼,完了,聽天由命吧。 箱子打開了,黑臉海關人員一件一件地問,這是什 麼,那是什麼,最後看到壓在箱底的 三角形攝影包: "這是什麼?" "相機。"---只能老實。 點頭,無二話。---居然沒事。 感謝金日 成父子,他們讓他們的子民如此的孤陋寡聞,他們不知道,只要套上攝影包的 相機起碼也是半專業水准的,必定在他們的限制範圍內。 長長地吁了一口氣,但接下來的事實卻讓我們滿腦子就想著一個詞-- -弄巧成拙,因為全 車廂人的行李除了導游,再沒有一個被要求開包檢查!!由邊界城市新義洲(如果能稱之為城市的話,畢竟他們把它叫做省會 )到平壤僅200多 公裡路程,在勉強稱為路的公路上居然行使了7個 多小時。 滿目的荒山和荒地,都5月份了,田裡卻少有開耕的痕跡, 田頭聚集著一堆堆目光呆 滯、面帶菜色的人們,就那麼閑呆著,也 許根本就沒東西讓他們種。偶爾經過的市鎮, 不經提醒你是不會想 到那是城市的。看到這些,你會更深理解什麼叫"造孽",真想把這 一切都攝入鏡頭,太想了。 但這是嚴禁的---進入平壤前任何地方都 不允許照相、攝影!由於進關時的余悸尚存,便 未敢造次,但我們 決定,返程時,無論怎樣都要冒這個險。可最終由於朝方一貫的計 劃多變且從不預先告知,返程改為搭乘火車,使我們的冒險計 劃流 產,成了不小的遺憾。還有,朝鮮的人都朝我們招手!我們很激動,也感覺到了2國的友誼之深,還有,感覺到了祖國的強大!後來,我們去了38線,還去了開城這個開放的直轄市。住了5星級賓館,不過,晚上街上沒有燈光,商店很少,商品落後。可是,汽車很好,都是進口車!奔馳,豐田,或者中國的大解放!有地鐵,而且很深,100米以上!3分鐘電梯!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