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游桂北印像

作者: jsn5320

導讀自游桂北印像*時間:2003年10月24日——11月3日,十天。 路線:南京-桂林-龍脊-程陽-陽朔-興坪-陽堤-冠岩-桂林-南京。 方式:隨心所欲,隨遇而安,未跟團,未進公園,未請導游。這是一個不冷不熱不旺不淡的季節。柚子飄香,想吃在路邊買一只;游人不多,想住哪兒就住哪兒。想做一回陽朔自游人,這並不是很難的哦! 桂北十日,印像之深,一在自然景觀,二在風土人情 ...

自游桂北印像*時間:2003年10月24日——11月3日,十天。

路線:南京-桂林-龍脊-程陽-陽朔-興坪-陽堤-冠岩-桂林-南京。

方式:隨心所欲,隨遇而安,未跟團,未進公園,未請導游。這是一個不冷不熱不旺不淡的季節。柚子飄香,想吃在路邊買一只;游人不多,想住哪兒就住哪兒。想做一回陽朔自游人,這並不是很難的哦!

桂北十日,印像之深,一在自然景觀,二在風土人情。最讓人陶醉並值得慢慢去回味的有(按個人感受排列):

1、 興坪大河背的草灘。夕陽時分,人家炊煙升起,坐在大河背的草灘上,看美院的學生對著漓江晚歸的竹排寫生。暮色中再慢慢走回家去。下塌處是驢友們推薦的“樂(羅)得一方淨土,盤來一份清貧——回歸自然”的“羅大叔”和“盤阿姨”家。大河背人都知道的,那棟有著葡萄架的白色小樓。羅大叔家並不是開旅館的,衛生條件也一般,但那種“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意境不要太好哦。

2、 龍脊平安寨的主人。趕到龍脊天已晚,攬月閣亮起一輪“彎月”,那是廖大嬸家的招牌。從山下停車場走上去,饒過一個山頭就看見了,好溫馨!廖大嬸著壯家紅裝,身背竹簍,手提充電電筒走在前面,讓游人有一種到家的感覺。在這裡住宿不用押金,吃飯不用侃價。清晨,推開“攬月閣”的格子窗,俯瞰 “七星拌月”般的梯田、晨曦中醒來的壯寨木樓和早起的村民,不能不感嘆這鬼斧神工般的造化和民風的純樸。緊靠“七星拌月”梯田的是“阿蒙家”。門前屋檐有木廊,木廊放著木桌,喝著茶,看著書,傍著鄰家屋頂的小瓦片坐著,望望不遠處梯田裡未割的稻谷,挺有小資情調。阿蒙的老公阿明是個重慶小伙子,是阿蒙前幾年在廣東打工時認識的。我們去時阿明正和幾位幫工圍著地鍋在吃早飯。阿明說稻子收的差不多了,請幫工是趁雨天去種油菜,家家自覺去種油菜,梯田就好看了。沿木廊從阿蒙家去“葉果木屋”。木屋是因女兒的名字起的,木屋裡張貼著許多女兒的照片。女主人是攬月閣廖大嬸的胞妹。那天避雨在葉果木屋,看窗外廊前的野果樹,掛著未收的山梨,讓人流連忘返。二嬸給的雨傘讓我們回攬月閣,叮囑我們山路小心,並說傘不用送回來,她會去取。

3、 漁村和“竹排帥哥”。漁村的建築無法與西遞、宏村相比。漁村的大碼頭、小碼頭及所擁有的一段漓江會讓你陶醉。這段漓江很闊,山的背景美,從碼頭看下去景致極好。在你的鏡頭裡經常會出現采風人的身影。不得不佩服美國人,當年在克林頓的行程裡作如此安排。當你漂流或暴走游遍漓江,你就會發現漓江岸邊真的沒有什麼像樣的村落,有些趕墟農民上船的地方根本沒有碼頭,上了岸也沒有什麼路。他們的生活水准與秀美的山水反差太大了。大河背是漁村村委會所在地,名譽海外的“漁村”是其所轄的一個自然村。我們去漁村坐的是大河背趙華的竹排。水小,大船到興坪為止,到漁村的江面平靜,白鴨成群,河灘上閑著幾頭牛。趙華才十八歲,來這裡寫生的師專女生叫他“竹排帥哥”。他靠養魚和撐竹筏謀生,已經是母親的頂梁柱了。父親去年去世,妹妹還在上學。我們多付了些竹排錢,又給了趙華妹妹一扎水筆。

4、 從興坪坐趕墟船去陽堤。觀賞黃布倒影、九馬畫山+體察風土人情的最佳方案。日出,陽光映在漓江水面,像撒落了碎金碎銀。隨著墟船靠上一個一個碼頭,趕墟上船的人多起來。挑著柿子的婦人最上鏡。一位熱情純樸的興坪大姐讓我們吃她家自產的柚子。陽堤的墟不如興坪大,不及城裡的農貿市場。對農民來說,也只能這樣了。聽趙華說他最遠也就去過陽朔。在陽堤碼頭,更多的人是集結待發的漓江步行者,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大的團隊在出發前交待著編組、環保等注意事項,確實是漓江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5、 矮山的田園風光。騎單車到月亮山,從小路經駱駝過江到矮山村。印像最深的是平地水田中矗立著的駱駝山、田家河的水壩和水輪泵。水輪泵取代了以往的水車,卻沒有破壞生態,它利用虹吸原理引導河水,灌溉著兩岸的農田。金黃的稻田又呵護著綠綢般的河水。一切都是那麼自然和諧。矮山風光單車游正成為驢友的選擇。在這條鄉間小路上,每天都有自行車隊通過,其中以老外居多。那些小老外把山地車騎得飛快,權當戶外運動了。

6、 “世外桃園”遇龍河。上游的富裡橋,無論從那個角度取景都上鏡,只是養在深閨人未識。初春開遍白油菜花的地方種著滿地芝麻。從富裡橋到遇龍橋需要涉過一道水壩。路上我們沒有碰上一位游人。我們幫一農婦割稻子,引來看熱鬧的村民;走進橙園叫買而遇上純樸的看護人,她給了橙子不收錢。到遇龍橋感覺就不一樣了,游人也多了。經不住排工的盛情,談好價錢漂流去舊縣,問多遠,說要過六、七個壩子,但過了第四個壩子,排工的腳不知什麼時候破了,說就到這裡上岸不遠就是。看著他的腳殷著血,倒是我們過意不去了。上岸騎上單車,邊問邊騎好一段路才到舊縣。到老根農家吃飯已是下午兩點了。黎老伯問有沒有看到仙桂橋,我們才意識到不是走錯了路,就是被懵了。遇龍河的上游河床較窄,水流干澀,和許多溪流那般;下游則河道過於規整,河水又顯得過於深沉;唯遇龍河中段之美讓人贊嘆,河水不深,水草漫舞,岸無邊際拘束,適宜漂流。響午時分的遇龍河非常寧靜,漂流中沒有第二只筏,兩岸人家和青山倒影河水中,遠近濃淡層次分明,在光的折射下那樣對稱和清晰,真正是一幅水墨寫意山水畫。然而成也漂流敗也漂流,那裡的商業味重了。

7、 不眠的西街。西街從“藍鳥”到“李萍咖啡屋”、桂花巷從“月亮下”到“玫瑰木西餐廳”、縣前街從“原始人”到“小馬的吧”,這三段加起來也就百米左右,人氣旺的店鋪也就二、三十家。白天曬太陽,晚上泡吧。每天都有世界各地各種膚色的人來到這裡。。就好比人們去龍脊看梯田,不能沒有“攬月閣”、“阿蒙家”、“葉果木屋”、“雲龍居”和大寨小學,西街已經不能沒有“沒有”、“四海”、“明園咖啡”和“紅星特快”。當漓江步行者正成為漓江景觀的有機組成時,各種膚色的人早已是西街的一部分了。

8、 程陽風雨橋。從龍勝到三江,從三江到程陽,一路下著雨,似乎我們就該這樣風雨兼程。沒有細細去考證這個世界文化遺產有多少歷史,只是默默地感嘆這橋經歷了多少風雨,侗鄉八寨曾經多麼興盛。地理位置的偏僻,並未使其建築的恢宏精美遜色於周莊、同裡。高大的侗寨木樓如今已搖搖欲墜,但仍給人一種蒼涼之美。讓人擔心的是:年久失修的它們還能承受多少風雨?交通的不便制約了這裡的發展,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已不能滿足侗民的需要。走了幾個寨子,唯一帶有現代氣息的是有家掛著“侗妹油茶”旗幡的茶樓,我們去用茶時,沒有別的茶客,茶是為我們現炒的;再就是那些走過風雨橋,打著花雨傘,背著書包說著笑著上學的孩子。

* 這是本人的第3張帖。第1、2張帖“想做一回陽朔自游人”和“想做一回陽朔自游人-無怨無悔”發表在“網易旅游論壇”-“廣西風情”上。轉帖如下:

想作一回陽朔自游人

江蘇,家人朋友,擬五一飛桂林,作自游人。

出行目的:體驗風俗、享受自然。

關心話題:興坪至楊堤段步行/坐船方案,魚船、竹排租用信息;

陽溯至龍勝平安的交通,路況改善了嗎;

西街家庭旅社、遇龍河畔農家、興坪農家、平安村農家

龍勝溫泉壯家等住宿信息(單間2人,可沐浴,有民俗

特色,無需標間,無需電視電話,不一定有獨立衛浴),

請提供地址、價格、訂房電話及上述信息或鏈接網頁。

謝了。E-mail:jsn5320@yahoo.com.cn

〓 網易旅游論壇 廣西風情 發布時間 2003/03/07 10:54:41 by jsn5320 〓

∷ 網易旅游論壇 廣西風情 修改時間 2003/04/25 15:16:59 by jsn5320

想做一回陽朔自游人—無怨無悔

jsn5320

[個人專輯]

想做一回陽朔自游人,這一美好計劃因眾所周知的原因五一擱淺。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我對此無怨無悔。

看著手中攢積下的陽朔信息和自助攻略,訴說起那裡的月亮下酒吧、大河背村“羅叔”、矮山村一線的田園風光,誰能說我們沒有去過陽朔呢?我們碰上了從楊堤步行過來的“暴走族”,認識了攬月閣和“阿蒙家”的主人,已無法忘記興坪山水和遇龍河畔的風尾竹。陽朔,我們會來的。

自游人,一個時尚群體。懂得審美,享受生活。他們走過漓江,走過昆大麗。當我們想做一回自游人,開始籌劃西街、麗江的行程時,他們已把眼光放在了德欽、甘南、黎從榕。

〓 網易旅游論壇 廣西風情 發布時間 2003/04/23 13:23:14 by jsn5320 〓

∷ 網易旅游論壇 廣西風情 修改時間 2003/04/28 14:53:33 by jsn5320 ∷


精選遊記: 桂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