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朝聖之旅(上)D3.本來想著天氣預報說今天是晴天,可是起床一看,居然雨下的比昨天還要大。我的心都涼了,旱季居然還下雨,我們的運氣也太差了。吃早飯的時候,王師傅也來了。我們商量今天是到梅裡還是去附近的景點,於是王師傅給梅裡那邊的朋友打了電話,原來德欽只是落了雨滴,雪山今天早上出來一小會。看梅裡的渴望,使我們當下決定去梅裡算了。收拾好行李,我們開始了朝聖之旅。
出城之前,王師傅建議我們先去松贊林寺。原來,中甸這邊的規矩是看梅裡需先朝拜松贊林寺,保佑平安!寺廟離中甸沒有多遠,在縣內坐公車也可以到。只是可惜下著雨,從遠處看松贊林寺的金頂就覺得不無輝煌,若是晴天,金頂在陽光的沐浴下該是多麼奕奕生輝啊!因為雨天,烏鴉,這種他們藏區的神鳥也就很少見了。至於紅衣的喇嘛就更別提了,網友的文章裡提到他們經常很多坐在寺門外,我只看到了三三兩兩的幾個!剛進寺門,左右兩排各有六個轉經筒,正好有導游講解,我們也蹭了蹭。得從右邊開始轉,轉經筒得順時針方向才行。我們也依言照做。沿著長長的石階向上攀登,在高原上攀爬的感覺可真不好,氣喘得厲害。直接就到了山頂,有兩座大殿,左邊的一座正在修繕,看不出什麼,右邊的應該是主殿,但是大門緊鎖,我們在那兒研究了半天,還是開不了門,我想,不會是因為下雨,連這個都不開了吧,那我可太衰了。我還想見活佛呢!後來拐到右邊才知道,這個正門只有在重大法事和我黨高官來了才開,我等升鬥小民,焉有這等福分,走走側門就好了!側門對面有個房間,掛著“婦女莫入”,老公和司徒兩人進去看了看,我也忘了問是什麼。廟裡面是不許攝像的,我們也滿虔誠的,不敢亂動。正好剛才的導游代團來了,我們又借機蹭了蹭。聽了好多宗教故事。滿壁的畫像,很生動。我想藏民來了,肯定會更感動。寺內的燈光昏暗,平添了幾分神秘的氣氛。又在導游的指引下,喝了點聖水,並蘸在額頭上,據說可以減除高原反應。我的主要願望是見見活佛,在殿裡請了條哈達,要5塊錢,准備呆會獻給他。寺裡也出售一些手工藝品,據說都是活佛開過光的。
我們沿著樓梯爬到四樓,有三個房間,最左邊是個經堂,想來是活佛日常接受朝拜的地方,地板上已經磨出一個光亮的匍匐的人形來了,我暗暗心驚宗教的力量。右廂房有簾子遮著,我們不敢擅入。找了個小喇嘛問問,原來活佛外出了,是本寺主持在。我們在小喇嘛的指引下,進了右廂房,一個紅衣喇嘛端坐在榻上。我們的心,不知怎的,就沉靜下來。挨個過去向主持施禮。他在我們每個人的頭上都摸了摸,表示賜福。當我跪倒在他面前的時候,我的心是完全相信他會給我以精神上的力量。也許,這就是藏傳佛教的神奇之處吧!
出了松贊林寺,已經十點多了。在路上,又經過了納帕海,可是在凄風冷雨之中,草原上也是秋色慘淡。毫無風景可言。
今天要坐一天的車呢,我們都紛紛打足了精神。開始爬一座又一座的大山,雲南的山可真是太多了,我到後來都記不清爬了多少座山了。山路很險,全是S型的大彎,很容易暈車,我們表現還比較好。
路邊不時會閃過一個村子,都是藏式風格,山清水秀掩映之下,感覺與昨日濃重的秋色相比,別有一番滋味。金沙江就這樣毫無預示的闖入了我的眼簾,江水奔騰不息,據說已經不許人在江裡撈金沙。不知怎的,腦袋裡突然閃現出倪匡的衛斯理小說《黃金故事》,說的就是在金沙江畔發生的離奇故事。這樣一來,腦子裡滿是刀光劍影了。跟眼前的景像到滿符合的。開到一座橋邊,王師傅告訴我們,這在當地叫“伏龍橋”,賀龍當年在這被抓過。沒過一會兒,就到了奔子欄,我覺得就是條街道,下面就是金沙江了。去了一家叫“吉聖園”的飯店吃中飯,中甸這邊民風都很純樸,老板都是熱情有禮,他們家還有免費的野梨吃,不錯。點了一條金沙江的江魚來做湯吃,即便是淡季也很貴,要¥60/斤。不過,湯很鮮美。就是小李和司徒吃不太慣,因為江魚刺太多了。:)還有一種蔬菜,叫菊花菜,非常大,像一朵菊花的形狀,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蔬菜,炒起來到是和青菜差不多的味道。點的犛牛肉絲也很好吃!
填飽了肚子之後,我們又開始爬山了!小雨時斷時續,山上的霧氣也時有時無,有空靈之美。開了約十公裡,王師傅停車,讓我們下去看金沙江的月亮灣。從公路邊走下去,有一個修好的水泥台子,是住在那兒的藏民給修的,隨便給些錢就可以,不給也行,我們每個人還被敬了青稞酒。我是第一次喝,覺得口感還可以。登上台子,真是覺得造物主的神奇。金沙江就在一座圓錐形的山前拐了一個180度的大彎。山的後面是一帶白雲,那景色極美。要是有個廣角鏡頭就好了。可以拍下雲天一色!
越往上走,海拔約稿,也就越冷,下雨的緣故,我們都把自己裹的跟粽子似的。倒是司徒,很盼望趕緊去白馬雪山,因為他在廣東,一直都還沒有見過下雪呢!東竹林寺在山下的一角,很安靜的。我和老公進去看了一眼,不收門票。寺裡顯得很簡陋,比不上松贊林寺好。只有一個正殿,好像是要舉行什麼大型法事,很多喇嘛在抬箱子出來整理東西。我們問他們,因為不懂漢語。只得作罷。
再往前,就要上白馬雪山了,可是雲霧繚繞,我們一點雪山的影子都看不見,心裡很懊惱。那明天,看梅裡,不知道有沒有戲?天氣很冷,我們終於上到了雪山的丫口,海拔4292米,我們集體在牌子處合影。這可是我們上到的最高海拔了!
下了白馬雪山,就沒什麼景點可以看了。大約三點,我們已經接近德欽了。從山上看下去,德欽的規模不是很大。進入德欽時,會經過一個很多白色經塔的通道。據說這裡也可以看到梅裡。只不過現在冷雨蕭蕭,我們是沒有眼福。德欽感覺是一個很熱鬧的縣城,有很多藏民。飛來寺還在德欽十公裡以外了。不過我們感覺很快就到的樣子。其實就是很簡單的一條街道,一邊是旅館和小店,另一邊衝著梅裡雪山,有很多經塔,經幡什麼的。可能是給藏民祈福用的。梅裡山莊應該是這邊最大的旅店,陳設也比較好,就是有點貴。我們於是找了梅裡山莊再往前的一家小客棧,也就兩層樓,叫梅裡客棧。老板夫婦人都很老實,價格收的也很公道。雖說現在是淡季,他們家也住滿了。我們的鄰居竟然是在中甸青年旅館同為鄰居的一隊上海驢友。稍事休息,我們就拿起相機衝到路邊,對面就是梅裡雪山了。此時的雨已經停了,天空中雖有大片濃重的烏雲,但是太陽光正努力透過這些烏雲。遠處的神女峰已經依稀可以看見,大家心裡都是一陣興奮,難道今天能看見“夕照梅裡”麼?山上寒冷異常,風也很大,但是誰也不願意回到旅館中,也許奇跡就在那一瞬間出現了!隨著烏雲的散去,神女峰已經清晰的露出她秀美的容顏了,從神女峰往坐數,還有好幾座相連的雪山,都顯現出來了。我是第一次看雪山,激動不已。可是主峰呢,王師傅告訴我們最右邊的冰川之上,卻始終被雲霧遮住,不肯露出真面目。不過光這幾座雪山,在晚霞的映襯下,已經很雄壯了。就在激動和期盼之間,時間很快就溜走了,已經六點了,太陽很快就要下山了,主峰的影子卻一點都沒有。不過,有驢友很有信心的說,今天有晚霞,明天肯定是個大晴天!是啊,希望明天是個晴天。
在客棧寬敞的一樓,我們開始了晚飯。上海驢友們因為第二天要去雨崩,特意點了只土雞犒勞自己。:)山裡的夜來的早,看看窗外,已經是夜色濃重了。想想,出來三天了,沒有電視,沒有網絡,這樣的日子倒也過的充實。老板做的炒飯分量實在太大了,我們只好留到第二天當早飯吃了。還有新鮮的酥油茶可喝,聞上去像麥乳精的味道,香香的,入口確是很鹹,第一次喝,不太習慣。在客棧裡還遇到了一位北京的驢友,已經一個人在藏區走了一個多月了,乍看上去,可像藏民了。我是滿佩服這位深沉內斂的驢友的。
回了房間之後,今天吹風的結果是我的偏頭痛頭開始發作。看看時間尚早,不如下去轉悠轉悠,分散注意力。和老公下到一層,廳裡還挺熱鬧的。王師傅,老伴和一些驢友正圍著炭爐在聊天,我們也加入進去閑聊。這時,那些轉山的藏民們也都近來烤火了。他們晚上就睡在客棧的屋檐下,蓋上自己帶的鋪蓋。雖然他們根本都聽不懂我們的內容,但是非常安詳的圍坐在火邊。他們的眼神是那麼的純淨,笑容卻很羞澀,我們用手勢只能作簡單的交流,實在聽不懂了,就笑著搖頭。我真的很喜歡他們,甚至是他們身上濃濃的酥油茶的味道。這些藏民的心靈都極純樸,我們第二天在爬明永冰川時,一路上遇到的藏民也給予了我同樣的感動。
十點多,我實在熬不住了,回去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