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的感覺

作者: 風中雙子

導讀第一次坐飛機的時候,還是個學生。急著結束一次不怎麼愉快的旅程,就用了800或者1000元吧——這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很大的數目了——買了一張北京回廣州的機票。那天是大年初一。通往機場的路上行人稀少,大巴車司機展示了過人的技術,車輪軋過的路線幾乎是筆直的。首都機場的候機廳有些冷清,我怯生生地完成各種手續,最後背起行囊走過安檢門的一瞬,孤單得甚至有 ...

第一次坐飛機的時候,還是個學生。急著結束一次不怎麼愉快的旅程,就用了800或者1000元吧——這對當時的我來說是很大的數目了——買了一張北京回廣州的機票。那天是大年初一。通往機場的路上行人稀少,大巴車司機展示了過人的技術,車輪軋過的路線幾乎是筆直的。首都機場的候機廳有些冷清,我怯生生地完成各種手續,最後背起行囊走過安檢門的一瞬,孤單得甚至有些恐懼。

坐在靠窗的位子上,在沉默中飛過2000公裡——我腳下的土地,每一個中國人都在歡度新春。

最後出現在驚訝的父母面前,新年快樂的氣氛迫使自己把滿腹委屈深深壓到心底,換上一張笑臉:“我很好,玩得很開心。”

記憶隨歲月模糊,不知道原來自那次起,一切都已奠定。我的生涯和風格,我的體驗和感受。

一晃將近9年,9年裡我坐了不下20次飛機,累計足夠支付一座公寓首期——我的薪水足夠讓我坐飛機北京廣州一個月從容往返數次,於是我習慣了隨時飛往遙遠的他鄉,卻從未意識到可以在本地購買一套不錯的房子。

每一次的飛,都與第一次相當相似。

總是一個人。

總是在別人合家團聚的時候,獨自在萬米高空向遠方飄去。

總是坐在靠窗的座位,靜靜看外面的風雲變幻和山河壯闊。

而心情,總是那樣平靜而矛盾。用眼睛收錄每一個別人不留心的細節,同時把心分成兩半,一半飛往前方的風景,一半留給身後的家園。

飛翔的方式有很多,小型飛機,直升機,滑翔機,熱氣球,高空跳傘,甚至“蹦極跳”自由落體,可以擁有更強烈的瞬間快感。但要從容地體會萬米高空上的感覺,還是坐民用客機方便而且實際。

或許這就是我喜歡坐飛機的原因。

飛機上看風景,有在地面上得不到的角度和視野。

喜歡起飛的過程。飛機斜斜地爬升,地面上的景物逐漸和自己拉開距離,慢慢地變成立體的地圖。城區的建築和鄉間的農田,變成白色綠色的阡陌,棋格般縱橫交錯。再飛高一點,漸漸看不清公路上的車輛了,卻看清了整個城市的輪廓。或是綠野平原,江河圍繞,或是群山之中,跌宕有致。最喜歡飛機繞著海岸線飛行,海陸相接處勾出弧線的美麗,而向外延伸的水域,海浪一波波地打出去,在一片藍藍綠綠中,畫出一條條白色的花邊。

喜歡降落的過程,特別是需要穿越雲層的降落。飛機在雲間穿行,一朵朵大棉花一樣的雲團與自己近在咫尺。忽然間,飛機鑽進了一團雲,眼前是一片白霧蒙蒙,什麼都看不見。再出來時,地又近了一層,天又高了一分。有時這個過程要重復幾次,當最後一次從雲中鑽出來時,會猛然發現,剛才還在眼皮底下的花朵般的白雲,現在又成了頭頂上一片片飄渺的白紗巾了。

喜歡在飛機上看日出。和地面上一樣的紅霞爛漫,金光燦爛,但是太陽是浮在雲上的,我也是浮在雲上的,一種奇特的感覺。

喜歡在飛機上看日落,以一種平視的角度。而且往往太陽已經“下山”很久,地面上早已入夜,但我的視野中始終是一片淡淡的灰色,伴隨著淺淺的亮光,太陽的“余暉”在這裡可以持續這麼久。

喜歡在白天飛過茫茫大地和海域。青藏高原雪峰圍繞,巍峨聳峙,傳遞著聖潔和凜然的氣息;黃土高原黃沙萬裡,漠風塑成起伏的曲線,有時還可以清晰看到沙線向綠洲侵蝕的痕跡,透出的是一種蒼涼,幾許嘆息;穿越茫茫南海和太平洋,卻見一望無際的藍色水域,偶爾有白浪翻卷,航船拖出長長的白色尾跡,有時還有一些雲飄過,朦朦朧朧地遮住視線,有一種霧裡看花的感覺。

喜歡坐夜機飛過燈火輝煌的城市。星星點點的燈光,勾勒出都市的繁華和美麗。從空中俯瞰,像一件發光的珍寶,而且是稀世奇珍,因為那裡裝載了人間的喜怒哀樂。

喜歡在超過萬米的高空飛行。天是湛藍的,像純粹的藍寶石。沒有一絲的雲,即使有,也是絲絲縷縷的高雲,斷斷續續地在腳下漂浮。這時候感覺離自己每天踏足的大地很遠,完全到了另一個空間。

喜歡在幾千米的雲間穿梭。有時飛機在雲層上面,腳下是蓮花般的白雲朵朵,有的高大有的平和,雲頂無一例外地高低起伏著,像一座座山,在地面上絕對看不到的。有時飛機在兩層雲之間,頭上是一重天,罩著灰白的層雲,腳下又是一重天,一朵朵白雲輕盈地飄移著。這是屬於飛翔的風景。

喜歡坐飛機,因為向往飛翔。此刻,又聽著那首《向往神鷹》,想像著下一次的飛行。我一定還是不買保險,風吹到哪,心飛到哪。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