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源、霞山鄉游記

作者: clarkelu

導讀這是一次比較匆忙的旅行,其中既有輕松和愜意,又有更多的理解和領悟。周六中午我們踏上了旅途,沒有什麼精心的准備,只是有了一張地圖、一小片報紙的簡介和四個需要放松的人。我們的出發地是金華,目的地是霞山。來不及趕上12點多的5089次列車去衢州,我們就坐了悶熱的快客(23元/人)。可能是因為車上的人坐不慣這種封閉的車,也可能是不習慣車廂裡很吵的錄像� ...

這是一次比較匆忙的旅行,其中既有輕松和愜意,又有更多的理解和領悟。周六中午我們踏上了旅途,沒有什麼精心的准備,只是有了一張地圖、一小片報紙的簡介和四個需要放松的人。我們的出發地是金華,目的地是霞山。來不及趕上12點多的5089次列車去衢州,我們就坐了悶熱的快客(23元/人)。可能是因為車上的人坐不慣這種封閉的車,也可能是不習慣車廂裡很吵的錄像聲,所以他們有不同的反應,或者是腳架在別人的椅背上,或者是說些髒話也宣泄一下不滿等等。幸好兩地之間的路程只有1個多小時,否則我也不能保證我們這些後輩會有什麼怪異的舉止。下車以後我們了解了一下去霞山的車,但是快客公司說只有去懷化(10元/人)的車,他們不知道霞山。外面的出租車司機也不太清楚,只說去懷化包車60塊。我們商量後,決定先去衢州的孔廟。衢州的孔廟是孔氏南宗的家廟,從北宋末年孔子的四十八世嫡長孫孔端有因戰爭遷居於此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了。此廟分為新舊兩部分。新的只是仿建,而東面的舊廟才是真正的歷史的濃縮。正門前就有兩棵高大的銀杏樹,滿樹都是金黃的杏葉。一股風又吹落了幾片,落在了已滿是杏黃的地上,還有一片落在了游人的頭上,靜靜地增添兩者的美。往裡進,就看到了成行的松柏,中間一棵又高又古樸,我的朋友猜大概有好幾百年的歷史了。我想它在當時可能只是一棵一般的松柏而已,現在卻是掛牌的名樹了。它什麼也沒做,只是不停地生長,不停地向上。大成殿裡有三個塑像,中間的是孔子,兩邊是他的兒子(孔鯉)和孫子(孔及,即子思,孟子的老師,曾作《中庸》)。想來孔子最起碼也是有了兩代單傳。燒了香,拜了讀書人的祖先,轉到隔壁的思魯閣,我們覺得是孔子的後人思念魯國而建的閣樓,後來又看到孔子後代的介紹,有一位叫孔思魯,莫非是這個人修建的閣樓,這裡也不得而知了。轉了一圈,我們出門,到了對面的府山公園。回頭看原來的孔廟,旁邊在建新的衢州博物館,看起來和孔廟的建築格格不入。倒是那兩棵銀杏依然是飛飄著杏黃的樹葉。回到車站,我們打車到懷化,路上我們和司機談了會兒,然後商量了一下,決定去錢江源(包車120元)。衢州到懷化大約一個小時,而懷化到錢江源也需一個小時。車過了馬金(因邊上有條馬金河而得名)就進山了,路變得窄了,太陽也只有迷人的紅色了。道旁的松柏樹和山邊零星的住宅讓我們感到興奮。轉過幾道彎,我們就倚山而行,一邊是水庫的水,讓我們想起了千島湖。這才是我們旅行的真正開始,也是城市人享受鄉村生活的開始。天漸黑,我們和司機開起了諸如“萬一...”之類的玩笑。寒意滲入富康,好心的司機為我們開了空調。不久我們就到了山中的旅館,汽車燈照著山腳下的一塊碑,上書“錢江源國家森林公園”,使我們確信這是我們的目的地。下車後我們就住進了這裡唯一的旅館(後來才知道叫水湖山莊)。每晚150塊(標准間,打了7折)。估計每個人的肚子都餓了,我們先小心翼翼地點了幾個菜,並且再三囑咐廚師燒得好一點兒,然後上樓稍微打理了一下,就下樓吃飯了。“餓狼”是不會計較菜的味道的,但是我們這些可不是一般的“餓狼”,狼吞虎咽的同時還要評論菜的味道。廚師的菜燒得出人意外地好吃,可見山裡也能出好廚師。晚上的生活是不會寂寞的,只要你有了麻將。直到獨輸的我欠人五十(好像是三十)幾張撲克才結束,當然是因為明天還要旅游才打住,我才不相信是為了讓我不輸得更慘而叫停的。一夜平安,我被鬧鐘振醒。打開窗,繚繞的山霧欺騙了所有人的眼睛。8點了,大門還沒開,我們爬了出去,在周邊散了會兒步,邊上有一池水(可能到了夏天,客人可以在這裡露天游泳)和小瀑布。吃了可口的面條,我們買票去楓樓景點玩(30元/人)。蓮花塘(20元/人)有點遠(來回3小時多),我們放棄了。去楓樓,我們得讓船老大把我們渡到風景區。隨船的是在景區打工的工人,他們帶著帶魚和工具進山。我們則是唯一的旅游團隊。船在湖上開,水面上的晨霧就像500年前桃花源的仙境。太陽漸漸地驅散著晨霧,而我們的船依然在霧中,所見也只是近處的山水和高處的山的輪廓。慢慢地船就靠岸了(約10分鐘)。上船後,沿著工人開鑿好的路向裡面走去。沿路可以看到很多的山,還有山上的植被,偶爾還有小鳥的動靜。因為風景介紹上說山上有黑熊出沒,所以我們設想著它或者它們出現在我們面前或者後面的情形。忽然一拐,我們走在了太陽下,前面干涸的溪道中長著一棵古樹,陽光灑在這一片郁郁蔥蔥中,好像我們到了聖境,一種釋迦摩尼在菩提樹下悟道的聖境,抑或是上帝將要出現的預兆。兩個朋友走在前面,年輕,而且純潔,散發著活力和動感,讓生命變得這麼得可愛。又一轉,有了水聲,溪道雖寬,但是溪水很少,或是沿著縫隙,或者就是在地下。不過有一潭清水,清得帶點綠。水不用多,清澈即可。如此的水,無需淨化,就已是純淨水了。路上的風景的確美麗,自然而寧靜。而且換著不同的色彩和造型。有的古樹蒼勁而有力,有的樹葉半紅半綠。山上的竹子隨風搖曳,驚得鳥兒無處落腳。轉了幾個彎,前面是一條小石子路,兩邊是低矮的植物,路邊是一片片田。還有幾間好像沒有人住的房子。在轉個彎,我們就看到了一棟仿古建築,馬頭牆,黛瓦,但是窗戶是有機玻璃和窗框,過去看,原來是未完工的旅館,主人想仿古,而無疑只能是外觀而已,內部的設計基本是現代的趨勢。再往前就是古村莊,有好幾戶人家連在一起,我們過去看,有些大門緊鎖,有些則完全是被廢棄了。如果在戰爭年代,那一定是為了逃避戰火,現如今肯定是喬遷新居了。有好幾家的門楣上都寫著“吞”字,不知是因為主人姓此,還是有其他的原因。我們進了一家比較大的房子房子有兩層,樓下是大廳,加上旁邊的幾間小房子,地上是搬家時散落的東西,有很多的空酒瓶,顯然主人是喜歡喝酒的。走上吱吱作響的木樓梯,看清楚房子是用石塊壘起來的,裡面全部用木板隔開,屋頂上排列不夠緊密的瓦片讓懶散的陽光有機會射入閣樓。對這陽光說話,可以清晰地看見水汽。出了這間房子,我們再向前,小心翼翼地走過幾根滑滑地木樁。前面已經探不出路來,只好折回。回到原先在建中的仿古旅館,從後面上山。路已經造好,有些地方的水泥已經澆好了,只是外觀還沒有完成。剛上山就有一個潭,然後就是瀑布,龜蛙瀑不大,但是就像是小家碧玉,在這幽靜的山谷中,更顯得頗有韻味。途中遇到一個工人在修路,這也是我們在山上遇到的唯一的一個人。有點累,我們在幾塊大石頭上稍息了一會兒。邊上有清澈的水,眼前是美麗的山景,作伴的又是自己的知己。現在回味起來,還是醉意朦朧。山路沒有繞到山頂就返回了。那裡有個小亭子,我們照了幾張像。亭子裡的作業工具和做飯工具說明這裡有人在此停留。下山的路沒有什麼周折,穿過竹林,就下山了。由於時間較緊,我們原路返回了。手機自從進山就沒有信號了,我們擔心聯系不上船老大。一直到快要出了山谷的地方,我們才和賓館聯系上了。船把我們安全地接回了賓館。午飯沒吃,我們還是很懷念昨晚的晚餐,所以還讓廚師炒了幾個菜。賓館的服務員已經檢查了房間,還把我們的東西全部整了出來。這很讓我吃驚。飽餐一頓後,我們啟程去霞山,可笑的是我的一個朋友始終不忘在行山路時撿到的一根長木棍。那時是有利的行山工具,而現在卻成了我們開玩笑的話柄了,這就像日本人在大熱天還穿著一本正經的西裝。過路的公共汽車(4元/人)把我們送到霞山鄉。我們進村時,帶著一副城市人的眼鏡,一根木棍,和一份驚奇。很容易讓村民聯想起鬼子進村。霞山村位於錢江源和馬金之間,村裡的建築有徽派建築的風格。公路邊的房子是典型的城市化進程的典型,而一往裡你就能感受到一種不同,特別是房子是由鵝軟石交錯而疊成的,還有層次性的門楣和馬頭牆。轉了一圈,這個村子的建築基本同一格局,只是因為以前家境的不同,房子的內部結構和雕刻也有所不同。這裡居住著鄭、汪兩個大姓,而鄭姓的祖先據說是三國東吳的一位大將,所以這裡的木雕的主題常常是三國故事。除此以外就是八仙,還有富含各種寓意的動物。一戶比較大的四合院的主人老婆婆,熱情地向我們介紹房子的木雕寓意。盡管村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經濟意識(有人讓我們先去鄉政府買票),但是這裡民風還是很淳樸。我們進人家去參觀,沒有受到過一戶人家的拒絕。這個鄉裡有上田幼兒園、上田小學和一所申銀萬國初中,還有一些商店和捏泥塑的小攤。孩子們放了學在家門口拍著彩色的紙牌,空暇之余還不忘為我們指路。快繞出村子的時候,我們到了鄉政府,沒有進去,只是走過,所以也就省了門票(15元/人)。然後坐車到馬金,再轉公交車到開化,再轉快客(15元/人)到衢州。回金華的快客六點多就沒有了。在KFC飽餐了一頓。最後砍價150塊包車回到金華(司機還帶了一個人,專車要200),已經晚上21點多了。


精選遊記: 衢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