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子孤身婺源行(五)

作者: ybluerain

導讀這一站到了汪口,古時因這裡碧水汪汪而得名,由宋朝議大夫(正三品)俞杲於大觀年間始建此村,距今有1100余年歷史,以俞姓聚居為主。我們先參觀了俞氏宗祠,門票15元,其號稱“婺源古建築之最”,“江南第一祠”,不在乎大,在乎建築雕刻上得精致細膩,門柱檐梁上無不體現著木雕藝術的精華之所在,邊看邊聽著顧師傅對那些雕刻圖案的講解,果然是栩栩如生,細致 ...

這一站到了汪口,古時因這裡碧水汪汪而得名,由宋朝議大夫(正三品)俞杲於大觀年間始建此村,距今有1100余年歷史,以俞姓聚居為主。我們先參觀了俞氏宗祠,門票15元,其號稱“婺源古建築之最”,“江南第一祠”,不在乎大,在乎建築雕刻上得精致細膩,門柱檐梁上無不體現著木雕藝術的精華之所在,邊看邊聽著顧師傅對那些雕刻圖案的講解,果然是栩栩如生,細致入微,我贊嘆不已…….感慨著前人的巧奪天工。

俞氏宗祠為三進院落,前面稱“山門”,地勢平,中間稱“享堂”地勢高了一步,後面稱“寢堂”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地勢最高,上寢堂的台階有七步,顧師傅告訴我七旬以上的長輩才有資格上去的,長幼有序,族規嚴謹。

我從一面牆上的記載來看,俞氏這一族的確人才輩出,得功名者不少,有進士5人,舉人2人,大夫7人,七品官以上之文武官員36人,學士10人,著作33卷。還有“書鄉”之稱。據說湖北現任父母官俞正聲為汪口人士,不知是否屬實。從俞氏宗祠出來,尋著古人的足跡,走在青石板的千年古街上,體味著她明末清初曾經的繁華,感嘆著歲月的流逝……沿路去了古樸典雅的“一經堂”、“懋德堂”、“大夫第”和“養源書屋”。

汪口四面群山環抱,且三面臨水,於是想去河邊走走,踩著鵝卵石來到河邊,發現河水很淺,(據說夏天水大些)也很清澈,岸邊兩個村姑有節奏地用棒槌拍打著衣服,平靜的河面上幾只雪白的鵝快樂地游弋著,不遠處的幾只鴨子和它們打著招呼,它們此起彼伏地呼應著,在這青山綠水間自由地歌唱著……時間彷佛在這裡凝固……我忽然好羨慕它們,真想變成這裡的一只白鵝啊!

咦,岸邊還真有一只白鵝呢!雪白雪白的羽毛,紅紅的冠,黃黃的嘴,胖乎乎的身子,真可愛!我還沒見過這麼漂亮的白鵝呢!想走近和它留個影,誰知它竟驚慌地飛到了河裡,也許它並不想我騷擾它寧靜的生活,我只好向它揮揮手,算作告別了。

哦,汪口的小河,想念你!還有那只美麗的白鵝!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