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子孤身婺源行(四)

作者: ybluerain

導讀摩托車沿著平坦的瀝石路(瀝青加小石頭鋪成的)行駛著,開得並不快,也許是讓我慢慢欣賞一下沿途得山野風光,或者是為了給我安全感吧!他告訴我他姓顧,於是相互交換了稱呼,他很善談,談起許多他的乘客,什麼來自澳大利亞的中國通,包車三天游婺源,很開心,臨走還在他的婺源地圖上簽了名;(剛才拉客的時候好像給我看過)什麼深圳的一攝影家帶著價值二十幾 ...

摩托車沿著平坦的瀝石路(瀝青加小石頭鋪成的)行駛著,開得並不快,也許是讓我慢慢欣賞一下沿途得山野風光,或者是為了給我安全感吧!他告訴我他姓顧,於是相互交換了稱呼,他很善談,談起許多他的乘客,什麼來自澳大利亞的中國通,包車三天游婺源,很開心,臨走還在他的婺源地圖上簽了名;(剛才拉客的時候好像給我看過)什麼深圳的一攝影家帶著價值二十幾萬的攝影器材讓他陪了兩天去拍江嶺風光;什麼台灣人啦……哦,還有湖北武漢“楚天金報”的一記者呢!見鬼!總之,就是那句廣告語“相信我,沒錯的!”然而我此刻的心緒已飛進了這漫山遍野的秋色中,忘記了人與人之間的猜疑,防備,還有那些煩惱的事情……一路基本上沒什麼人和車,(或許剛過了旅游旺季)安靜的耳邊只有風吹過的聲音,空氣也很清新,不時聞到樹葉的清味和不知名的花香,令人身心舒展,已經好久沒有這種感覺了……

不知不覺已到了李坑路口,路邊有幾輛摩的在向我們打著招呼,好像是可以帶我逃票雲雲,我可不想因為占小便宜被人逮住等等尷尬的事壞了好心情,示意顧師傅不要管他們。李坑門票20元,(好像漲價了?)當地人是不用買票的,任何景點都是如此,所以顧師傅是我的“全陪導游”,每個地方都陪我走一遍,這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原以為他只是在每個景點門口介紹一下就在門口等,後來才知道他對有些人的確是這樣,大概我是他今天的第一筆生意,價錢也不錯,當然要有超值的服務啦!)後來的游覽中我才真正感覺到參觀那些古建築,老房子,沒有了解他們歷史的人介紹還真看不出所以然來。

李坑建村於北宋大中年間,距今已有千年歷史,是個以李姓聚居為主的古村落,村裡遍布明清古建築,民居宅院沿澗依山而立,粉牆黛瓦,街巷溪水貫通,青石板道縱橫交錯,石、木、磚各種溪橋溝通兩岸,有點江南水鄉的味道,小橋、流水、人家,整個村子顯得寧靜而整潔,像一幅中國山水畫。

顧師傅邊走邊給我介紹著村裡的古建築,參觀了商宅、官宅、民宅的幾間老房子,不管是從房屋結構布局,還是門口的石雕,磚雕,窗戶的木雕,包括台階,門檻等等,都頗有講究。比如官宅的門口台階是三步的,這叫“連升三級”,門檻也比別家的高一些,這代表著身份,還有石雕、磚雕的圖案區別等等,細細打量起來,的確是“於細微處見真功夫”。商宅看起來要寒酸一些,民宅不用說就更簡陋了,古時的商人賺再多錢都是沒什麼地位的,

所以有些人拿錢去“捐官”,然後蓋氣派一點的房子,從這些可以看出封建等級制度的影響。做官的有地位,古來如此,今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據說從縣城到李坑,通到前面江灣的這條路,就是兩三年前某偉人要回來尋故裡而修的新路,難怪這麼平坦,(曉起一過就沒這麼好的路了!去沱川理坑的路據說更糟!)我也沾了偉人的光,榮幸之至!

李坑還有一個必去之地——南宋武狀元李知誠故居,跨進房裡,堂屋裡的擺設讓我饒有興趣,迎著門口掛著的福壽圖和對聯,前面的長幾上左邊擺著一個大陶瓷花瓶,右邊是一面方鏡子,當中放著一個老式座鐘,另外還有兩三個瓷瓶,我想這一定有什麼講究,顧師傅告訴我這叫“左瓶右鏡中間座鐘,終身平靜,歲歲平安。”是祝福吉祥之意。(後來幾乎在每戶人家都看到類似的擺設,我認為是一特色,拍照!)

李家的後人是一位老婆婆,她領我到院中看那棵千年紫薇,真的是很老了,也許是過了花期,顯得異常頹敗,看著她我有些傷感了……這時,老婆婆輕輕摸了一下樹干,我看到樹枝樹梢發出了微微的顫抖,真有意思!難怪又名“癢癢樹”。

我和老婆婆告了別,向她家後面長滿翠竹的小山坡走去……李坑,這是一個適合在絲絲煙雨裡撐著一把油紙傘獨自靜靜漫步的地方……然而現在,陽光明媚,我在小山頂將李坑全景留在了相機裡。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