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季打頭徽州游之感受篇

作者: waterspinach

導讀按路程順序宏村 沒時間俯瞰,所以感受不到完整的牛形村。游人和學畫的孩子太多了,但是那時時流動的清澈的排水系統讓人嘆為觀止。看民居在承志堂細細繞來足矣。宏村小燒餅實在是好吃。一塊錢三個。如果說買一個嘗嘗,攤主會只收3角。同樣紅豆餅1.5元2個,買一個只要0.7元。 村裡有賣竹壺,很別致,10元1把。本想下黃山再買,卻再沒看見,很遺憾。 翡翠谷 由於時 ...

按路程順序宏村

沒時間俯瞰,所以感受不到完整的牛形村。游人和學畫的孩子太多了,但是那時時流動的清澈的排水系統讓人嘆為觀止。看民居在承志堂細細繞來足矣。宏村小燒餅實在是好吃。一塊錢三個。如果說買一個嘗嘗,攤主會只收3角。同樣紅豆餅1.5元2個,買一個只要0.7元。

村裡有賣竹壺,很別致,10元1把。本想下黃山再買,卻再沒看見,很遺憾。

翡翠谷

由於時間安排到那時還算旺季,42元的門票很不值。河床裸露,綠珠、碧簪什麼的都大為失色。

黃山

實在是美!淡季第一天,門票只要86,合算呀!由衷感謝 legendnan夫婦的周密計劃和組織,使我能和大家一起開開心心地成行。

去過才明白什麼叫“黃山歸來不看岳。”西海大峽谷太棒了,下次去就從那裡下山,不走回頭路。

看了雲海就沒看成日出。可笑的是早上爬上丹霞峰後轉了一圈,搞不定哪是東,最後決定選位在幾個攝影愛好者的三角架旁,沒想他們居然問我討指南針。感嘆城市動物太容易迷失方向了。還有一點想不通,為什麼在山上都11am多了,月亮還在頭頂照著?

同行的三個常州小姑娘說下次要和我一起再游,可惜在老街失散了,沒來得及留通訊方式。希望她們能看到這篇游記,和我聯系。

屯溪

去晚了,照也沒拍成。老街可真長,一樓生意可真好。

魚梁

太安靜了,據說壯丁全出外打工了。如果到歙縣時是下午三四點,強烈建議花2個小時逛好中和街上八角牌坊、鬥山街、行知公園等景點然後去魚梁住宿,機動三輪大約6分種的路。就住在魚梁街147號張美鳳那裡。0559-6515731 旅館面向古壩,靜聽水流,管保你睡得香甜。我因為到得晚了,又一個人膽小,只能睡在汽車站旁稻香村的余老板那。晚上來了幾撥客,吵死了。

早上6點半到魚梁,居然已經有人來查票。余老板用當地話也不知和他說了些啥,總算替我逃了這筆門票錢。古壩真了不起,能歷千年仍有實用功能,據說本朝政府也有修建。老漁夫指給我看側面露全貌的一個個石榫。還有邊上那已被磨蝕得很抽像的石豬。當地人稱的小廟其實也就一個神龕,裡面原來有菩薩,被大水衝走了。我追問是不是供的龍王,可惜回答為否。

靜靜的古埠在細雨中冷然與我對視,就像當初漠視著那些忐忑不安的即將踏上行程的徽商。

橋邊有兩座“空中平房”穩穩地騰空水面。埠頭的“李白問津處”新造了個三角亭。余老板說還是93年他當木工時參建的。我只在貴州的青龍洞看見過三角亭,寓意三教合一,此處設計不知為何,是取其古意嗎?

早餐在張美鳳家吃的,腐乳(當地話叫fu3yu2)是自制的,和平時吃的不一樣,有點臭臭的,沒吃過可以叫份嘗嘗。

太白樓

新安碑園和太白樓就在太平橋頭。10元門票。我不通書法,當初在西安的碑林裡就直犯暈。一樣是暈,還是自己在家對那些法帖慢慢去犯吧。太白樓是新造的,我覺得還是那個寡婦樓的傳說更感人。所以此處沒進——門票錢省了。

棠樾

淡季40元門票,看7座牌坊,2個祠堂,幾個民居,還是值的。從寫書者的老婆手裡買了本《坊林集》。看作者照片發現這對夫妻容貌非常相像,再一看才明白是因為都沒裝假牙。

在門口舊貨店裡看中黃銅“老破鎖”一個,可惜是壞的,店主怎麼弄都擺弄不好。又因為是從鄉間收來的,只此一個。沒買,回家很後悔。蠻好趁機殺價。

迎賓樓對面的汪樂天硯台鋪值得一逛,硯台是老板自己制作的,中小件設計得很有創意。看中一方“牛耕田”,開價160,還到110。還到後來,老板讓我“尊重他的手藝”,弄得我怪不好意思的。

唐模

由於我只1人,只發了張地圖,沒派講解。抗議後讓我出1元買了一本《唐模奇觀》。拿著這本介紹和地圖,自己一路走來。感覺這個村莊比棠樾、宏村美多了。房子什麼的自然沒他們宏偉,可是有水街、老橋、古井、江南園林、忠列廟、同胞翰林坊、唐時銀杏。。。。。。自然和人文巧妙地交織在一起。感覺這是唯一看“全”的村子。臨河的“美人靠”上幾十個村民拿著碗熱鬧地吃中飯,讓我忽然想起幾分種前在廢棄的許氏宗祠前看見幾十頭黃牛在一起吃草的壯觀情景。

可惜船形古民居的主人下田去了,看不成。據說就算主人在此房也不開放。還有那個“徽州老作坊”空蕩蕩的,“駿惠祠”地圖上標了,但實際不開放。

呈坎

幸遇一幫“考察團”。和他們同行,得到羅東舒22代孫“羅老師”洋溢著濃烈“愛村熱情”的講解。還有買斷50年開發權的方順來總經理的接待。

村子“左宗右社”,也有排水系統但沒宏村干淨。八卦也就一說,平地感覺不到。村中央也不似其他地方的八卦村一般設個大池塘。看了元朝的古民居,明時的驛道,兩頭可封閉的“御史在家辦公處”(這位御史看來是最早的soho一族),還有非常非常非常壯觀的“羅氏宗祠”。我以為這該是徽州最大的祠堂了。沒想考察團裡來自休寧縣的吳先生說他老家的“曹氏宗祠”比這還大。不過他一再嘆息說那個祠堂可惜早被毀了。“長春大社”原來的匾是蘇軾寫的,早被毀,現在的匾白底黑字,有點不倫不類。

潛口

把各式徽派古建築移在一作堆的做法我是很反對的。試想有朝一日,為方便旅游,在徽州某地建一公園,把棠樾的牌坊、呈坎的祠堂、宏村的木樓、唐模的老橋統統並在一起,那該是如何糟糕?如此旅游還讓人有什麼興味?建築絕不是孤立的,失去了周圍的景色,失去了只有當地才能聽到的故事,它便失去了“魂”。

余老板還是把車開到“潛口民宅”的門口,建議我拍照,我謝絕了他的好意。只在外面看了一眼那被移過來的“白牆黑瓦馬頭牆”。

歙縣縣城

原徽州府衙即今縣政府。但建築早改了,所以沒去看。

“歙”字趣解

是余老板說的:歙縣人口眾多,愛學習,所以當官的也多,清朝時當官的不都 “頂戴花翎”?

獨缺一個皇帝。我說等將來此地出個黨總書記吧。余老板馬上說:“胡錦濤老家不就在績溪?績溪原來就屬於我們歙縣麼。”看來造字的歙縣老祖宗在九泉可以含笑了。

我發現徽州地界人的野心都不小啊,房子要大,橋拱要多,牌坊要“御制”,祠堂照著孔廟來,這在過去可都是譖越犯忌的。不明白為什麼沒給來個“瓜蔓抄”。“歙”字的解釋純屬玩笑,但在縣城我卻是親眼看見一個仿造的“人民會堂”。

1鬥山街

民居看得已太多,不特別留不下印像。此處有一現為幼兒園的原商人居屋,橫向非常寬,只一進。另有一做官人的居屋,與此相對,為縱向的,窄而深。

牌坊有一洪武年間的楠木牌坊,居然不腐爛,奇!

“岳飛飲馬坎”裡的水非常混,估計現在讓岳飛路過,他是絕不肯讓坐騎飲裡面的水的。馬要是拉肚子,他也跑不快不是?

向導小姐領進一家“書香門第”,主人開玩笑地在門口說“歡迎歡迎”。弄得我有不是在旅游,而是去做客的錯覺。原來這家的老先生種了一花園的盆景,小姐額外照顧,把這也添做一個景點來向我開放。

2八角牌坊

當地人都這麼稱許國石坊。查明史,發現對許國還是稱道的,列傳第一百七寫“國在閣九年,謙慎自守,故累遭攻擊,不能被以污名”。可民間說他魚肉鄉民,被俠客奪了首級。這就是正史和野史的區別了。

余老板的“小小姨”是歙縣博物館的經理。因了這層關系我得以免費登上“南譙樓”,還聽了詳細講解。

3行知公園

給尊敬的陶行知先生的塑像拍了照,余老板很驚訝我居然知道“萬世師表”幾個字是宋慶齡題的。其實網友游記中早有提及。

感覺歙縣是個有待發展的地方。餐飲購物還不成系統。幾個村莊游客寥寥,交通不方便。小路也只有機動三輪可行。但真的是探索徽州文化值得一游的地方。村莊各有特色,令人難忘。人也比較淳樸。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