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林印像

作者: 真實的

導讀從曲阜趕往臨沂的途中,邂逅了泉林。 泉林泉群位於泗水城東陪尾山下泗河發源處泉林村。因泉多如林,故稱泉林。 據清光緒《泗水縣志》載,泉群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數十,小泉多如牛毛。在約三公頃的土地上,百泉正出、懸出、穴出,如星、如雲。或流出於石竇間,或隱現於沙土內,或為淺池,或成深潭。泉大如虎口,泉小如豆粒。波濤瀠洄,如流煙之作陣;湧騰吼怒 ...

從曲阜趕往臨沂的途中,邂逅了泉林。 泉林泉群位於泗水城東陪尾山下泗河發源處泉林村。因泉多如林,故稱泉林。

據清光緒《泗水縣志》載,泉群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數十,小泉多如牛毛。在約三公頃的土地上,百泉正出、懸出、穴出,如星、如雲。或流出於石竇間,或隱現於沙土內,或為淺池,或成深潭。泉大如虎口,泉小如豆粒。波濤瀠洄,如流煙之作陣;湧騰吼怒,如翻雪之成堆。五步成溪,百步成河,不以潦而盈,不以旱而涸,窮古至今,滔滔不絕,彙為巨流。泉水湧珠噴玉,澄清如晶,泉中水藻,青翠如梳,隨波飄蕩,如繪如織。泉群最負盛名者有:天井泉、響水泉、黑虎泉、趵突泉、淘米泉、雙睛泉、湧珠泉、繁星泉、雙石縫泉、潘波泉、甘露泉……那別具風韻的泉景,含景致於深處,藏秀氣於內在,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

買了門票進入景區,果然湧泉汩汩,衝開沙土,大珠小珠,此起彼伏。細西看來,但見串串珍珠晶瑩明亮,裊裊上升,如雪霰散於水面,泛起陣陣水花。輕波蕩漾,戲開漣漪,實在賞心悅目。我童心大發,想掬起那一串串珍珠,卻哪裡能夠得到?我這是水中撈“珠”,徒然罷了。

泉林游人寥寥,一場小雨使這山水之間更加空氣清新,景致宜人。駐足於此,我頓感路途中的勞累一掃而光,說不出的舒服罅意。在天井泉邊,我腦子裡一直出現那耳熟能詳的名句:“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眼前的泉水清冽見底,潭底的水草順流舞動,婀娜多姿,儀態萬千,充滿靈性。我由衷地贊了一句俗得不能再俗的話:“水真清啊!不知道有沒有魚?”只聽旁邊一位老者接口道:“水至清則無魚。”我暗暗稱奇,就和他攀談起來。原來他是景區的攝影工作人員,很顯然,他對這裡的一切都充滿感情,非常熟稔,給我們介紹了一些泉林的傳聞典故。

泉群自古以來為山東諸泉之冠,名揚天下。春秋末期,孔子來到泉林,站立泉頭,發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概嘆,後人立“子在川上處”碑以為紀念。老者指著不遠處的一塊碑刻說,那就是。我發現那是乾隆二十一年的東西。在旁邊另有一塊石碑,表明日本國泗水町捐造,又請教老者。原來日本人民歷來尊崇孔子。“子在川上曰”的感慨,竟讓他們窮根究底地尋找到山東泗水縣。為紀念孔子其人,他們把一個町改名為泗水町。

清朝康熙、乾隆二帝曾十次來泉林觀泉賞景,駐蹕泉林。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皇帝臨幸於此,修行宮建御碑,惜毀於“文革”中,1997年6月,重修康熙御碑。碑陰《重修碑記》表明,此碑由泗水農機廠廠長攜全體職工捐資七十萬建造,實是一件造福桑梓的大好事。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乾隆皇帝駐蹕泉林,在“子在川上處”碑陰鐫刻乾隆親筆書寫的自作七律詩一首,以示紀念。

看得出,這位老人學識淵博。但我一直心存疑惑:子在川上處真是這裡嗎?

後來我查閱了有關資料,發現清代劉鶚在《老殘游記》中詳細記述了泗水泉林的勝跡,其中也提出了這樣的疑問。

這時炕那頭歪身躺著一位姓馮的水晶頂官員,坐了起來接嘴道:“巧得很,鄙人正是泗水縣人,不是俺誇家鄉好,城東五十裡陪尾山下有一座‘泉林’,若是見了,真是開了眼界了,濟南七十二泉和杭州的九溪十八澗哪能和它相比。你想,泉而成林,還會少嗎?有人統計過,光是叫得出名堂的奇景異泉,如白虎泉、響水果、紅石泉、雙睛泉等等,就不下七十二處,此外大泉一十有八,小泉多如牛毛。有的泉水湧了出來,嗤嘟嗤嘟噴得好高,有的淅淅瀝瀝直往岩縫外滲,然後從岩頂上一顆顆滴落下來,那聲響叮叮咚咚,格外清亮悅耳,是別處沒法聽到的。泉水七曲八彎,形成一道道的溪流,彙入到泗水中去。你若在那裡漫步,只見泉連著溪,溪水又穿過泉,才過一溪,又是一溪,溪這頭是泉,泉那頭又是溪,別看涓涓細流,卻凝聚成了一座座淺池深潭,清澈見底。相傳孔老夫子就是在游了泗水泉林,才發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的感嘆。”

鐵雲笑道:“我記得論語‘子罕’篇中記的是:‘子在川上曰’如何如何,好像他老人家是在河上發出的感慨吧?”

葆年忙圓場道:“曲阜與陪尾山泉林只隔五六十裡,邁步便到。老夫子必是帶了學生常來游玩的,玩著玩著就到了泗水邊上——那時候叫做洙水,看著涓涓泉水竟然彙而成河,晝夜奔逝不息,不覺就驚訝起來發了感慨了。”

“是啊,是啊,正是這樣。”馮同知高興地又道:“這個話,年代久遠,沒了對證,可是乾隆皇上南巡,好幾次到了泗水泉林,修了行宮,卻是實實在在的,至今還有御橋,文橋,武橋,石船,游亭等遺留下來,還有許多御筆題詠碑刻,這可是不能鬧假,你們到了那裡就相信了。”(第二十四回)

次日游了泉林,果然處處泉水叮咚,溪水淙淙,漫山遍野,蔚為壯觀,而青山擁抱,天地幽曠,又非局處塵世的濟南諸泉可比。鐵雲笑道:“泉林名不虛傳,我若是做這裡的縣太爺,就把縣治搬到這裡來,也好朝夕賞玩。”

葆年道:“這座泉林以幽美清曠取勝,若是人煙稠密,必定弄得十分俗氣了。”

這褒年能說出這一番話,也算是同好了。

臨走時,我們看到一股清泉從斷岩罅隙中瀉出,濺起片片雪花,如飛雪流散,玉屑飛騰;如朵朵蓮花乍放,片片梨花飛舞。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