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邊的流水帳——從文之墓

作者: p.com

導讀沿著沱江人家客棧旁的石板街,順著沱江的方向而行,不多久,我們就到達了一代文學大師沈從文的墓地——聽濤山。墓地周圍沒有特別的建築物,只有一個刻著“沈從文墓地”的小石碑告訴著我們,拾級而上就是大師長眠的地方。山腰上,有一石碑,上面有他的表侄黃永玉的墨跡:“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這很好地概括了沈從文一生:他十五歲就以一個士 ...

沿著沱江人家客棧旁的石板街,順著沱江的方向而行,不多久,我們就到達了一代文學大師沈從文的墓地——聽濤山。墓地周圍沒有特別的建築物,只有一個刻著“沈從文墓地”的小石碑告訴著我們,拾級而上就是大師長眠的地方。山腰上,有一石碑,上面有他的表侄黃永玉的墨跡:“一個士兵要不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這很好地概括了沈從文一生:他十五歲就以一個士兵的身份離開鳳凰,後來以一介文學大師稱世,最後魂歸故裡。

沿著山路往上走,很快,就會見到大師的墓碑——一塊由鳳凰南華山上采來的天然的五彩瑪瑙石,在這個平常的墓碑上,有不少已經枯萎的野菊花,才顯示了世人對大師的思念之情。墓碑正面有沈從文的妻子張兆和選定的遺文:“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以識‘人’。”石碑背面,是沈從文的四姨妹,耶魯大學張充和教授的挽聯:“不折不從,星鬥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四句話中最後一個字組成“從文讓人”,這恐怕是大師一生性格最好的寫照。他謙讓,溫和,從不張揚,以微笑對待不公,簡樸的一生,恰好像墓地一般,只有山間的綠樹翠竹相伴,質樸得令人感傷。


精選遊記: 湘西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