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嬈北疆之秋

作者: 大尻

導讀摘自:四川新聞網北疆的秋色最美,風景如畫! 北疆的秋色重點在哈那斯地區,哈那斯地區最美的秋色在禾木,層林浸染,絢麗多彩----無法用精確的詞彙來比喻。 在我走過那麼多地方,看過那麼多秋天後,她是最美的! 秋季哈薩克牧民老樹墩的中哈界河白哈巴的炊煙白哈巴的秋色白哈巴秋色圖白沙湖的五彩林白沙湖邊的樹林哈那斯湖哈納斯小橋流水哈納斯臥龍灣哈納斯水 ...

摘自:四川新聞網北疆的秋色最美,風景如畫!

北疆的秋色重點在哈那斯地區,哈那斯地區最美的秋色在禾木,層林浸染,絢麗多彩----無法用精確的詞彙來比喻。

在我走過那麼多地方,看過那麼多秋天後,她是最美的!

秋季哈薩克牧民老樹墩的中哈界河白哈巴的炊煙白哈巴的秋色白哈巴秋色圖白沙湖的五彩林白沙湖邊的樹林哈那斯湖哈納斯小橋流水哈納斯臥龍灣哈納斯水美秋意美禾木

新疆地處亞歐腹心,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區。天山山脈橫亙中部,天山以南地區為南疆,以北地區為北疆。如果說,南疆是充滿神秘、傳奇色彩的“西域秘境”,那麼北疆則以神奇、瑰麗、粗獷的純自然風景而聞名。今年暑期,我有幸去北疆作了為期三天的探險、考察。

一、穿過戈壁荒灘橫越特大沙漠

我們“探險隊”一行9人,分別來自祖國的北、中、南,是有緣自由組合的。我們包了一輛空調車,第一天准備穿越位於天山和阿爾泰山之間的准噶爾盆地。

上午9時許,我們備足了水、蔬菜(主要是黃瓜、蕃茄)、水果及新疆特有的烤馕,滿懷壯志豪情,開始了北疆之行。我們從烏魯木齊出發,行進在美麗的綠洲上,這裡阡陌相連,綠樹成蔭,充滿勃勃生機,如果沒有遠方荒山荒坡的陪襯,你可能以為到江南了。但好景不長,約1小時後,綠洲忽然在視野中消失了,無垠的、干旱的戈壁灘印入了眼簾。戈壁與綠洲為鄰,鮮明的對比,強烈的反差使我們一時反應不過來。司機見了笑著說,你們不是要看戈壁灘嗎,今天夠你們看的!

戈壁荒漠上,“一川碎石大如鬥”,“平沙萬裡無人煙”。“戈壁”是蒙古語,意為“難生草木的土地”。這裡遍布著粗沙、礫石,由於沙石都呈灰色或黑色,所以顯得格外貧瘠、黯然無光。偶爾有一簇簇的梭梭、駱駝草等耐旱植物稀疏點綴,才為荒蕪的戈壁灘注入了一點生命氣息。戈壁荒漠一望無盡,在遠方地平線處不斷地鋪展、延伸。由於我們都是第一次看見戈壁灘,盡管荒涼、單調,但大家仍興致勃勃。

大約過了中午,戈壁灘才慢慢消失,地勢漸低,車子進入了位於准噶爾盆地中部的我國第二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沙漠與戈壁景觀不同,地表全覆蓋著均勻、細膩的黃沙,它們好似被漂洗過,顯得格外純淨,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亮。它們輕盈、溫柔,或隨風飄動飛舞,或隨風擺布,堆積成一幅幅美麗的沙漠圖案畫。有的像低頭飲水的駱駝,有的像蟠屈伏臥的巨龍,有的像碩大無比的蜂窩……。有時,風卷細沙,旋轉變化,仿佛裊裊直上的青煙,展現一幅“大漠孤煙直”的壯美圖景;有時,旋風刮著沙粒,急劇上升,在空中擴大、鋪展,突然向地面伸出漏鬥,快速漂移,仿佛一個個“龍卷風”。

奇特的沙漠景觀,無疑給我們注入了“興奮劑”,在我們眼裡,沙漠是美麗的,是激動人心的,是令人心馳神往的。我們迫不及待地下了車,一鼓作氣,爬上了沙丘。站在沙丘頂上,極目遠眺,芒芒沙海,一望無垠,我們不禁感慨萬千,這裡曾經是滄海,曾經是桑田,是波瀾壯闊的地殼巨變,才使准噶爾變成了今天的模樣。

盡興之後,我們沿著呈壟崗狀的沙丘繼續行進。由於准噶爾盆地西部有缺口,有利於西部較濕潤的大西洋水汽的侵入,因此,這裡各種沙漠植物生長較好。我們經常看到一叢叢剛勁的紅柳扎根於沙丘中,像一個個威風凜凜的戰士,有效地阻滯了沙丘的流動。我們的車子在沙丘峽谷中蜿蜒穿行,猶如一葉扁舟在大海起伏中航行。這時,司機告訴我們,要化10多小時才能走出沙漠,沙漠中沒有加油站,為了節省燃料,不能開空調了。這意味著真正的艱險困難就要來臨了。

果然,不一會兒,車裡就像個大烘箱了,外面烈日炎炎,我們被裡外夾擊,烘烤得“熱氣騰騰”,好像在洗桑拿浴。我們不得不開窗,車後飛揚起的漫天黃沙,毫無顧忌地撲進來,鑽進一切能鑽的地方,又給我們來了個徹底的“沙浴”,洗得我們滿頭、滿身都是沙,頭發被沙“染”得黃黃的,就像剛鋦過油似的,顯得很“前衛”。胳膊上沙子粘在汗珠上,亮晶晶的,手一捋,便掉下一層沙子。我們的糧食---馕餅也被覆上了一層沙,而且由於沙漠裡天氣極其干燥,馕餅已不再松軟,而變成一塊鐵板了。但我們飢餓難耐,也顧不得了,拍掉沙子,就著水艱難地啃了起來。此時,我們最擔心的是車子拋錨。我們所帶的水、食物還只夠堅持幾個小時的,萬一汽車拋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後果不堪設想。就在這酷熱、干燥、風沙、驚恐的煎熬中,我們已激動不起來了,代之以默默的祈禱。這時,我們才真正感覺到了沙漠的荒涼、無情和殘酷的一面,體驗到了前人征服沙漠的那種艱辛和勇氣。

司機似乎看出了我們的心思,把車子開得穩穩的。他一面安慰我們,一面還不斷地激發我們的“興奮點”,說快到“火燒山”了。我們重新振作精神,在一望無垠的沙海中,仔細探尋著“火燒山”的蹤影。果然,在瀚海中,出現了幾座奇特的孤丘,整個山丘和地面呈鮮艷的赭紅色,在陽光的強烈照射下,煙雲繚繞,恰似團團烈焰在燃燒。“火燒山”真是名副其實,它雖不及吐魯番的“火焰山”雄渾高大,但同樣是“火雲滿山凝未開,飛鳥千裡不敢來”。

告別了“火燒山”,我們繼續前行,大約在晚上9點左右,(新疆與北京有2小時的時差,夏季的新疆,太陽要到晚上10點左右才落山。)地勢逐漸走高,我們終於走出了沙漠腹地,又看到了戈壁荒漠。此時,夕陽西下,晚霞映照,戈壁灘又向我們展現了一幅“長河落日圓”的壯美圖景。

在灑滿金光的戈壁灘上,我們驚喜地發現了一條綿延不斷、茂密蔥蘢的森林帶。我們猜想那兒一定有水源,“水是生命之源”,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就有樹林。我們翻開地圖一查,原來是發源於阿爾泰山南麓的烏倫古河。我們讓司機沿著河開,這樣我們就可以盡情地欣賞它了。烏倫古河清澈、沉靜、雋永、秀麗,宛如一位美麗的少女,在輕聲細語,敘述著她的沙漠情懷。烏倫古湖河水靜靜地流淌,不知不覺地把我們帶到了它的彙流處——烏倫古湖(布倫托海)。烏倫古湖是北疆最大的內陸湖泊,有“准噶爾明珠”的美譽。這裡,煙波浩淼、水天一色、潔淨如鏡面,有的湖岸蘆葦叢生,隨風婆挲起舞;有的湖岸沙堤蜿蜒、沙灘松軟,一派大海的氣度。怪不得當地人都稱其為“福海”了。在這極度干旱的荒漠中,有如此大海般的水域佳境,實在是不可思議。現在“福海”不僅是北疆重要的漁業基地,而且已被辟為新疆著名的海濱浴場。只可惜我們已沒有時間去“福海”暢游了,天色漸暗,我們又匆匆上路了。

剛離開了“福海”,我們又見到了被贊譽為“銀水”的額爾齊斯河,它是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一條大河流。它水勢浩蕩,河床中礫石重迭,急流澎湃,兩岸的河谷次生林綿延不絕,宛若綠色飄帶,鑲嵌在大漠戈壁上。

看著這“大漠水鄉”的壯麗景像,我們再也按捺不住了,紛紛來到河邊,拍照、嬉水,沒想到卻驚擾了這裡的小生命。這裡綠樹成蔭、灌木叢生、植物繁茂,是蚊子的樂園。對於我們這些遠道的不速之客,它們毫不留情,在幾秒鐘內便組織了“百萬大軍”,黑壓壓地一片向我們襲擊、進攻。它們真厲害,個體很大,會死死地吸在人身上,拍也拍不走,有的還能隔著衣服叮咬。我們趕緊拿風油精塗在身上,但無濟於事,這裡的蚊子不怕,它們照咬不誤。沒辦法,三十六計,走為上策,我們只得撤離,有些蚊子還追到汽車上,我們趕緊讓司機開車“逃跑”,跑了很遠,才算擺脫蚊子的糾纏。將近晚上11點,我們終於穿越了准噶爾盆地,順利趕到了住宿地——布爾津市。

二、漂流喀納斯湖深入原始森林

喀納斯湖位於額爾齊斯河水量最大的支流布爾津河上源------喀納斯河的中段,屬北冰洋水系。從布爾津出發去喀納斯湖,必須翻越阿勒泰山。這是一段膽戰心驚的路程,有140公裡的路是高山陡坡,兩邊沒有樹木,沒有護欄,路面都是石子碎沙,又窄又滑。許多地方1800的拐彎還緊接著上下坡。塌方隨處可見。坐在車裡,總感覺車子的後輪懸著,司機經常性的急剎車,讓我們驚出了一身身冷汗,真是“無限風光在險峰”。

就這樣提心吊膽,被“折磨”了將近4個小時,才終於翻過了阿勒泰山,進入了阿勒泰大草原。這是一片典型的高山草原,是阿勒泰地區的夏季牧場。連綿起伏的山坡上,青松簇立,綠草如茵,繁花遍野,氈房星點,牛馬如雲。不時的,還有哈薩克族人的孩子,手裡舉著馬奶子、奶酪、羊尾巴等,在路邊兜售……。這粗曠壯麗,充滿盎然生機的風景,不禁使我們心花怒放,幾乎忘卻了剛才的驚心動魄。我們讓司機停車,立刻忘形地跳下車,撲進大草原的懷抱,呼吸清新的空氣,采擷斑斕的野花,迎著和煦的清風,在草原上盡情地奔跑,盡情地玩耍,盡情地“釋放”自我。司機卻不以為然地說:“這算是一般的,更美的還在後頭呢!”

司機說得沒錯,一路上,草原無垠,山巒疊翠,如詩如畫。我們也是一路停車,一路拍照,真是美不勝收。不知不覺,峰回路轉,車子駛入了眾山夾峙的喀納斯谷地中,這又是一個“世外桃源”。這裡遠看,草原星星點點,原始森林蓊蓊郁郁。近看,松杉參天,花草彌谷,群峰競秀,獨具特色的哈薩克族木屋掩映在綠蔭深處。空氣也變得濕潤涼爽了,耳朵裡漸漸傳來了淙淙的流水聲,我們激動不已,迫不及待地尋找著神秘的喀納斯湖,可它不肯輕易露面,和我們玩起了“捉迷藏”,在密林深處若隱若現,飄忽游移,撩人心魄。

“喀納斯”系蒙古語,意思是“美麗而神秘的地方”。喀納斯湖的神奇誘人,是與“湖怪”分不開的。傳說這裡曾發生過“湖怪”吞吃壯馬的事件,還有人看到這“湖怪”在水面豎起旗杆似的尾巴……。後來據科學考察發現,“湖怪”是一種叫哲羅鮭的大魚,俗稱大紅魚。這種魚異常凶猛,據說,有一次在一條7公斤重的大紅魚腹中發現一只尚未消化的野雞。像尼斯湖怪獸、神農架野人一樣,喀納斯湖也因為大紅魚一舉成名。另外,喀納斯湖還有眾多的謎——浮木之謎、雲海佛光之謎、變色湖之謎……。這些都給喀納斯湖蒙上了神秘的色彩。

為了能盡快一睹其風采,我們一到宿營地,只簡單安排了一下,便直奔喀納斯湖。穿過森林草原,穿過木堤幽徑,迂回曲折,我們終於見到了“養在深閨中”的喀納斯湖。這是怎樣的一幅人間仙境啊!喀納斯湖四周峰巒疊嶂,峰頂銀裝素裹。山坡上紅松、雲杉層層疊疊,蒼翠欲滴。湖濱淺草平鋪,繁花遍地,木屋原始古樸、涼亭錯落有致。湖面碧波萬頃,群峰倒影,不時有水鳥輕掠水面。湖形婀娜、細長,如彎月,伸向青山密林中,顯得幽深飄渺。這裡因為交通不便,旅游者不多,因此沒有嘈雜,沒有喧囂。一切是那麼的靜謐、自然、原始。喀納斯湖月亮灣

喀納斯湖不僅風光旖旎,而且還獨具“個性”。它面積雖小,只有44.78平方公裡,在地圖上可能還找不到它。但它很深,其最大湖深有188.5米,是僅次於中朝邊境的白頭山天池(最深312.7米)的我國第二高山深湖。它屬於典型的冰蝕---冰磧湖,由周圍眾多的冰川、雪峰消融積水而成,因此才顯得如此冰清玉潔。以喀納斯湖為中心,方圓2500平方公裡的範圍,已被辟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因此這裡生態平衡,環境優美,使人們能盡享回歸自然、返樸歸真的生態意趣。

我們正看得出神呢,天上忽然飄來了蒙蒙細雨,湖面泛起了點點漣漪,水霧朦朧。群峰也被煙雨籠罩,變得更神秘莫測了,樹木、綠草、野花被滋潤著,變得更鮮亮動人了。據當地人說,這裡幾乎每天都下雨。也許這裡的奇絕佳境與這雨水有密切的關系。確實,從地理位置看,喀納斯湖位於阿爾泰山的西北部,而阿爾泰山,正好處在西來寒濕氣流的迎風坡上,因而這裡雨雪充盈,林草密布,成為亞洲腹心極端干旱區的一個巨大的“荒漠濕島”。

為了能更多地了解喀納斯湖,去看看傳說中的“湖怪”,我和我先生決定去漂流。由於過去我們曾漂流過,心裡有底,不怕危險,所以膽子稍大些。但當救生員給了我防水的橡膠衣褲、帶哨子的救生服和頭盔時,我忽然忐忑不安起來,如此“全副武裝”,是過去漂流所沒有的,或是為防不測,或是為自救,或是為防“湖怪”,不得而知,只能聽天由命了。漂流路線是從喀納斯湖出水口至喀納斯河一段,總長8公裡,落差100多米。我們的漂流船除我倆外,還有2個救生員,他們一個領航,一個掌舵。他們熱情大方,動作麻利,這無疑給了我們許多安全感。

在經過了一段平靜的水面之後,漂流船開始進入了第一個險灘區,這裡地勢陡降,水流湍急,浪花飛濺。漂流船好像長了眼睛,專往浪尖上衝,隨著波浪,船劇烈地顛簸、搖晃、起伏,一會兒被拋向波峰,一會兒又被甩向波谷,如果不是手上、腳上有繩索固定,我們的身體早就失去平衡,翻入喀納斯河,喂大紅魚了。領航員看見我們驚惶失措的樣子,笑著說:“怎麼樣,夠刺激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們驚魂未定,第二個險灘又出現了,它毫不留情,又把我們拋上了波峰,船頭忽然陡立,一個浪劈頭蓋臉地打過來,還沒等我叫出聲,船身已經壓過了波峰,跌落到波谷,好險啊!再看我們已成落湯雞了,船裡也進了一半水,我們趕緊往外潑水。這是我經歷的最驚險、最刺激的一次漂流了。

忽然有人大叫起來,“看,大紅魚!”,我們尋著方向看去,在水面下,隱隱約約的似乎有四、五條暗紅色的,二米多長的大魚在游弋,由於水流急,看不真切。後來,又發現了成群的“大紅魚”,但又想,“湖怪”不可能這麼容易見到吧,而且“湖怪”不作怪,並沒有發生傳說中的可怕事情,會不會是水底的紅礁石呢。來不及細想,又一個險灘出現了。有了前面的驚險體驗,心裡反而不緊張了,任憑浪打,我自巋然不動,反而期待著下一個更險的激流出現,只可惜,後面的幾個險灘是小巫見大巫了,我們都順利地通過了。

只化了1小時左右,漂完8公裡路程,可見坡度之大,水流之急。整個漂流,我們享受到了漂流獨有的樂趣,也體驗到了戰勝困難、挑戰自我的勇氣。

漂流結束,已經是晚上7點多了,由於時差關系,喀納斯地區的太陽要到晚上11點才落山,所以這會兒仍然是陽光明媚。我們馬不停蹄地趕到喀納斯湖西側的哈拉開特山麓,准備登上2030米的山頂,到“一攬亭”上,飽覽喀納斯全景,去看看神奇的“千米枯木長堤”和“變色湖”。

哈拉開特山林草茂密,垂直景觀非常明顯,山麓地帶為草原,往上為森林草原過渡帶,再往上就是森林帶。在過草原的時候,有十來個騎馬的少年,追上來,爭先恐後地要讓我們騎他們的馬上山。我從沒有騎過馬,又聽說喀納斯的馬特別烈,當然更怕的是給這幫“野孩子”“坑”了,所以我婉言謝絕了。喀納斯地區是哈薩克族、蒙古族、圖瓦族等少數民族的聚居區,他們都擅長騎馬,在這裡經常能看到7、8歲的小孩騎著高頭大馬,瀟灑得意的樣子。

走路上山,一步一換景,簡直是目不暇接、心曠神怡。我們速度很快,穿過森林草原後,開始進入半山腰莽莽的原始森林。由於樹木高大挺拔,“遮天蔽日”,一下子使環境變得昏暗起來。為了盡快穿過這片森林,我們不顧疲勞,又加快了步伐。這時,從山上下來了一個人,看見我倆,說:“山頂還遠著呢,你們這速度也得晚上12點才能到頂,天一黑,你們就下不來了。”我們半信半疑,還想繼續前進。那人掏出了紅臂章,堅決地說:“我是這裡的管理員,你們千萬不能上去了。森林裡有狼,還有棕熊,危險得很。”這下,我們不敢再堅持了,便悻悻地跟著他下山了。路上,他還講了棕熊吃人的事,不知是真是假,聽得我們不寒而栗,也使我們對這片森林,產生了敬畏,當然也多了一份自我保護意識。

下山途中,又遇見了那幫馬背少年,他們好像在等著我們。眼看天快黑了,我怕走不出這片森林草原,只好硬著頭皮騎馬了。我倆選擇了一匹壯實的白馬,由一個蒙古族少年牽著韁繩,領著下山了。這位少年非常熱情、大方,他一面小心謹慎地領著路,一面還和我們攀談著。聽他介紹,他是阿勒泰一中高一的學生,利用暑假“勤工儉學”。他非但漢語講得很好,而且還能說哈薩克族、維吾爾族、圖瓦族語言。他還很好學,不失時機地向我們討教了許多英語單詞。不知不覺地,我們習慣了在馬背上顛簸的感覺,心裡不再緊張,身體也放松了。這時從後面追上來兩位蒙古族少年,是他的同學,漢語說得都不如他好。聽說我們是老師,就非常尊敬,各騎在一側,“保駕護航”,我們真是風光極了,一路說笑,

感受著在草原上馳騁的那份瀟灑、悠然、輕松和自得,很快我們就走出了森林草原。

晚上我們住在富有民族風情的木屋裡,木屋真是“貨真價實”,全用整根整根的紅松木堆砌而成,原始古樸,屋內陰涼,散發著樹木的清香味。但不知怎麼,我心裡總覺得不是滋味。我想,木屋不必名副其實,用仿木材料建造,同樣可以做到“原汁原味”。

這裡大建木屋、木橋,建築材料幾乎全部就地取材。喀納斯地區是我國唯一的歐洲---西伯利亞泰加林系“飛地”,有一批珍貴的樹種,而且原始森林中還棲息著眾多受國家保護的珍禽異獸,是我國寒溫帶動物最多、數量最大的分布區。如果大興土木,不加限制的話,那麼早晚有一天,一切都會變味變調了。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