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作者: 70868013

導讀是誰這樣說過,二千年的中國,看西安;一千年的中國,看北京;一百年的中國,看上海。但說到底,上海事實上是近百年才興起的一座城市,今天人稱的上海人,不過是一群由四面八方湧入的移民,移民定居下來,形成了一個朝氣蓬勃、活力充沛的新興都市。 上海,很中國,同時又很不中國。無需外人的肯定或認同,上海人就有自信昂首闊步走在全中國的最前頭。少了北京 ...

是誰這樣說過,二千年的中國,看西安;一千年的中國,看北京;一百年的中國,看上海。但說到底,上海事實上是近百年才興起的一座城市,今天人稱的上海人,不過是一群由四面八方湧入的移民,移民定居下來,形成了一個朝氣蓬勃、活力充沛的新興都市。

上海,很中國,同時又很不中國。無需外人的肯定或認同,上海人就有自信昂首闊步走在全中國的最前頭。少了北京的政治煙硝味與正經八百的諸多限制,上海更能大刀闊斧地施展中國人善於經商營利的天份。走在上海,你其實很難將這裡的繁華市街與其他地方的樸實素淨相比較,上海,代表的其實是明日的中國,現今出現在上海的一切,要在數年後才會在中國其他各地出現。

身為上海人,張愛鈴對自己有一番深刻的剖析:“上海人是傳統的中國人加上近代高壓生活的磨練。新舊文化各種畸形產物的交流結果也許是不甚健康的,但是這裡有一種奇異的智慧。誰都說上海人壞,可是壞得有道理。上海人會奉承,會趨炎附勢,會渾水摸魚,然而,因為他們有處世藝術,他們演的不過火。——到底是上海人”。

除了在新大樓與舊弄堂裡拼湊關於上海的種種印像,上海的迷離夜色更是讓人不能自己。夜是無所不能的魔法師,它能讓人卸下束縛,穿越往日的美好時光,輕啜一口夜上海的醉人風情。

以下是我認為到上海必去的景點:

東方明珠

東方明珠塔位於上海黃浦江畔,1991年7月30日動工,1994年10月1日建成。塔高468米,列亞洲第一,世界第三高塔。

東方明珠對上海而言,業已非塔,而是一種耽溺、一種期待、一個神諭的宮殿,一種不得不如此的必需。所以,當你來到上海,要謹記張耀說的話:「千萬別指著東方明珠說"那個塔",上海人會有點傷心」。

外灘

外灘的早晨是人們健身之地,白天是遊客的游覽勝地,晚上則是對對情侶的戀愛天地。每當華燈初上,外灘各棟建築物上藝術泛光燈齊放,一座猶如水晶宮的建築與黃浦江東岸的東方明珠廣播電視塔遙相輝映,交織成夜上海的最美麗的一面。

淮海路

淮海路全長約6公裡,分為東、中、西三段,是著名的商業街。其最繁華地段為陜西路與西藏路之間一段約2.2公裡的商業街。淮海路以前屬法租界,街道寬直,建築講究藝術,兩邊路側均種植「法國梧桐」,極具歐陸風情。

城隍廟

十裡洋場的繁華、「百老匯」的喧鬧、租界上空飛揚的外國國旗……都紛紛遠去後,仍據守在上海一角的,就屬豫園與城隍廟了。就在城隍廟與豫園中間那片不大的區域裡,集中了100多家商店,和幾十家小吃店,是上海最著名的小商品、特色商品的市場和地方風味小吃。許多商店的店址就是原來豫園的舊址。

徐家匯

"徐家"指的是明代科學家徐光啟,他在此造了農莊別墅,死後葬此。明朝末年起這裡被稱"徐家匯",是由墓地而村,落進而成為半鄉半城的近郊。

徐光啟明朝嘉靖年生於上海南門太卿坊,官至卿相,民謠"潘半城、 徐一角",形容他一生清貧。但他之著名更因他在科學方面,天文、歷法、農政、兵書等著述等身,又是中國介紹自然科學的先驅,與傳教士利瑪賓合譯「幾何原本」,影響深遠。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