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絲路之旅六)

作者: gy607

導讀8月22日星期二晴從昨晚12:00分開始,到明日凌晨5:00,我們三人將在火車上坐上近30個小時。 從喀什到庫爾勒的路上,風沙很大,車箱上時不時充滿灰塵。 旅行很是辛苦,但有時仍閃亮著讓人驚異的光彩:車箱裡有漢人,維族人,巴基斯坦人,各種語言回蕩。傍晚時分,一個維族小伙子用東不拉彈起了歡快的曲子,令人暫時望卻了舟車勞頓之苦。 8月23日星期三晴 清晨到達 ...

8月22日星期二晴從昨晚12:00分開始,到明日凌晨5:00,我們三人將在火車上坐上近30個小時。

從喀什到庫爾勒的路上,風沙很大,車箱上時不時充滿灰塵。

旅行很是辛苦,但有時仍閃亮著讓人驚異的光彩:車箱裡有漢人,維族人,巴基斯坦人,各種語言回蕩。傍晚時分,一個維族小伙子用東不拉彈起了歡快的曲子,令人暫時望卻了舟車勞頓之苦。

8月23日星期三晴

清晨到達吐魯番後,坐汽車1個多小時到達市區,下午逛了一下街,吃了一碟特色菜——餡餅羊肉,不錯。

晚上還要去下夜市,嘗一下此地的美食。

8月24日星期四晴

上車之前,吃早餐, 飲了一碗奶茶,然其味甜中帶腥,不甚好飲,結果浪費了不少。

今日將游五個景點。

第一個蘇公塔,此塔為磚結構,造型為弧形的圓錐體,過人之處在於它采用很多種砌築的方法在立面上形成許多紋路裝飾分割立面。

第二站是火焰山,此山土質紅色,且由於氣候炎熱干燥,寸草不生,因而名曰火焰山。

第三站是帕孜克裡克千佛洞,此洞窟數不多,遜於敦煌,且壁畫被盜寶者,及自然原因破壞嚴重。同時洞內也無泥塑,所以價值應遠遜於敦煌。

第四站是某古墓群,因其門票與其旅游價值相比,顯得太貴,所以沒有進去。

第五站是高昌故城,此城只剩土築建築遺跡,我們租了一輛驢車前往游鑒,此處樹木稀少,只有大量土質或少量磚質殘垣斷壁,我等不明其考古價值,只當是外行看看熱鬧罷了。

晚上回來休息一陣後走到吐魯番的夜市,吃了些當地的回民土雞和烤羊肉串,味道上佳。

8月25日星期五晴

今日有三個景點,首先是葡萄溝。

此地位於火焰山的峽谷中,有天山融水流過,加上日照量大,因而葡萄生長極好。穿過長長的葡萄長廊之後,我下到了葡萄溝,在觀看完鬥雞和維族風情表演之後,買了三公斤優質葡萄干。此處葡萄干有黑、褐色和黃、綠色兩大類。一般黑褐色的是在太陽下曬干而成,其性熱。而黃、綠色則是陰干而成,其性涼。

走出葡萄溝,我們去了坎兒井。

坎兒井流水潺潺,有明井、暗井、豎井之分,溪水旁種植著不少楊樹,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減少水量的蒸發。

第三站是交河故城。此處與高昌故城相似,只是建在高地上,其中的木構架建築早已蕩然無存,只剩黃土的殘垣。天氣很熱,我們很快便返回了住宿的地方。

明日便是吐魯番的葡萄節開幕之日,希望能有不少驚喜之處。

8月26日星期六晴

上午觀看了吐魯番的葡萄節開幕式,門票20元。吃完午飯後,便乘車前往烏魯木齊,一路上,地貌漸漸地變化。由潺潺的河水流過峽谷過渡到出現廣闊的草原,但再也沒有出現荒涼的戈壁了,而且在路上還出現了成排成列的風力電塔。

晚飯,我們去了烏魯木齊有名的二道橋巴札吃烤全羊,20元一公斤。非常豐腴鮮美。這裡還有烤魚,金黃色的,很大一塊,難怪這裡的維族人長得牛高馬大!

8月27日 星期天晴

今日去了南台子游樂區,碧水、藍天、青山、空氣,很清新。

花了20元錢,我便策馬揚鞭,騎上一匹俊馬向山上跑去。

腳踏青山,環宇四望,周圍的一切都在我腳下,心中不免升起一股英雄氣概。

8月28日 星期一晴

天池又稱瑤池,是傳說中西王母設宴之處,距離烏魯木齊有百余公裡。汽車駛近天山時,便有融化的雪水從公路兩旁的溝渠流下,潺潺的。而後汽車開始盤山,路旁的融水也逐漸洶湧起來,顏色也變得像雪一樣潔白,不帶一點雜色。在陽光的照耀下閃亮亮的。這一路上,我見過湟澗峽谷的溪水、祁連山的融水、沙漠綠洲的生命之水,她們是美的,但就像白中帶青,青中又嵌白的一塊美玉,總不免有一點瑕疵。而天池的水卻是如此的純潔,不!應該說是如此的聖潔!有詩為證:

此水只應天上有,撒向人間化玉麟。

上到天池頂,卻又沒有行程中那麼激動了。大概是精神已經宣泄,或者是此處游客太多,美麗的自然景觀已經為人的足跡破壞的緣故吧。天池不大,面積接近4平方公裡。離天池不遠有冰川,據稱景色不錯,但我們沒有前往。

8月29、30日 星期二、三晴

這兩日,是在准備歸途之中,沒有出游活動。只是逛了一下巴札,買了一些當地的特產,在此就不一一贅述了。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