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游黃山

作者: 太山松

導讀春節游黃山小龍年腊月三十,我正坐在青島開往福州的K70/67次列車上,久已仰慕黃山奇松、怪石、雲海諸勝景,趁此春節長假前往一觀。 過了寧國,火車便逶迤穿行在皖南低矮的群山之間。鐵路兩旁的綠色表達著江南與北國的季節差異。修剪得整整齊齊的滿坡的茶樹已煥發出勃勃的生機;一片片的油菜,隨著列車的飛馳,一畦畦的相連著向前伸展。鄰座的朋友說,若到4、5月 ...

春節游黃山小龍年腊月三十,我正坐在青島開往福州的K70/67次列車上,久已仰慕黃山奇松、怪石、雲海諸勝景,趁此春節長假前往一觀。

過了寧國,火車便逶迤穿行在皖南低矮的群山之間。鐵路兩旁的綠色表達著江南與北國的季節差異。修剪得整整齊齊的滿坡的茶樹已煥發出勃勃的生機;一片片的油菜,隨著列車的飛馳,一畦畦的相連著向前伸展。鄰座的朋友說,若到4、5月份油菜花開的時節,那滿眼的綠襯著片片的金黃,煞是好看。山區人家的房屋也是異常的漂亮,一律是粉白的牆壁,灰黑色的、間或有綠色或紅色的頂棚,讓人懷疑是否是力邦漆的傑作。

黃山市(屯溪)到了。這一年之中最重要的除夕之夜不能與家人團聚是有點遺憾,不過想到明天就可以登上向往已久的黃山,心中又有一種按捺不住的喜悅。

馬年正月初一一大早,我就坐上了由屯溪開往黃山的中巴車。在陽光明媚、萬裡無雲的晴空下,在初春帶著寒意的空氣中,在空寂無人的公路上,伴著周圍村莊裡間歇的爆竹聲,司機師傅把車開得飛快。飛快的車速正代表了滿車游客急切的心情。

汽車停在東路雲谷寺進山口。

通過檢票口,迎接游客的是干淨、整潔的石階小道和小道兩邊一片郁郁蔥蔥的竹林。竹林在小道上形成濃濃的林蔭,人行其下,一種靜謐、清涼的感覺便油然而生。於是,大口地呼吸幾下這純淨的空氣,整整肩上的行囊,出發。

東路登山道路坡度不大,走走歇歇,一路而上。南面天空下,逆著燦爛的陽光,天都、蓮花、光明三大主峰宛如三指,顯得更加的崔巍和高大。近處,一些不知名的鳥兒不時地啁啾幾聲,在向游人提醒著春天的到來。遍布枯葉、雜草的亂石間,有小松鼠慌張地竄來竄去。至於那有名的景點,像“喜鵲登梅”、“雙貓捕鼠”、“仙人指路”等,我更不會放過,沒有導游,只得自個兒琢磨,直到完全領悟了其中的奧妙為止。我的腳程應該是比較快的,一路之上,超越了眾多的行者。有一家四、五口人緩緩登山的;有親熱的情侶且玩且行的;更有那背個大包、手裡還要提個三腳架、全副武裝的背囊族。遠遠地,白鵝嶺已遙遙在望。索性放下行囊,喝口水,歇息片刻,再一鼓作氣,直上頂峰。(此時,已近中午12點。)

按圖索景,我向北海進發。走在北海景區起伏不大的石階路上,我驚詫於頭頂有灼熱的太陽,地上卻有片片並不融化的積雪,而身旁的燈籠花竟已裹上紅紅的骨朵。

始信峰,是觀賞北海景色的最理想地點,從其名稱的來歷就可想像得出此處景色之美。在高透明度的空間裡,“十八羅漢朝南海”、“石筍矼”、“夢筆生花”等景色,充分體現了黃山一絕——怪石。那於始信峰頂進行攝影創作的攝影者,是那麼的痴迷與投入。再看看自己手裡的傻瓜相機,心中不免有莫大的遺憾。

在清涼台感受了清涼世界的氛圍以後,我直奔獅子峰頂,在那兒可觀賞"石猴觀海"。兩個外國游客端坐石上、面帶微笑與那石猴遙遙對視,女游客的一個詞語“FUNNY”說出了此處景色的妙趣所在。

到達排雲亭,已經下午三點多。

排雲亭,是觀賞西海景色的最佳地點。迎著耀眼的陽光,遠處的山峰被罩上了一層淡藍色的雲藹,此時的耕雲峰更顯出耕雲破霧、劈山裂谷的磅礡氣勢,加之周圍“仙人曬靴”、“仙女繡花”、“天狗吠月”等奇石妙景的點綴,使得此處的景色不僅具有雄奇、壯觀的特點,還增加了秀美、細膩的特色。

從排雲亭折回,沿著往南的道路拾階而上。遠遠地,就可以看見黃山最有代表性的奇景——“飛來石”,這高逾12米,重達360噸的神奇巨石,竟然聳立於陡峭的山脊之上,旁邊即是懸崖絕壁,讓人懷疑使一根杠杆即可使之轟隆隆滾入萬丈深淵,真乃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傑作。

天已黃昏,該當休息一晚。要問還有何妙景,且待明日一游可知。

在光明頂迎接了絢麗的日出以後,我向黃山最高峰——蓮花峰進發。一路之上,鑽“鰲魚洞”、登“百步雲梯”, 賞“老僧入定”、“老鼠偷油”、“鰲魚吃螺螄”,盡得其中之妙趣。登上百步雲梯,一懸掛“福”字燈籠的小亭驀然現於眼前。回首觀望,見那龜蛇二將傲然把守於雲梯道口。抬頭仰望,又見一坡度絲毫不亞於泰山十八盤的道路蜿蜒直上雲霄——蓮花峰頂。

歷百般辛苦,耗萬般氣力。終於,我站在了黃山最高峰——蓮花峰頂。登高一望,一覽眾山低,想像中已十分遙遠的光明頂竟然近在咫尺。在這黃山最高處最令人感動的是周圍鐵鏈上無數或鏽跡斑斑或金黃锃新的連心鎖。那千千萬萬心心相印的情侶經過多少的艱辛才到達了這裡,他們把承載著他們愛情的連心鎖鎖在了這黃山之巔,讓青山見證他們忠貞的愛情,世界上最浪漫的事莫過於此。

下了蓮花峰,走在游人稀少的路上,我可以盡情地欣賞周圍的美景。很快,黃山美景之集大觀處——玉屏樓景區到了。

明朝時期所建的文殊院已被現今的玉屏樓所取代,文殊菩薩卻讓人很容易聯想到《西游記》中那瑰麗的神話世界。那化作石人仰躺於玉屏峰的文殊菩薩已獲得了永恆的安息,陪伴他的只有他忠實的坐騎——青獅與白像,而安息的菩薩是否知道他正在接受著萬萬千千凡人的瞻仰?

迎客松,是黃山另一具有代表性的景色。千百年來,它不分春夏秋冬、雨雪風霜,時時刻刻伸展著臂膀歡迎八方來客,附近還有陪客松、送客松,這裡儼然已成為待客的天然店堂,充滿著親切、感人的氛圍。

說到松樹,應該多說兩句。那帶有神奇傳說的“黑虎松”;如戀人般緊緊相偎的“連理松”;枝杈均衡、錯落有致、富有像征意義的“團結松”;具有無窮神力、破石而出的“破石松”……許許多多有著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樹齡的古松,只有黃山的土壤、氣候才能養成。所以,黃山松已經成為世界的遺產,“黃山松”已經成為一個專有名詞。黃山奇松——名不虛傳。

黃山美,黃山更干淨。走在黃山的每條道上,路旁總有一個個的垃圾池,它就地取材,三四塊石頭一砌即成,高不過尺許,絲毫不會影響周圍的景色。難得的是,每個垃圾池裡幾乎都是干干淨淨,並無垃圾存在,當然更不用提垃圾池外面。我想,垃圾桶如果是工業化的產物,即使再漂亮,放置於自然之中,也是對自然美的破壞。朋友,面對這美的一切,你忍心去破壞它嗎?

告別迎客松,即是下山之路,雖然非常的疲乏,但我還是選擇了步行下山,徒步游完黃山才算完整。走在下山的路上,心中還有許多的遺憾:沒有看到雲海;沒有登上天都峰(封山);許多景點只是走馬觀花地瀏覽了一下;姹紫嫣紅、冰封雪飄的黃山又有著怎樣的美?……只有等下次,再下次。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