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山溝溝----村莊的旗幟

作者: 阿裡山郎

導讀我曾經走過中國南方的很多鄉村。幾乎所有的鄉村,無一例外地都擁一棵或數棵百年抑或千年以上的古銀杏。據資料稱,銀杏在我國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27個省市自治區均有分布,幾百年及至上千年銀杏仍有有相當的數量。這種奇怪的共性,是否有著某種特定歷史文化背景的存在,我無從考證。 在我出生的村莊,就有這麼一棵巨大的要五六個大人才能圍起來的大樹。村裡人 ...

我曾經走過中國南方的很多鄉村。幾乎所有的鄉村,無一例外地都擁一棵或數棵百年抑或千年以上的古銀杏。據資料稱,銀杏在我國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的27個省市自治區均有分布,幾百年及至上千年銀杏仍有有相當的數量。這種奇怪的共性,是否有著某種特定歷史文化背景的存在,我無從考證。

在我出生的村莊,就有這麼一棵巨大的要五六個大人才能圍起來的大樹。村裡人稱它為“白果樹”。在春天,它是一派翠綠。一到盛夏,它那張開的巨大的樹冠和濃密的樹葉,成了我們納涼嬉戲的好場所。而到了金秋季節,那古雅的扇形葉面變成了橙黃色與周邊常青樹永恆的綠色相映成輝。那時,這裡是這個村子最美麗一道的風景。我們也會常常揀一些最好看的葉子,夾在課本中,當書簽。

那個時候吃白果是不敢多吃的。因為大人們說,白果只能一歲吃一顆,二歲吃二顆,多吃要醉的,要醉死的。而我則一直想不懂,那爺爺奶奶七八十歲了,就可以吃七八十顆嗎,他們不會醉死嗎?但我們始終也沒敢多吃,所以一直也沒有嘗到過白果醉人的味道。原因是怕死,怕自己小小年紀就這麼死了,父母大人們會怎麼辦?

那一棵生長白果的大樹也不過是古村莊中一棵普通的大樹而已。直到有一天,讀到郭沫若先生歌頌銀杏的散文,稱它為“東方的聖者”、“中國人文的有生命的紀念塔”和“隨中國文化俱來的亙古的證人”。郭老深情地贊美道:“你是只有中國才有呀,你是真應該稱為中國的國樹呀,我是喜歡你,我特別的喜歡你。”這時,我才注意到這棵小時候記憶最深的大樹,是一棵如此偉大的樹。我閱典翻籍,了解這種稱被為“東方的聖者”的銀杏樹。

“銀杏是一種大型的落葉喬木,高通常達20—30米,最高的可達50米。銀杏是雌雄異株的裸子植物,只有雌株才能結果。成熟的銀杏果實呈杏黃色,外種皮肥厚肉質、有酸臭味;中種皮包裹的部分稱‘白果’;內種內膜質,淡紅褐色。食用的主要是種子的胚乳,味甘略苦。”這是植物學教課書上的對銀杏的闡述。銀杏是當今地球上存在最古老的一種高等植物,有“植物活化石”之稱。在地質年代的中生代三疊紀、侏羅紀,它分布在地球上的廣大地區。但到第四紀冰川後,銀杏幾乎滅絕。只在中國以及其他少數地區幸存,成為古老而有名的孓遺樹種。銀杏屬國家二級重點保護的植物。

銀杏有旺盛的生命力,它不畏嚴寒、耐煙塵,而且有很強的抗輻射能力。二戰時期,在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的廢墟上,長生出的第一顆新苗就是銀杏。這是史料上記載的。

民間,有的地方稱它為“公孫樹”,是因它結果實較遲,一般實生銀杏要過二三十年才會結果實,所謂“公植樹而孫得實”而得名。但更有人戲說“公孫樹”。說,從前有一戶人家祖孫三人,寡媳不守婦道與人私通,被公公和兒子撞見後受責,竟惱羞成怒,將公孫二人逐出家門。公公再三懇求寡媳,留下兒子。媳婦假裝同意後,卻與奸夫密謀,趁兒子去井邊打水之時,把他推入井中。公公得知後前來救人,反被這對奸夫淫婦推入井中。忽然井中一聲巨響,長出一棵大樹,枝葉茂盛,碩果累累。二人見樹上白果好吃,貪吃了很多,結果二人雙雙中毒身亡。而被稱之為“公孫樹”。

前不久,遇見了江蘇省一個被稱為“中國銀杏第一鄉”的陳鎮長。他說,由於現在采用了本地或異地人工花粉噴霧技術以及在雌株高位嫁接雄株等新技術,基本上能做到三年結果,五年成產的喜人效果,不再是“公植樹而孫得實”的公孫樹了。更由於銀杏樹的特殊藥用價值,被制成各種保健品和特效藥,遠銷五大洋四大洲。現在,在世界上,有幾十個國家直接或間接地從中國引種栽植銀杏樹,並在國外有多種美名:“金杏子”(日本)、“千扇子”(美國)、“孔雀樹”(英國)、“四十銀幣樹”(法國)。在國內的很多地方,把銀杏奉為“市花”、“縣花”。他還送了一本印刷精美的銀杏畫冊。

當我這次來到杭州山溝溝,又見到了這個村莊中1200年的古老的銀杏樹,不由地想起我曾經走過的南方的很多鄉村所見到的銀杏樹,不由地想起我的家鄉的那棵古銀杏。它就好像是中國的村莊的一面旗幟,數千年來一直在中國鄉村的土地上不斷飄揚。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