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陽朔到桂林一年最熱的一段時期的開始,每年的假期都是我一年中無法忍受的一段時間之一,對於我來說最好的選擇莫過於背上行李獨自離開,目的地是廣西。今年是8月初,重慶是火爐沒錯,我看全國大多數地方也都一樣。到桂林是中午,氣溫是絲毫不亞與“火爐”。機場有IVECO汽車接回市區,40分鐘之後到。一路上有一種在重慶呆久了後,來之不易的新鮮感,川西高原有終年積雪的大雪山,新疆魔鬼城的雅單地貌,福建武夷山是丹霞地形,傳說中甲天下的桂林山水,獨特的喀斯特地形和由流水侵蝕而形成的山水畫,在路上便能隱隱感覺到,怎一個秀字了得。
到市區後這種感覺便有所減少,桂林市區被兩江四湖環繞,便有了環桂林市區旅游線路---兩江四湖游,我對此興趣並不大。既然來了那說什麼也得去看看桂林失去的標志--像鼻山,原本在賓江路上便能一覽無余,現在路邊種了不少樹木,想要拍照片,最佳位置還是得買票進入,“對不起,學生證沒有優惠。”剪票員告訴我。桂林市區內我只計劃半天時間參觀像鼻山公園,拍了照片稍做休息我便選擇了離去,像鼻山這桂林市區的標志對於我的來說意義也僅限於此。第二天還不到6點我就起床了,因為要趕盡量早的班車去龍勝龍脊梯田,想不到天亮都有些時候了,這裡的街上還很安靜,賣早點的可以說沒有,雲南18怪有一怪叫坐“不起早,不洗澡”,說的是雲南人不在很早起來和雲南四季如春,天氣涼爽不易出汗,沒想到廣西人也不起早。沒辦法只好找了個超市小吃了一頓。
桂林的長途汽車站還是比較規範在全國看來,桂林這個城市主要是以旅游為主,旅游開發的時間相對比較早,畢竟是老牌旅游城市,市內還有免費公交,交通服務也比較完善,車上有水和報紙,兩小時後到龍勝縣城,時間是10點20左右,絲毫沒有長途車後的疲倦。在龍勝縣城的車站詢問得知去和平村的班車要11點才開,在車上悶了半個多小時後終於出發了,半個小時到達山寨入口。這裡的村民主要是種植莊稼為主,山上修了不少吊腳樓,提供給來梯田旅游的人住宿,村子的入口有不少當地村民來向你介紹龍勝梯田的旅游狀況,還可以帶你找住處,幫你拿行李,帶你參觀梯田等,不過這些都是要收點小費用的。出發之前我在網上查閱了一個名為“攬月閣”客棧的資料,它是全村最高的客棧,可以俯瞰景點“七星伴月”全景。上到山上沒想到攬月閣在裝修,無奈我只得選擇在山上算第二高的一個客棧住下來了,那時天氣比較炎熱,游客不多,我一人住了兩人的房間,老板只收我一個人的錢,安頓好房間後已經過了中午飯的時間了,在老板家吃了當地的特產腊肉,味道不是城市裡能吃到的那種鮮,就是皮比較厚牙齒不好的話可有點難受了。老板叫我嘗一下他們自己做的鹹菜,鹹菜嘛,對於我們四川人來書不會陌生,我倒想嘗一下廣西這邊的鹹菜是何滋味,出人意料的是他們的鹹菜味道和我們這裡的有比較大的差異,既不鹹,又不辣,有的只是酸和甜,味道和西餐的沙拉我吃不出區別來,也許是這家店的老板自己做的味道比較特別一點,於是便喜歡上了,老板見他的手藝也得到游客的肯定了很高興,便又給我來了一小碗。
吃過飯我頂著烈日爬到一號觀景點俯瞰“七星伴月”,這個季節的梯田裡莊稼已經成熟了,我問當地村民後得知,梯田放水的時間是5月左右,那時的梯田就像無數面鏡子,日出日落時候的景色造就了無數優秀的攝影作品,現在的梯田只有一片綠油油的,再加上天氣酷熱,打擊了我不少拍照創作的積極性,沒走到大寨我便打道回府了,本打算第二天一大早起來拍日出,但是看今天這個天氣,日落恐怕是別想拍到了,拍梯田的黃金時期是五月初。無奈我們學生只有這個時候有假期,嘆息自己運氣不好的同時也沒有其他別的辦法。
回到桂林休息一晚,第二天早上去汽車站坐中巴車去漓江邊上的冠岩,這是桂林這麼多溶洞中我唯一去的一個。洞內全長1。5公裡,要通過水,陸,空三種方式游完全程。此前的一段路是步行和乘坐小火車,沿途可以看到許多奇特的岩石照型,彩色的燈光打在上面顯得特別絢麗。在洞內的地下河坐小船游覽的那一段經歷最另人難忘,為了營造一種探險的氣憤,這一段水路沒有鋪設燈光,船上只有小手電照明,水很冰涼,洞內時候高時低,不時還有水滴落到臉上。上岸之後不遠,便乘坐高空升降機上到洞口,這便是所謂的一個岩洞內三種游覽方式的吉尼斯世界記錄。
吃過午飯,回去拿了行李便准備前往陽朔了,在火車站外的廣場上每20分鐘都有發往陽朔的小中巴車,一小時到達,票價9元。車到陽朔縣城便看見不少騎自行車游覽的人們。團隊去陽朔都是從桂林坐旅游船沿漓江下陽朔,中途在船上看漓江,票價260一個人,我覺得太貴了,只是在游船上走馬觀花的看漓江也不是我所希望的,於是便選擇先到陽朔,再游漓江。桂林山水甲天下,陽朔山水甲桂林是早有耳聞的。陽朔給我的第一感覺是一個被群山和漓江環繞的小縣城,陽朔縣中最有名的便是西街了,不少外國人在這裡長住,給我印像和當年在麗江大研古鎮的那種味道如出一轍。本打算去陽朔望江樓下榻,當天是星期六,已經客滿了,於是找了位置稍後一點的丁丁飯店住下來了,出客棧過馬路就可以下到漓江邊上,傍晚有不少人在水中嬉戲。當天正是8月2號,在房間看完皇馬眾球星在中國表演雜技後,去西街吃了第一頓西餐,有我最喜歡的吞拿魚PIZZA,味道還是比麗江酒吧街上那家法國廚師開的餐廳稍遜一籌。
第二天起來後去前街租了一涼GIANT山地車去陽朔周邊的景區,很便宜,4塊錢便可以騎一天,由於太陽比較大,老板還送了我一頂草帽。出西街向左走出5分鐘左右的路程便是富裡橋了,站在橋上可以看到群山包圍中的漓江和碼頭的游船和一些遇龍河上緩緩飄動的竹筏,情不自禁地不停按著快門。過了蝴蝶泉和黑龍潭之後來到大榕樹景區,車停在路邊的小攤處,為了逃票我從後面的劉三姐故居坐竹伐饒到大榕數前,雖然這段水路不長,對著就能看到岸邊,搖竹伐的師傅劃得特別慢,還饒了幾個大圈,仿佛特意的在我面前炫耀陽朔的山水美景,當然,他們是有這個資本的,周圍的景色讓我幾乎忽略了大榕樹這個陽朔還算是標志性的東西,它對於我來說意義好像和像鼻山沒有什麼不同,拍完幾張照片後,從前門大搖大擺的走出門去取了自行車,往月亮山進發。山上便是著名的月亮彎形狀的山洞,月亮山由此得名,在山上還可以鳥瞰陽朔縣城全景。由於暑假天氣炎熱,沒有怎麼出門,加上天氣炎熱,才上到半山,我都休息了兩三次,汗水不僅浸濕了衣服,而且顯然頭上的空間已經不能滿足它們,落在了我的NIKON F65機頂上,爬這座小山都有些力不從心的感覺了。下了山已經是中午了,在山下對面吃農家飯,等了半個多小時才上菜,因為在我點了菜後他們才去地裡取菜,非常新鮮。暑假在家裡沒怎麼鍛煉,加上天氣大,爬了山下來我就比較累了,臨時決定下午改去遇龍河乘竹伐漂流。
遇龍河有小漓江之稱,在我看來,它的清秀一點也不比漓江差,如果從遇龍河上游漂流全程的話需要4到6個小時,我是從中段開始漂的,只要兩個多小時,一路上囑咐船家慢些搖,好讓我拍不少的照片。雖然遇龍河沒有漓江水面寬,但是它的河水比漓江的清澈,雖然很多竹筏工人已經在水中起了螺旋槳的作用;它的兩岸也不像漓江兩岸的山那麼有氣勢,什麼九馬畫山,黃瀑倒影,但是在它的兩岸可以看到更落的綠色,不僅是山,還有樹和水中的倒影,沒有磅礡的氣勢,但是顯得很秀麗;遇龍河上也沒有漓江上的游船,有的只是竹筏和撐竿的人,他們一路歡歌不斷,給人一種更淳樸的感覺,仿佛離這才是真正的沒有任何人文氣息的自然風光。經過遇龍河這一段,也算是不虛此行了。
第二天一大早坐車到興平碼頭准備游漓江,著名的“興平勝景”也就是人民幣20元背面圖案,便在我們上船的碼頭可以看到全景。船開出興平不久,我們坐的小機動船開始漏水,游客都站在船頭欣賞景色了,船上也大多是大學生和外國人,文化素質比較好,漓江的水也不深,河道不寬,大家都沒有驚慌,我們換了一輛後面開來的船,爬到船頂上去,老板怕發生意外,拿了凳子讓我們坐下慢慢欣賞。由於是從下游向上開,所以景點都在後面,我正好在船尾,狠是拍了幾張。過了黃布灘不遠處是“九馬畫山”我始終也沒看出山的石壁上九匹馬的形狀。到揚提後便掉轉船頭往回開,當時霧比較大,空氣通透度不高,水中的倒影不是非常清晰,不是最佳的攝影時期,不過既然來了我還是拍了不少。
從漓江游完回陽朔後我又呆了兩天,在西街游蕩,那裡國外人很多,有三家賣CD的店,全是非主流音樂,有不少老外在裡面聽碟交流。由於是來旅游,不能把我想要的都買回去,只簡單挑了十來張帶回去。總的來說桂林的旅游建設包括服務,景區開發,都做得非常好,桂林還是一個很干淨的城市,當地人的素質也很高,你去問路都會受到熱情的接待,不像某些地方還要講條件讓很是剎風景。此行還是有不少遺憾的,比如梯田,還有一些陽朔周遍的鄉村都沒去,不過有句話說得好“遺憾是故地重游的最好理由”,總有一天我還會從桂林到陽朔。
圖文:東芝月色
2003.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