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潼,秦始皇的故事

作者: yeah1994

導讀7月26日 臨潼 晴隨著汽車接近臨潼,秦代歷史浮現於眼前。 秦始皇13歲即位,23歲親理朝政,30-39歲統一中國,50歲卒。史書評價他思想銳敏,果敢決斷,殘忍暴戾,奢糜無變,具有狂熱的征服欲;同時,他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之一。秦始皇即位後就建造陵墓,直到他死後全國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才不得不草草結束,歷時38年。秦始皇橫征暴斂,傾盡國力建造陵園和阿 ...

7月26日 臨潼 晴隨著汽車接近臨潼,秦代歷史浮現於眼前。

秦始皇13歲即位,23歲親理朝政,30-39歲統一中國,50歲卒。史書評價他思想銳敏,果敢決斷,殘忍暴戾,奢糜無變,具有狂熱的征服欲;同時,他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勤勉的皇帝之一。秦始皇即位後就建造陵墓,直到他死後全國爆發大規模農民起義,才不得不草草結束,歷時38年。秦始皇橫征暴斂,傾盡國力建造陵園和阿房宮。企圖死後在冥界繼續統治中國。因而陵園裡應有盡有。陵園由內外兩重城垣包圍,陵塚在南,寢殿在北。在陵塚旁建造寢殿史上絕無僅有。現在寢殿已經化為烏有,但從僅有的考古發現——巨型夔紋瓦當的大小推測,這座宮殿是何等宏偉,何等輝煌!始皇相信“罔像”會危及人死後的靈魂,他要在陵上裁植松柏去驅趕“罔像”,因而並非建造巨石陵墓。可以說,埃及法老把金字塔建在地上,秦始皇則把金字塔建在了地下。

考古家開始以為有雙重城垣的陵園便是始皇陵的全部。隨著陵墓東1.5公裡處的兵馬俑坑、陵東350米東門大道兩側的陪葬墓、殉坑以及陵西20米的銅車馬坑的出土,一個不可思議的設想令考古家大為吃驚。始皇陵坐西向東(這是當時的傳統葬俗)。地宮宮牆四周都有斜坡通道,各向均一,唯東門有五條,證明東門是主門。到底東門在哪裡?《史記》載,秦始皇35年(B212)“立石東海上朐界,以為秦東門。”在今連雲港朐縣海上豎起了帝國的東大門。2000多年從沒有人將這兩項工程聯系起來,可是地理學家驚人地發現,鹹陽-始皇陵-秦東門居然位於同一緯度上!從向東肅立的兵馬俑以及始皇對東方蓬萊仙境的向往,想像一下陵園的盡頭——在黃海之濱!

如果說在2000多年前人們是怎樣掌握地球表面高精度測量與計算是一個謎,那麼兵馬俑、銅車馬坑、地宮的謎多著呢。

兵馬俑在1974年發現。其實此前早有發現,只是誰也沒當回事:驪山北麓的西楊村民祖輩流傳著“瓦王爺”的傳說——打井、掘墓不時碰上“瓦王爺”,這就是秦俑。兵馬俑出土時清理出一座東漢墓,也證明東漢人已找到過兵馬俑。兵馬俑工程不見於任何歷史文獻記載。也許是因為工程半途而廢。始皇,二世原意要塑造一支宿衛軍,除左、中、右軍還有“軍幕”——指揮系統。現在發現的1號坑是左軍,2號坑是右軍,3號坑是指揮部(完全發掘),4號坑因農民起義而停止工程,只挖出土壙,沒來得及鋪磚棚木,更沒有放入兵馬俑。3年後其它坑又遭到破壞:項羽占領關中,焚毀始皇陵園地上建築,兵馬俑坑比地面高出2米,也遭殃及。俑坑被匆匆搜掠兵器後即付之一炬。此後被山洪掩埋至今。

走進這1、2、3號坑的陳列大廳,我們震驚了!一支2000年前的古代軍隊迎面而來,軍容嚴整,氣勢雄壯,銳不可擋。剎那間,我們感到戰馬嘶鳴,軍鼓震天。陶俑面部表情豐富,戰馬的肥碩雄壯,栩栩如生。歐洲美學家一直對古希腊羅馬寫實主義雕塑引以為豪,奚落中國美術史根本沒有這種藝術。兵馬俑的發現,令中外美術史學家膛目結舌。我們終於找到了中國美術史上缺失的東方古典寫實主義雕塑藝術這一頁!興奮的同時,我們又困惑了:秦俑的藝術風格竟在後世神秘消失!史學家考證,塑造秦俑的這批大師,無一逃脫被活埋的命運。這多麼不可思議啊,被秦二世活埋的不僅是藝術家,而且是一門藝術啊!這迫使漢代雕塑重新起步,從而在佛教文化影響下走向另一方向。史學界對秦始皇功過爭論不休,其中就在於——他創造了輝煌,卻又親手埋葬了這些輝煌。

秦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我認為世界七大奇跡中只有金字塔能與之相提並論。秦俑裡的謎讓人震驚不已。例如3號坑是軍隊指揮部,竟然缺少了一個最關鍵的人物——統帥!再如秦兵器深埋2000年仍保持鋒利,(經分析其表面有一層0.01mm的含鉻氧化層),在遠未發明電的年代居然有電鍍般的防鏽技術!

銅車馬坑只出土了兩輛車,考古家猜測共有81輛。秦始皇的那一輛,很可能是純金的!車馬坑址在陵西,我們現在在兵馬俑旁的陳列館裡就能見到它了。銅車馬按真實尺寸的一半塑造,從造型到彩繪,氣宇軒昂,嘆觀止矣。巧妙的機械構造更是拍案叫絕。

最後一個奇跡是:關中七十二陵,幾乎沒有哪個能逃脫被盜厄運,而始皇陵卻保存完好。史學家們相信,是一場歷史誤會使始皇陵得以保護。項羽入關後,熊熊烈火把秦宮燒了三個月,鹹陽變為一片廢墟。劉邦列舉項羽十大罪狀,其中一條就是盜掘始皇陵。劉邦成為漢高祖後,“金口玉言”,絕對權威,誰敢為項羽翻案?其實,百年之後以治史嚴謹著稱的司馬遷著《史記》時對此巧妙處理,意味深長。《項羽本記》對項羽掘陵只字不提,僅在《高祖本紀》中記述了劉邦數列項羽罪狀。我認為,單憑劉邦的訛傳並不能讓盜墓者死心,就連司馬遷也沒相信劉邦的話。史載秦始皇陵地宮“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考古家已確認了陵塚含汞量異常,證實墓家末被盜掘焚燒。我想一定是灌注的水銀令盜墓者望而卻步。考古家發現地宮遠處有兩個盜洞,挖了不到十米就放棄了,盜墓者很可能就是水銀蒸汽中毒。也不得不承認秦始皇的權威在某種程度上令盜墓者卻步。

不要說古代盜墓者,就是處在高科技時代的我們,對發掘工作也束手無策。何況我們發掘要考慮永久性保護的問題。這是一筆全人類的巨大歷史文化遺產啊!裡面埋藏了驚世奇跡,埋藏了超級懸念……

還是讓我們想像吧……

離開秦俑博物館往回返,途徑始皇陵。我們在外面看了一眼,沒進去。只見一個小山包,就是一個很大的墳,並非如我們想像般雄偉。陵道從底延伸至山頂。我們所見的這一道應該是北大道了,讓我的想像插上翅膀飛到山頂上向東看吧!該看到些什麼呢?

306車的下一站是華清池。我們的記憶從秦朝來到了唐代。

驪山山麓溫泉噴湧,風景秀麗多姿,為歷代帝王游幸之地。周代始有建築,至唐,開始大舉營建宮殿樓閣。唐玄宗擴建後取名為華清宮,因建築群以溫泉為特征,故又稱華清池,沿用至今。?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故事就在這裡發生。

溫泉現在四個泉眼,水溫終年恆定在43℃,其礦物質有益身心。我們看到老外在樂呵呵地洗臉,也花5角錢洗一下,好燙!

我們來到唐御湯遺址。湯,就是浴池,足有一個小游泳池大小。皇帝沐浴的地方,肯定有圍護的建築,一千多年過去了,這些建設已不復存在,但柱基就永久地保留下來。現在在遺址上蓋了仿唐建築,進去後可以看到前代建築的柱基。考古學家就是根據這些柱基而確認史載的星辰湯、蓮花湯、海棠湯、太子湯和尚食湯遺址的。

遺址後面有著名建築五間廳,因“西安事變”而聞名。“西安事變”時,蔣介石住在五間廳,剛睡醒聽說楊虎城將軍要逮他,穿著睡衣拖鞋翻牆逃去後山。翻牆時不小心落下一只拖鞋!衛兵們摸到被窩還暖,又看到一只拖鞋,斷定蔣逃上後山。終於在現在的兵諫亭處找到蔣。看著這歇山五間建築,感嘆當年發生了如此驚心動魄的故事。我們在山下遠遠看到了兵諫亭,“藏”在郁郁蔥蔥的驪山半山上。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