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自然的美,像一種韻律。
在這樣的感覺中穿越,是一首浪漫的歌。
快起舞吧,舞在舒緩的樂曲裡。
(一) 西街
徜佯在西街,什麼店都可以進去逛逛,也可以什麼都不逛。可以和什麼人都聊聊天,也可以和什麼人都不說什麼。可以來上一杯咖啡或啤酒,也可以什麼都不來。
西街就是這樣地充滿了自由,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存在,但你如何存在似乎卻早已被這裡特有的感覺與節奏所定格,你可以什麼都選擇,你卻什麼都無法選擇,不同的你,在這裡,會有你獨有的卻早已被設定好的方式,是的,被自由所設定好的方式,去存在,在西街。
是存在,在西街。
燈光打在街後面的山上,那立起來的山峰,典型的桂林式的山峰,為西街做了一個標。然後滿眼是令人眼花繚亂的酒吧,縱情歡快的各國人,前衛另類的青年,戶外遠足的路線,中式服裝的小攤,中外雙語的菜單……
去存在,在西街。
煩擾和過去都像夢一樣地被紛亂打碎,在這迷離的小街,你是否難以置信,身處迷離的人叢,卻有一種世外桃源般的寧靜,任端著酒杯擲著骰子的人們如何放縱,你輕輕地溜過去,所有人都看到了你,所有人都沒看見你,你可以顧及所有人,你可以拋開所有人,因為,這是,在西街。
別走得太累,別舍不得要記住每一個細節似地來回走幾遍,快找一個還有位子的小吧,點上幾份價格公道的小食,喝上一杯冰涼的紅茶,任風從街口處的漓江岸畔吹來,任叢山在旁邊作伴,任各國語言映襯得如何國際化,任它包容多大的文化層面,任它小到只有幾步之遙,……,別再糾纏吧,什麼叫流連,是幻夢,還是在西街。
是的,在西街。是的,在西街。
(二) 登車
第一次離開陽朔,是匆忙做的決定。
那一刻的感覺,是每次假期結束離家的感覺。所以真的奇怪,奇怪這令人有些酸楚的陽朔。於是趁著還有一下午和一晚的時間,趕緊,帶上不多的細軟,再回陽朔。
一切都按計劃進行了。那我曾構想的場景即將出現,夕陽將下,遇龍河畔,炊煙鳧鳧地升起來,我騎行在山間的路上,伴著河水清脆的鳴響,看著一叢叢綠色的山脈,享受著田園村莊裡每一點自然的氣息……
我帶著男孩或者說男孩帶著我,騎著大小兩輛不同的山地車,開始向遇龍河進發了。在街邊買上水,男孩放在車欄裡幫我帶著,他還告訴我說專門揀個有車欄的車就是為了幫我帶水,呵,多機靈的小導游啊。
剛出陽朔鎮,我們向右方拐一個彎上一座橋後便向山裡田間進發了。騎行時風吹挺厲害,一拐彎我的帽子就被刮飛,恰巧落在我身後一位當地婦女的車後座上,我的車在路上突然來了個大轉彎衝過去抓住帽子,那婦女被嚇得簡直驚呼,我邊微笑著向她道歉邊慶幸帽子沒有飛到橋下的水塘裡。
將帽子帶得更緊,我們開始在綠色的山野裡穿行。當時我一個強烈的感受,就是自己不會吹好聽的口哨,否則那將是多麼完美的場面。
田埂劃分著山叢中的空地,空地盛裝著稻田與野草,野草搖擺於夕陽下的晚風,晚風帶來炊煙下的蟲鳴,蟲鳴聲裡我們騎行在山間小徑,……
看遇龍河畔的水車,以及那水流衝進挖好圓形坑裡然後後被導引著旋轉然後衝上高高的岸邊從而再流進水渠衝向農田,再趟著遇龍河水到蹭的壩上去拍攝河流婀娜的走勢,回到田間摸一把田間的青草。一切,都充滿了細致的濃情。
說不清是放松還是激動,說不清是豪放還是矜持,在這最令人陶醉的山間,想要放歌卻又沉默。隨時停下來,將自己的動作與美景定格,從滿眼無邊的畫中,取下一個角落,或是路旁的矮樹,或是田間的籬笆,或是流水的身姿,或是樹影後的夕陽,或是遠近錯落的叢山,或是輕快騎行的田埂,……
就這樣,那夕陽隱沒在天邊的雲裡,很多人開始向游泳的地方聚集,駱駝過江出現在視野裡,河水向漓江中流去,工農橋上匆匆留影,大榕樹湮沒在夜色中,沿著十裡畫廊騎回鎮裡……
然後融進喧鬧的西街,品嘗那斑斕的燈影。
就這樣出去回來,少許的汗水和一身的塵埃。
那滿眼如歌的美景,離開後,是不是還在。
……
(三) 飄流
遇龍河真的很美,而它的美,在於它靈動的身姿,在於它身旁田園的美景,以及遠遠近近的叢山。
觸到遇龍河,才仿佛是真正地觸到了陽朔山水的精華。
於是,隆重地,迫不及待地,去飄流。
兩人乘坐的竹排,由十根竹子綁成,兩個竹椅,一把遮陽傘,兩件救生衣。
兩個船工年齡不大,在竹排的後部掌握方向與進程。一切准備就緒。開始吧,從水壩上踏上晃晃悠悠的竹排,開始親水之旅。坐在竹排上最大的感覺就是離水更近,那便是坐在美景裡觀美景,情緒頓生。
遇龍河水冰潤清澈,將腳置於水中,或深或淺的河水,便已經連結了輕快的心情,還有那濃密的水草,在腳踝旁糾纏著離去。
岸畔是高低有致的草叢、農家純樸的小屋、姿態別致的矮樹、古老耐用的水車、成片的收割了或是剛插秧的稻田……
快收回清悠的美景,竹排開始衝水壩了。
遇龍河從遇龍橋到大榕樹段共有二十幾個水壩,而一個連一個的水壩,保證了遇龍河水的深度,也創造了這別有情致的飄流,從舒緩的節奏中跳出,衝一個水壩,感受一點小小的刺激,這才是絕妙的韻律,總體和諧,卻又不千篇一律。
第一次衝壩時,我正懶洋洋地躺在竹排的前半部分享受著陽光與河水,不想這衝壩的力量還不小,竹排前頭在一瞬間完全沒入水中,我急忙用腳和手作為四個支點,將身子中部撐起,但還是沒能逃過褲子和衣服部分濕透的結局……
岸上有田間小路跟隨著我們,一隊隊騎車的旅者或繼續前行,或在水壩處找竹排上去,自行車也扔上來,一起往下游飄去。偶過一水灣,幾個竹排的人都下來,有的在河中游泳,有的在岸上的河灘草叢裡嬉鬧,在這悠閑的世界裡,沒有人會拒絕對美景最真切的觸及,也沒有人會把最愉悅的感覺忘記。
……
還沒來得及作好結束的准備,也還沒來得及舍出一些時間在竹排上睡去,飄流在一棵大樹下面結束了。我最後一個離開竹排,上岸前又將腳再一次放進水中,以便這樣更好地,再次地,記住,遇龍河水的味道。
(四) 漓江
不要再提那句古老的兒時就能背出來的甲天下的口語吧。
此時,是真的飄在那無邊蕩開的畫卷裡。
陽光不強也不弱,船頭江風拂過,岸邊鳳尾竹展映著優美的身段,牛兒時不時下水游飲,孩子們總伴著不遠的村莊出現,背著背簍捉小魚蝦的婦女時不時向游船上望上一眼,成群的鵝沿著江邊的山坡向上蹣跚而去,江水恰巧趁人不注意時又甩出一個水灣,游船在江面拖出長長的水紋尾巴,粼粼的波光像眨閃的眼睛,盯著五根竹子綁成的竹筏上垂釣的老人,……任怎樣的角度,都讓人沉醉。
不要忽視那漓江的水,清清的,淡淡的,微微帶著綠意,映下兩岸山叢的倒影,偶爾還清晰可見水底的小石,平靜而舒緩地流著,不急不忙地走著,送來江風徐徐,展繞身姿無數,非把游人灌醉了不可,用這淡得似乎聞不出味道的清酒。如果真的醉了,身子直撲下漓江之水,那又會是多麼親切的味道。
不要忘記兩岸的叢山,山與水的完美組合,使漓江美景的每一段都堪稱經典。經典的是那美麗的名字,如九馬畫山、黃布倒影,經典的更是他們迷人的身態,有的像少女、有的像老翁,有的像鯉魚跳龍門,有的像金猴倒上樹……
叢山在快到陽朔的時候開始謙虛的暫避,兩岸開始出現田園的風光和寧靜的漁村,心情也隨著這節奏平靜下來,便覺得這江水時寬時窄、時深時淺,偶爾還會聽到船底刮到河谷卵石的聲響,也能看到對面的游船或大漁船會過,船工在哪側擺出一面綠旗,游船就從哪側駛過,有的返程的船工脫掉多余的衣服只剩下短褲,悠閑的躺坐在那裡,享受著江風的撫摸……
漓江水遠遠沒有盡頭,雖然我們上得了陽朔的碼頭。陽朔的字碑和長長的一串小攤立即取代了漓江兩岸絕妙的景致,帶著對陽朔小鎮的無限向往,走出漓江走進陽朔。
(五) 漁村
從陽朔出發,開車四十分鐘後到達興坪,然後乘當地漁民的船便可到這個別負盛名的小漁村,這個因為孫中山和克林頓兩位總統先生到來而顯得格外引人注目的小漁村。
往來漁村時的水路是最精彩的。乘坐在漁家的漁船上,真是別有一番滋味,其實這段水路在游船上已經經過,但現在不同,現在可以無顧忌地坐在船頭,沒有任何遮攔地飽覽秀色,就像是坐在江水面上,江風毫不吝惜地拍打著面頰,中午的熱浪也早已不在,清涼的江面和已經柔和起來的夕陽,此刻,真的,又是不一樣的漓江……
在快到達漁村的時候,江水拐了一個彎,同時江面變得非常開闊,岸邊又有無數的叢山,夕陽將恰到好處的光線從斜刺裡送來,山峰在夕陽下以各種和諧的姿態在江邊排開,而且,在江水中,展現出那令人意外而驚喜的倒影,對,是倒影,……
一群孩子令人羨慕地在岸邊的清流中游泳,他們邊游邊嬉戲著打鬧著,還帶著茫然與陌生望著我們從船上跳上岸邊。沿著鳳尾竹粗壯的枝干遮蔽的小路,從岸邊向上走一段,就看到了一個掩映在翠竹與叢山之間的小小村落。
在一位老者的導游下,我們從一叢柚子樹下開始走進這個小漁村。
古舊的房屋和夕陽下低沉的色調難掩那每一處細節的精致與優雅,那雕了各種圖案的窗欞,那階梯式向上排開的屋檐,那厚重的充滿歷史味道的木門……
往昔主人早已移民海外,留下一些遠房的親人還守候著這靜靜的卻也小有名氣的古屋,在每人交五角錢後,一位後人帶領我們從他的房間裡爬到一幢屋子的頂上,上面有一個小的平台,從這裡可以看見村子旁邊依傍的山峰以及遠遠近近錯落的景致,尤其是有一些旁邊房屋精美的屋檐,在夕陽下的山峰前面展現著特別的古樸與悠靜,還可見另一房頂上陳年的瓦片,絲縷的蒿草和青苔,……
在村口又摸了一把沉甸甸的大柚子,然後帶著淡淡的滿足離開。
沒能夠真的下去和那些孩子戲一會兒水,便又在江風的清涼中跳上了回去的漁船。一個小女孩在那江邊的清流中輕盈地游著,有力地滑水,還看著我們羞澀地一笑……
(六) 龍脊
當真的看到了那七星伴月和九龍五虎的梯田壯景,再辛苦的路都會覺得很值。
從桂林到龍勝,很快就會進入起伏連綿的深山,山坡上是成片的原始森林,偶爾路過有一點人煙的地方,可見到各式的少數民族的村寨的和竹樓。大山之間始終有河流伴隨著山路前行,其實這沿途真的就是一幅難得一見的美景,在這居住著侗、瑤等少數民旅的深山之中,有多少新奇的故事不為人知啊。
我們在深夜到達深山裡面的龍勝溫泉,這裡有優質的溫泉水,還有娃娃魚等少有的珍奇動物。如果可以,還可以吃到很多野味,不過我們沒吃,我們只是點了幾樣當地的野菜,吃了那美味的竹筒飯,然後在這陌生地方早早睡去。
清早出發時,空氣中充滿了山野新鮮的氣息,淡淡的霧與峰巒之間若即若離,河水流出有力的節奏。一段艱難的盤山路後我們下車,開始向上攀登。隨著高度的不斷提高,我們就可以看到不同面積的梯田,而且有山上的泉水時伴左右。
這裡的山充滿了雄渾的氣魄而且連綿不絕,是人們從三百年前就經過辛勤的開墾,才有了今天這壯觀的盛景,那層迭的梯田,曾滿足多少人對生存的追索,可那幾乎從未走出過這深山的先人們可曾知道,今天,這裡會吸引如此眾多的目光,而且,在人們的視野裡,那不僅僅是生長糧食的土地,更是歷史的積澱演繹而成的令人拍案的景致!
終於上得七星伴月觀景處,該如何去形容那蔥綠的美景?
是節奏,是韻律,是大海的波浪,是猛虎的斑紋,是耕者長滿老繭的手,是老者滄桑的額頭,……,在這炎熱的夏季,綠色掩飾了部分節奏的迭蕩起伏,但留下來的也足以令人久久回味。
這裡的觀景平台還只在半山腰不到的地方,再向右前方出去,便可行至九龍五虎觀景台。這一路是在輕快的行進中過去的,還認到了當地的很多植物,如芋頭、紅薯,還可見那簇簇的有名的特產小辣椒,吃到土黃瓜和一些野果子,可以在山上流下的泉水中洗手洗臉,……
九龍五虎景區是從側面觀看下面的景區與側面山嶺的組合,如九條蛟龍和五只猛虎,充滿著撼人的氣魄。
路上偶爾可見當地的少數民族婦女,那特色的頭型和美麗的服飾,純樸的笑容和濃濃的口音,充滿了地道的民俗風情。路上也遇到一位自助游者用六個小時的時間獨自從另一側的深山中沿山路穿行至此,精疲力竭得邊狂笑邊描述這半天痛苦的旅程。呵呵,在這別有情調的韻律中,每一處都是一個特別的音符。
順著梯田裡的石塊堆砌的小路向下走,非常別致。路上可見田間那用半個竹筒連接而成的導流泉水的特別水渠,泉水順著這些竹筒流進一叢叢生長旺盛的田裡,田裡的那綠油油的莊稼苗覆滿了整個梯田層次起伏的田壟,走過去,真的像走在一首樂曲中。
穿過吊腳樓組成的小寨子,走下那充滿節奏與韻的梯田。
告別的,是龍脊是的大山,留下的,是長久的依戀。
那桂林的標志像鼻山,沒有按我想像的方式出現。不是在遙遠的江中,而是鬧市的公園裡;不用劃船走長長的水路,直接站在嘈雜的岸邊。但還是留下一個紀念,像飲清流,那桂林山水的微章,請刻下這旅途中的所有激動吧。
(日程:
第一天, 桂林乘游船至陽朔,漓江風光,下午抵陽朔後前往漁村,返陽朔
第二天, 遇龍河飄流,中午游溶洞銀子岩,下午直接去龍勝,宿龍勝
第三天, 觀龍脊梯田,後返桂林,游像鼻山等市內景區
第四天, 下午再返陽朔,自行車游遇龍河畔,晚上泡在西街。
第五天, 陽朔至桂林機場。)
200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