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周六)清晨7:00,從蘇州出發,一輛金龍車載著我們開始浙江天台山之旅。近年來,浙江推出了名為“新天仙配”(新昌、天台、仙居)的全新組合旅游線路,以天台山為中心、涵蓋浙東的二小時旅游經濟圈正逐步趨於成熟,浙江旅游界為此編有“天台居中,游遍浙東”的順口溜。
7:10,車從東環路進入通車不過約半年的蘇嘉杭高速公路。這也是我第一次上這條連接兩個天堂的快速路,有了這條路,同裡變得近在咫尺,浙江變得更近。但或許是司機師傅上了年紀的緣故,車速不快,但車子行得很穩。9:45,車抵三江服務區,雨下得很大。休息15分鐘後繼續上路。如今的交通真是便捷——從蘇嘉杭到杭甬再到上三高速(上虞至三門,2000年7月全線開通),蘇州至天台全程高速、一路坦途。我和妻坐在前排位置,視野開闊。在上三高速公路上虞到嵊州不到一段是沿江的(江在路西側),因為雨天的關系,窗外青山綠水有一種朦朧之美。約11:30,車抵目的地——天台縣城城關。
經過一上午的奔波,大家已有點餓了。車子沿著縣城主干道赤峰路緩慢前行。不一會兒,在赤峰路中段、縣公安局旁找到一家據說是當地檔次最高的飯店——金騰雲大酒店。12:00開始午餐。
飯店的環境倒很幽雅,耳邊聽到的是世界名曲。點的菜大多是當地土菜,如鹹菜炒地衣、干菜土豆(土豆在油裡炸過) 、筍茄(很嫩)、芋鉸(用芋頭粉做餃子皮,內有肉陷)。吃罷午餐,便開始穿過縣城去酒店。在路上,看到縣城正在修建濟公故居——天台是濟公故裡嘛。
我們所住的酒店——天台賓館位於縣城以北約3公裡處,在國清寺景區內。穿過國清寺景區牌樓,但覺古木參天、空氣清新。沿著蜿蜒的小道開到盡頭,13:10到了天台賓館——頗有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味道。天台賓館是天台縣唯一的三星級酒店,因此也可說是當地最好的酒店。或許是要周邊清幽的環境相協調,酒店大堂的裝修風格古樸簡潔。以我看來,大堂有四星級的檔次。原本想在酒店小憩片刻,不想正逢停電,晚上六點才恢復供電。所以一車人馬卸下行李於13:50又出發了。
第一個景點是石梁飛瀑,沿途都是山路,景色秀美。在石梁飛瀑前約3公裡,有一景點叫石梁硤劍瀑(門票8元)。15:00,車抵石梁飛瀑時,雨越下越大。景區門票30元,進景區後,即看到一座古樸的石橋,與瀑布景色相應成趣。
石梁飛瀑是自然界的一大傑作,其實是指一座天然石梁橋橫跨於飛瀑之上。石梁全長6米,梁下有洞高2.3米,橋背寬僅0.2~0.3米。橋下一掛飛瀑,落差達35米,跌入湛藍深滌的碧潭裡,飛珠四濺。我和妻站在飛瀑前的岩石上攝影留念,聽飛瀑拍石。雖然全身濕透,卻也興致盎然。游完飛瀑,在方廣寺外的小店買了一張《天台山導游圖》(3元)。
15:45,出發赴3公裡之外的銅壺滴漏。快到時,有一深不可測(實際約1公裡長)、沒有燈光的隧道。司機疑惑了,對不對?但路標明明白白告訴大家——只有此路。車在隧道內緩緩行進,前面頗有些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還好,不一會兒便豁然開朗,16:00到了銅壺滴漏景區的停車場。銅壺滴漏門票15元,在景區的介紹牌寫道:“北有黃河壺口、南有天台銅壺,銅壺滴漏景區以奇岩、異潭、碧潭、竹海著稱”。和妻攜手打著雨傘,沿著竹林小徑漫步。此時,小雨朦朧,周圍竹海碧綠,別有一番情趣。經水珠簾時駐足攝影。水珠簾是一掛二三米寬的瀑布,順著腆肚型的崖壁潺潺而下。
銅壺滴漏是一個由懸崖壁圍成的天然大石甕。從下向上望,甕高三四丈,突兀壁立,高聳天際,很像一把碩大無比的銅壺。壺口一端裂開一條約2米寬的大口,直裂至半岩處。從上往下看,飛瀑似銀龍呼嘯而下,竄入甕內,聲如雷炸石崩。頂端有可供駐足觀賞的岩石,稱俯視銅壺。
觀賞完銅壺滴漏,經過一座懸索橋,便踏上下山路,此時雨稍小。總的感覺,銅壺滴漏景區要比石梁飛瀑大些,但因時間關系,石梁飛瀑沒有走全。
17:10從景點出來,便開始向縣城進發用晚餐。18:00抵縣城,金騰雲大酒店客滿。但也無妨,正好借機在大街上轉悠一圈。飯店隔壁有一家“華頂土特產商店”,經營天台山特產雲霧茶、筍茄等。同車人大部分都買了一點,我們未買。
19:30,開始在金騰雲大酒店晚餐。菜肴和中午的差不多,只是多了飲料。喝到一種當地產的啤酒——石梁啤酒。這種啤酒口味清淡,如生啤般——難怪,只有7度。
回到天台賓館,大堂和走廊感覺不錯——像四星級,但房間不大,如二星級。卸下行李,和妻在酒店內轉了一圈。
第二天(周日)
早晨7:00起床,想必外面的空氣一定不錯。和妻在酒店裡裡外外拍了照片,便散步到了外面。兩個小販上來推銷工藝品,買了幾個中國結和木頭組合的“平安”小玩意,共5元。不一會兒便來到國清寺外,這裡古木參天、空氣清新,有兩科碩大的香樟數已分別有600年和800年的歷史了,有人就在這裡早鍛煉。在早點攤上看到這裡的豆腐干是和豬腳一起煮的——或許是為了調味。有一條清清的小溪在國清寺外的石橋下流淌。
8:15回到酒店二樓的餐廳早餐。正好有會議,客人較多,餐台上的食品已所剩無多。
8:45,徒步行至國清寺。國清寺是我國佛教創立最早的一宗——天台宗的發源地,是我國佛教聖地,甚至日本、韓國名僧也不遠萬裡前來慕名求法。國清寺創建於隋代開皇十八年(598年),經唐代200多年的經營,規模發展很大。現存殿宇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重修。
在國清寺前的溪流之上,有座石塊干壘而成的小橋,是為紀念國清名僧豐干而建。站在豐干橋上,迎面一座提有“隋代古剎”四個大字的照壁赫然入目。這裡青山環繞,黃色的照壁,褐色的石橋,橋下流水淙淙,構成一個清幽的境界。與妻站在豐干橋上、以照壁為背景拍了張照。
國清寺門票5元,山門在照壁東側,朝東開。這有些奇怪,據說是處於適合風水中“紫氣東來”的需要。國清寺沿中軸線設置了彌勒殿、雨花殿、大雄寶殿三座主要殿宇。雨花殿又名天王殿,供奉風調雨順四大天王,傳說國清寺建成後,章安灌頂大師登台講述《妙法蓮華經》,感動上天神靈,天降花雨,故名“雨花殿”。大雄寶殿前左右兩棵蒼勁的柏樹已有400年的歷史。
從大雄寶殿後往北拾級而上,向南能看到對面山上的一座古塔,該塔高59.6米,9層6面,稱為隋塔。國清寺面積很大,院落很多。幾條南北向中軸線上的建築分別滿足佛事活動和生活需要。我感覺國清寺與其他寺廟有所不同的是,僧人生活區開放較多,可以看到僧房、柴房、開水房等。
10:00返酒店退房,10:20出發赴寒山湖。寒山湖在縣城西41公裡的裡石門水庫中,1977年在裡石門鑄立石壁,截斷溪水,山峽變平湖,面積相當於杭州西湖六倍。穿過縣城,上省道,途徑平橋和街頭兩個小鎮,於11:30抵寒山湖。寒山湖門票10元,但作為一個景區,基礎設施建設似乎還未完成。在“寒山湖胖頭魚館”午餐,吃了幾個農家土菜,喝了一杯楊梅酒。 吃罷午餐,朝碼頭走去,只見寒山湖風平浪靜、四周群山連綿。但遲遲不見開船人,只得放棄坐船的計劃。
13:30離寒山湖,14:00抵明岩(門票5元)。在明岩前方,和銅壺滴漏景區相仿,也有一個隧道,不過要短許多。明岩中有許多奇石異洞,有一處洞穴山泉從上流下,如水簾洞般,十分涼爽。大家將路上買的西瓜放在泉水下衝刷,分而食之。
出明岩,在小溪邊戲水。我赤足踩著溪底的鵝卵石,很滑。妻穿著涼鞋倒還好。在炎炎夏日踩在清涼的溪水中,感覺不錯。
擦干腳,穿上鞋,15:20離開明岩,16:00上高速公路。途徑嘉興時,依然買了百吃不厭的嘉興粽子(大肉2.7元、中肉1.8元、豆沙1.6元、蛋黃2.8元、栗子2.7元),共52元。20:10抵蘇,約20:50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