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裕小國文萊12月20日,我們坐早班飛機從吉隆坡到了文萊。一出機場,停車場裡一輛輛嶄新的日本車讓人懷疑到了某個日本小城。要知道,馬來西亞的車可沒這麼好。畢竟是人口只有30萬的石油富國啊。國富,物價也高。我知道打車貴,就去等公車。機場離市區只有8公裡,一元一人,也相當人民幣十二塊了。路上看見了文萊蘇丹的王宮,馬來語叫做Istan的,就坐落在快速路邊,鐵柵欄圍起了很大一塊綠地,我們沒能看清她的邊界,只看見門口有警衛,柵欄裡也有警衛。椰子樹整齊地排列在筆直的通路兩旁,有幾分威嚴,但還沒到莊嚴的地步。蘇丹每年三天向民眾開放他的王宮,但今天並不是開放日。
文萊首都叫斯離班家灣,這是我的翻譯,不知官方的翻譯是什麼。總之,7萬人口,沒有任何摩天大樓,有一條河流穿城而過,大部分家庭住著兩層小樓,門口繁花似錦,車庫裡都有兩三輛不錯的車。城區街道只有四五條,步行便可游完全城。對於我這種分不清東南西北的人來說,真是一段輕松的旅程。從公車站出來,我向兩個巡街的警察問路,兩人都是華人面孔,不僅給我指了路,甚至把我們帶到了我們要去的清真寺門口。這座外觀秀美的清真寺是意大利設計師的作品,遠觀,有一片碧綠的草地做她的鋪墊;近看,白色大理的廊柱和黑色大理石的台階營造出了一派聖潔的宗教氛圍。祈禱的時間裡,非穆斯林不得進入。穆斯林則在寺邊的附屬建築洗手濯足,然後脫了鞋,光著腳走上主體建築的台階,進入寺內。悠揚的可蘭經的誦讀聲通過擴音器回蕩在清真寺的金黃色的圓頂之上,十分肅穆,卷走了心裡所有的雜念,只留下一個干干淨淨的自己。清真寺依河而建,河邊保留著水上人家吊腳樓式的建築。遠遠看去,似乎仍然有人居住,是一片有生命力的傳統民居。
文萊皇家博物館也是個洋蔥頂的伊斯蘭建築。我沒看清門口的說明,鹵莽地走了進去。大理石的地面上鋪著質地良好的厚地毯,幾個穿制服的守衛在裡面站著。對於我們的失禮,他們並沒有動怒,只是用英文提醒我,小姐,請把鞋脫在門口,一臉的和顏悅色。我忙不迭地說sorry, 趕緊照辦。館裡擺放著各國送給蘇丹的禮物,大廳裡是蘇丹出游的儀仗隊列的服飾,船只的陳列。幾乎是對皇家的一種頌揚和顯示。但比馬來西亞的幾個博物館還是有意思多了。可能是我的一家之見,馬來西亞的朋友不要生氣,馬來西亞的國家博物館的展品,其價值還不如國內一些市級博物館。
回家了
下午, 我們又坐上公車返回機場。這次坐了4次文萊航空的航班,第一次起飛前,機內就播放阿拉伯語的禱告詞,大約5分鐘。當時沒在意,後來幾次,次次如此。注意一看,屏幕上有英文字幕,大意是請真主安拉保佑飛行安全。機上空哥比空姐多,空姐好像都是沉穩的少婦,包著好看的頭巾,體態豐滿,長裙拖地。畢竟是穆斯林人口眾多的國度,馬來西亞也好,文萊也好,服飾都較保守。
回想起來,在馬來西亞的海邊,常常看見包頭巾的婦女站在岸上,衝在水中嬉戲的丈夫和兒子揮手;也有年輕的女孩子,也不穿泳衣,就這麼一身長裙地下了水,玩盡興後才濕漉漉地上來,頭巾,長袍都緊貼在身上,無一例外地滴著水,只是你永遠別想看見她們的頭發和肌膚。同一個海灘上,白皮膚的歐洲女人則穿著比基尼在陽光下曬啊曬,毫無顧忌地展露著身材。不同的觀念,文化在同一塊海灘上共存,相安無事,這也是馬來西亞的魅力所在。順便批發一些我從導游書上看來的背景知識,馬來西亞總人口2300萬,官方語言馬來語,人均GDP4000多美金,我國是3000多。我的感覺,這個國家資源豐富,景色美麗,土地相對人口綽綽有余,人心寬容,樂觀開朗。比之國人的焦慮,不安,斤斤計較,馬來西亞真是一塊幸福的樂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