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是繼10天瑞士之行後到意大利境內的第一站。瑞士的整潔有序和美的有點不真實的自然環境,讓我們對是否能夠一如既往地喜愛意大利感到有點不確定。果然從瑞士特色的邊境小城lugano進入意大利境內,差別之大,讓我的心不禁一沉。這邊破舊和髒亂和那邊的整潔有序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坐在火車上,我們兩人都不言語。到了米蘭,安頓一下,我們拿著地圖就向教堂(duomo)的方向步行。一路上車水馬龍,人群摩肩接踵。兩邊建築是顯而易見的文藝復興時期的特色,大部分都比較年輕,建於近三百年間。走在街上,立刻被意大利所特有的氛圍所感染。火車上的擔心看來完全沒有必要,一個地方的魅力和整潔程度,有序與否並沒有必然的關系。也許魅力正是源於這種生機活力,新舊間雜,歷史現代相疊加的特色。
瀏覽兩邊的時裝店,我已經挪動不了腳步。上次來把購物安排在最後一天,沒想到是周日,僅從櫥窗中略見一斑這個時裝之都。而今,好像整個米蘭裝扮的或者嫵媚雅致,或者浪漫柔情,或者青春逼人在向你頻頻招手。而我就像中了魔一樣無法自制。忽然之間,覺得自己的腿應該再長點,腰再細點,上身再豐滿一點。
我不無沮喪地數落自己身材上的種種缺點,聲稱此時此地我是米蘭大街上最醜最土的女人。瑞看著一件T-shirt,一件牛仔褲,一雙波鞋的我,說道:
“看起來還行嘛”
可再走過幾條街,留意街上行人時髦的穿著。他也多少同意我的說法。安慰我說,“這不簡單,換上一套行頭,你馬上就可以搖身一變為米蘭女孩。”
要知道我一向對扮靚即無興趣也無品味,整天就是體恤牛仔素面朝天。這樣的行頭已經穿了兩年沒換過(當然洗還是要洗)。在加拿大覺得很正常。可是米蘭的街頭,店面和來往的人群就像一個大黑洞,讓你無法抗拒地想融入其中。女人就是女人,沉睡已久的對美的向往頃刻間被喚醒。什麼歷史,藝術,博物館全全拋在腦後,只剩下一個念頭:把所有的美麗衣衫都買回家!
摸摸柔軟的肚子,下意識地做了個收腹動作。向身邊的瑞鄭重宣布,從現在起減肥。他誇張地抗議道,我們剛剛到意大利,正是敞開肚皮大吃的時候。我瞪了他一眼,眼神裡是無庸置疑的決心。
對於兩年幾乎沒怎麼買衣服的我來說,面對眼花繚亂,件件都美麗動人的設計,我一下子無從下手,沒了主意(事實上,我在扮靚本來就沒啥主意)。03年的米蘭無疑是褲子的天下:各種帶子,口袋,褲腳,面料,外加腰帶,說上百種也不誇張。亞麻面料也是比比皆是。瑞看到我無所適從的樣子,就全全代我做決定。
“我認為你應該以休閑為主,按米蘭標准比較保守的式樣到了加拿大仍然新潮。”他把我手上那件鏤空繡花裝飾,褲腳收起,有無數交叉帶子和口袋的褲子放回。選了一條式樣經典又不失style,裁剪細膩得體的褲子。配上紅色露肩的半長袖橫紋短上衣,穿上效果果然甚佳,突出了我的身材特點。照照鏡子,嗯,至少不會在米蘭墊底兒了。(還好,我還算是有節制之人,沒有刷爆信用卡。當然強勁的歐元也有效地控制了我把米蘭搬回家的想法)
米蘭不愧為世界時裝之都。不僅僅因為知名的時裝品牌大部分都集中在這裡,重要的是這裡的時裝文化和高素質的受眾。意大利人對設計和美的追求隨處可見。無論是建築,繪畫,音樂還是服裝,汽車,日常用品都滲透出人們對設計的品味和追求。在米蘭街頭賣呆兒是件享受。整個城市就是一個以歷史為背景,以達芬奇等藝術家為評委的巨大的T型台。人們既是演員又是觀眾。我看到的不單純是漂亮的衣裝,而是意大利人對生活的熱愛和追求。
他們真的懂得如何生活。
(後記:回到加拿大,買回的新衣服束之高閣。俺又恢復到那件牛仔和體恤的裝扮了。咳,扮靚是很需要環境的。)
(2003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