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歷總算翻到了25號,盼望已久的假期就在眼前,計劃多時的廈門之行就將開始。一下飛機,大家就往同一個方向走——機場洗手間,裡面擠滿了脫卸厚厚冬裝的上海人——12月的廈門白天溫度在20多度左右,只需穿襯衫加一件外套。望著身邊一個上海婦女嘻嘻哈哈地從洗手間出來把棉毛衫裝進旅行包,我的心情也跟著熱了起來,廈門,我來也!
我們選擇了鷺江賓館作為大本營。當初決定住宿太太也頗費了一些時間,環境,價格,餐飲等諸多因素都權衡了一遍。最終我們還是選擇了鷺江,因為它的地理位置和年代久遠,盡管網上也有人抱怨它地處鬧市,不夠幽靜。當差頭停在賓館——一幢老式英國建築的門口時,我們還是慶幸自己的決定。一剎那,我以為到了上海工人文化宮樓下,二樓以上每間海景房都擁有一個小巧的陽台,仿佛雀巢咖啡廣告了兩名男子用樂器互致問候的場景。再配以賓館門前的鷺江道和隔海相望的鼓浪嶼,難怪在當地鷺江被稱為廈門的“和平飯店”。
來不及從觀景陽台眺望遠方的海島,放下行李我們就開始今天的游程。賓館下的輪渡站本來就是交通集散地,差不多10多條線路地起始站就設在這裡。行前我們就已經決定要利用下榻處的地形多多乘坐公交車,省下打的錢多點海鮮。我們跳上2路先往南普陀禮佛。一路行駛在廈門老城區,兩邊的街道多半狹窄、斜向。上下坡度也大,路旁的建築以老式騎樓為主,類似上海的金陵路,隨著顛簸的汽車,手中的DV自是一通亂掃。
吃完素齋,我們來到了南普陀門前的廣場。那兒有一泓我所見到的最干淨的放生池。南普陀主要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寺裡到處是講著“閩南語”的當地信眾和台灣游客。寺後是五老峰,海拔兩百多米自不算高,但彎曲的小徑和正午的陽光仍讓我們大汗滿頭。廈門的山上盛產表面平滑的巨石,寺後山上到處是刻著頌佛揚善偈語的石頭。整座五老峰就像是南普陀的後花園,占地面積大概是上海靜安寺的10倍,然香花券只要區區3元,真是廣結善緣。
南普陀旁邊就是廈大的老校門。作為廈門人文薈萃之地,自然要前往拜望。進門前一直擔心網上說的門衛會盤問,但事實上進出卻是暢通無阻。廈大的風景不輸於其他任何一個景點,如果有時間應該花個半天好好參觀。我等俗人為時間所累,也只能匆匆一瞥。躺在芙蓉湖邊的草地上,眼前是倒映著綠樹的湖水,身上蓋著溫暖的斜陽,四周圍著南洋別墅風格的學樓,遠處傳來寺院的鐘聲,心裡真安靜。
想起行前友人介紹廈大著名的“情人谷”,我拉著一位迎面而來的學生聞訊。聽罷我的提問,他愣了一下:“情人谷?你要去情人谷?哦,在那邊,挺遠的。”往他所指的方向行進了幾步,頓時恍悟,自己一個阿叔的形像,加以手上的DV,前往情人谷,恐怕要驚起鴛鴦無數。難怪那學生仔一臉的譏誚。想到這,決定還是前往廈大另一個景點——白城海灘。
海灘緊挨著胡裡山炮台,夕陽下潮起潮落,海風裡風箏扶搖。我赤腳走在沙灘上,痴想盡可能多地留下腳印,但在溫柔的海浪輕拂下,一切歸於無形。冬日的海水是綠色的,並不十分清澈,但我和太太還是覺的很美。也許是旅游的關系吧,游程中人的心情也會變好,自然會發現許多美的地方。
晚飯後從南海漁村出來,酒足魚飽的我們在鷺江道的那段濱海路散步。夜晚的廈門和對岸的鼓浪嶼,燈火並不明亮,和浦江兩岸相去甚遠。路過輪渡,正好有一班船即將離港赴鼓浪嶼。我們臨時決定夜游海島,以別於第二天白天游島時的見聞。兩人嘻嘻哈哈地衝下浮橋,上了夜行船。
夜晚的鼓浪嶼十分安靜,島上的別墅建築在夜色之中變得朦朧。龍頭路也遠離了白天的喧囂,攤販們大都准備盤點歇息。只有遠處的三一堂人頭攢動,他們在做聖誕彌撒。我們倆只在三友購物城裡外無目的的閑逛,享用著這安靜的夜景。
這一晚的游興仍然未盡,因為我們又趕回到對岸,來到鷺江賓館6樓觀景平台品嘗晚茶。在樓頂,我們一邊眺望著夜色中的大海,一邊圍著鼓浪嶼地圖討論著明天的游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