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友歡聚臨平,中飯之後有人突發奇想,說要領略一下闊別已久的山溝溝之風韻,諸友皆歡呼雀躍,齊聲附和。3點左右,整裝驅車,穿良諸,過瓶窯,至鸕鳥時,已是暮色時分,伊維柯在穿越那座被當地人稱之為陡嶺的山陰時,群壑已瞑,那杭州市郊的最高峰窯頭山亦悄然退隱,變得深邃莫測……夜宿茅塘
我們到山溝溝接待中心時,山村已被夜色吞沒,正擔心著吃飯與住宿的地方,接待中心的值班人員熱情地趕過來告訴我們,可以到茅塘吃農家飯,住農家屋。
茅塘為景區內的一個小村落,位於半山腰,海拔380米左右,被譽為“天堂邊的村莊”,伊維柯沿著盤山公路往上開時,群峰早已退隱得無影無蹤,在轉了二個彎後,竹林間倏然透出了幾許錯落有致的燈光,眾人那懸著的心亦放了下來,長長地吐了口氣,每個人的口中都不自覺地冒出了一句:到天堂邊的村莊啰!
茅塘的農家屋很有些特色,我們隨意地走進了一家。店主見有客上門,當即捧出了一壺清涼爽口的六月霜,據店主告知,這六月霜可降火祛暑。話間,香氣撲鼻的農家飯便很快做好了,野菜、山黃雞、竹筍等,還有一種被當地人稱之為“雞娘豆腐”的神奇土菜,據說可治高血壓、糖尿病等多種疾病,直讓人頰齒留香,滿口生津。
山村的夜晚是相當寧馨的,除幾只知名或不知名的小蟲兒打鳴外,更多的則是溪水流淌的聲音,那現代都市所柔織的風花雪月,在這裡煙消雲散,晚飯後,難得有此寧馨之夜,搬一躺椅,置平坦地,靜享著這山野村陌的寧靜,讓人奇怪的是,這竹海中的村莊,竟無蚊蟲的侵憂,實讓人百思而不得其解。山風習習,清涼怡人,在空調房間呆慣的諸友不禁感嘆這清涼潤景是人之初的真實。朦朧間,傳來幾聲貓頭鷹悚人的鳴叫,抬頭尋找貓頭鷹時,猛見躺椅前竄過一只野兔,當下大呼小叫,引來不少村人,得知我僅見一只野兔時,村民們皆暗自竊笑,說我少見多怪,一年長者告訴我,茅塘與湯坑僅一嶺之隔,湯坑為省重點保護小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麂、金錢豹等都在那裡繁衍生息,竄到茅塘亦是常有之事。言談中我還得知,茅塘有著“三生石”的空靈故事,新四軍曾在此設立隨軍被服廠,八仙之一的藍采和與錢江龍王曾在此鬥法……
不覺間,時間已到了22點,四周靜謐肅穆,我頭枕著那些神奇的傳說,進入了甜甜的夢境,仿佛夢見了藍天白雲下,雞鴨等家禽悠閑溜達在石板古道,竹籬笆圍成的農舍中高掛著早已風干的玉米棒,邊上一座灰暗的徽派古宅,點燃著鏽跡斑斑的油燈,一群新四軍在吱吱作響的木地板上忙碌著,一批批嶄新的軍裝、軍帽從這裡送上了前線……
次日,在雄雞的啼鳴聲中,我早早起床,吃畢早已准備好的早飯,便迫不及待地前去參觀那“三生石”。據工作人員介紹,“前生石”代表了燃燈佛,有一億年的歷史,正中的“今生石”是釋迦牟尼,生存了八千萬年,代表了現在,“來生石”為彌勒佛,代表了未來,經歷了千萬年的歲月洗滌,最終,蹊蹺與緣合都在流痕中被洗刷,三石相聚,三生有幸也。邊上,一塊棱角分明的遠古石,年齡竟高達一億六千萬年,使人不禁想起了鋒芒畢露的少年意氣,隨著歲月蹉跎和磨練,逐漸走向圓潤的世俗,這難道不是一個永恆的哲理嗎?想到此,每個人的心情都不免一震……
新四軍被服廠
其實,新四軍被服廠就在我們所下榻的農家屋後,為五間二層磚木徽派建築,在我踏上那隱現青苔的石板台階時,那被時代所刻劃過的石灰牆就讓我感受到了硝煙彌漫的氣息:“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多做軍服裝、前線打勝仗”“擁護領袖、抗戰到底”“拿起那殺人的剪刀、斧頭、石頭、鐮刀、大刀、團結一致,把鬼子們趕出去”等宣傳牆標。那雕花的大梁、那縫紉機、那古老的汽燈、以及裁剪室、漂染場、晾布場、儲藏室等,都顯示出當年新四軍在這裡播灑革命火種積極抗日的場景。門庭前,二名身穿新四軍服裝的工作人員讓人感到可親可敬,無不讓人想起那戰火飛濺的年代。從工作人員的口中,我了解到了新四軍被服廠的來龍去脈……
一九四五年三月底,新四軍在一名姓岳的主任帶領下進駐茅塘,創建隨軍被服廠。當時,被服廠擁有縫紉機四十余台,有三分之一是女戰士,主要交通工具是二匹馬和兩匹驢子,他們從臨安等地運來白布,利用村民洗澡用的塘缸(浴灶)作為漂染車間,一大批軍裝軍帽從他們的手中制作了出來。除生產外,戰士們還向群眾宣傳抗日主張,教村民們學唱抗日歌曲,並生產自救度荒年,岳主任還在這裡與一名普通的女戰士舉行了簡樸而隆重的婚禮,一九四五年底,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顧祝司親自調集大批正規部隊向我根據地發起了進攻,形勢緊迫,為了粉碎敵人的進攻,被服廠接到了隨軍撤退的緊急命令,離開了茅塘,向安吉孝豐轉移……
由於緊急撤退,被服廠的七盞汽油燈和其他一些物品還遺留在這裡。敵人來了,瘋狂地搜查被服廠的東西,他們將給新四軍做飯的婦女在村口的大樹下凌空吊起,用扁擔狠狠地拷打,要她交出新四軍的東西。這位頑強的山村婦女,緊閉嘴唇一聲不吭,那些遺留物品,一件也沒落入敵人的手裡。現今,那些遺留物還在、拷打山村婦女的扁擔還在、那名山村婦女亦健在、她佝僂著腰背,整天坐在那塊棋盤石上,向游人述說著那年的往事……
湯坑觀瀑
經歷了一個半小時左右,茅塘的“千羊石”“拳王石”“將軍台”等景點基本游覽完畢,懷惴著一份眷戀,一份牽掛,我與諸友轉到了湯坑景區。
剛下區間車,諸人便聞到了水霧的氣息,清澈急湍的小溪內,一塊巨岩宛若吸水嬉戲的大像,栩栩如生,讓人嘖嘖稱奇。有人說,追求美的東西往往需要付出艱辛為代價,此話不假,在參觀了“聰明石”“五聖潭”“棋盤石”“獅子石”等景點後,諸人的步履越來越沉重,額頭的汗水亦像瀑布似地墜落,正想打退堂鼓,眼前便呈現了第一簾瀑布——“翠屏迎客”。此處水簾輕緩,如細語曼唱,汗珠亦被撲面而來的清涼所消拂。眾人興致又起,不一刻,便見—幾近直立如削人猿難攀之懸崖,俯首而望,心中發怵,遽然,諸人緩沉的腳步隱隱踩出虺虺如雷鳴的水流撞擊聲,濕漉漉的眼前遂豁然開朗,我不知道景區為何將這裡稱之為 “梅花三弄”,但我清楚地知道,這是一處三疊瀑,邊上又映襯著簇簇梅花。瀑瀑相連,聲如獅吼虎嘯,一陣山風,挾著漫天細細的水珠,如霧如紗撲面而來,諸人疲憊皆消,頓感神怡目清,仰首之間,恍若置身瑤池,那巨幅白綃,垂自雲端,水簾咆哮著傾落,清澈如空,晶瑩奪目,順石而下,急湍如注,衝瀉不息,如時間流逝不復返,直讓人思緒萬千……
漫漫石階,崎嶇山道,山嵐迷蒙,不覺間,二簾水柱呈一撇一捺之勢噴博而下,水霧飛濺,聲勢奪人。欣賞間,陽光穿越了密密匝匝的樹枝照耀其間,一道七色彩虹隨之而懸,諸人皆嘖嘖稱奇。
有人說,其進愈深,其景愈幽。此話用在湯坑一點也不假,眾人在沿途欣賞著“迷泉樹”“危岩聳挺”時,不覺間就到了“五女拜壽”,我覺得奇怪,就問邊上工作人員,瀑布怎麼都取了這信手拈來的名字?他告訴我說,湯坑總共有18簾瀑布,統稱“連天十八瀑”,每一簾瀑布根據其形態特點單獨取名,但都沒有“瀑”字。我恍然大悟,一觀“五女拜壽”確是形神皆備,大俗似雅,五條清泉順絕壁而流,其狀輕柔。如五名嬌弱纖秀的少女,在父母的懷裡撒嬌爭寵,相依相偎。其上是一簾“再續前緣”,那裡絕壁天塹,腳下為無底之懸崖,上面卻是通途,有一文友深有感觸說,這個地方就像我們做人一樣,每走一步都要小心,只要過了這一關,就沒有過不去的坎……
“茅塘猿人”是一塊奇石,它凌空而立,重達百噸,而唯一的支撐點僅一噸左右,整個造型酷似“北京猿人”,據專家考證,此石在這裡已經整整屹立了一億七千萬年。驚嘆之余,眾人紛紛拍照留念,皆嘆不虛此行。不過很可惜,“連天十八瀑”僅開發了9個,一名保安人員告訴我們,上面還有“洞天福地”“宮燈高懸”“石城天梯”等九簾瀑布,景區已著手策劃開發,相信在幾個月後會是另一番新景。
帶著滿足,諸人起身返程,每個人的心裡都在想,等雙休日,一定帶自己的家人前來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