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溝溝之韻

作者: 阿裡山郎

導讀群山蒼翠,峰巒疊嶂,山高澗窄,古樹葳蕤,凌空巨石,妙手天成,珍稀植物,隨處可見,古屋儼然,別具風韻,這個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地方有著一個非常獨特的名字—山溝溝。有人說,山野的靜謐釀造心境的寧馨。此話不假,茅塘是山溝溝所轄的一個景區,村落居於半山腰,海拔380米,村民們日出而耕,日落而息,村口有百米石壁蔚為壯觀,豐水時氣勢澎湃,聲震四鄰,枯 ...

群山蒼翠,峰巒疊嶂,山高澗窄,古樹葳蕤,凌空巨石,妙手天成,珍稀植物,隨處可見,古屋儼然,別具風韻,這個神奇而令人向往的地方有著一個非常獨特的名字—山溝溝。有人說,山野的靜謐釀造心境的寧馨。此話不假,茅塘是山溝溝所轄的一個景區,村落居於半山腰,海拔380米,村民們日出而耕,日落而息,村口有百米石壁蔚為壯觀,豐水時氣勢澎湃,聲震四鄰,枯水時蜿蜒曲折,如細歌曼舞,億萬年前地殼運動所產生的花崗岩流“千羊石、三生石”等都為世人留下了千古之謎,也難怪當年粟裕司令員挺進浙西北的時候,在這裡創建隨軍被服廠。如今,山色依舊,新四軍的故事依然被村裡人津津樂道,城市的喧囂和生活的重荷在這裡蕩然無存。曾記得,在一次工作上的失誤後,我約文友丁兄與施兄上茅塘小住,三人在溪澗內尋一塊平石,盤腿而坐,耳聞鳥鳴蟲語,瑣碎雜事皆拋諸於腦後,興起之時,丁兄與施兄竟連作小詩,雖非精典之作,卻也得意了好一陳子。

我知道茅塘人酷愛著這片生於斯長於斯的土地,呵護著這裡的一草一木一石,村口那生長了整整1200年的古樹,雖經歷了大練鋼鐵的時代,依然枝繁葉茂,昂然而立。茅塘人自豪地將這裡稱為“天堂邊的村莊”,對於那些來尋訪寧馨的都市人,茅塘人有著十二分的熱情,他們渴望著了解外面繽紛的五彩世界,更希望能和都市人溶為一體,掛在他們嘴裡的是句老話:“有空的時候,常來走走。”

湯坑亦是山溝溝所轄的景區,與茅塘相比,她的韻味截然不同,山高峽長,自古峽谷多瀑,瀑映奇樹異石,靈氣十足,被譽為“連天十八瀑”。

湯坑的瀑布是多姿多彩的:或松馳、或飛瀉、或虎嘯、或獅吼、瀑瀑相連,形態各異。在“翠屏迎客”與清泉相依;在“梅花三弄”提升人之品行;在“再續前緣”感悟人生之艱難;在“孔雀開屏”享受生活的色彩;每一處都讓人感慨萬千。登至山巔,那種征服自然的感覺是無以倫比的,那巧奪天工惟妙惟肖的“猿人石”是讓人贊嘆的;在“面壁軒”,兩邊危崖壁立,飛瀑噴湧水聲轟鳴,溪澗曲折狹長,水霧纏繞,置身於此,恍入仙境,也難怪成片的都市人朝聖般地湧向了這裡。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還有湯坑茅塘。”這是流傳當地人嘴裡的一句話,而我認為,這句話應改成“湯坑茅塘,天堂上的天堂。”不知到過湯坑和茅塘的游客是否有同感?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