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廈門故事第一次聽說廈門是在我很小的時候,那時還並不識得“廈”字,就自作聰明地把它當成了“夏門”,固執地以為當其他地方的夏天都離我們遠去的時候,只要打開那扇“門”,就可以看到躲起來的夏天正在向你快活地招手。
一直不喜歡上海的冬天,身邊的很多朋友似乎也有同感。南方來的對這裡陰陰濕濕的零度氣溫大感頭痛,北方來的又受不了這裡沒有室內暖氣的瑟瑟縮縮,這沒有艷陽高照,也沒有皚皚白雪的不尷不尬的冬天卻又公認地“冷到骨頭裡”,難捱得緊。而今年又似更甚,冬天來得晚卻來得猛,而氣溫則一直不緊不慢地持續著、波動著、往復著,磨得人快要失去耐性。所以,不夠耐性之人如我,一發現自己元旦期間居然能左挪右移地騰出幾天假來,便飛也似地逃去了廈門,去尋找我的summer-gate。
廈大
一個朋友的朋友曾經說過,“廈大是一個讓人想戀愛的地方”。為了他這句感言,我一找好安頓的地方,就直接去了廈大。正是慵懶的午後,陽光明亮而溫暖。青石鋪就的地面,走上去有凹凸的質感,間雜著踏在金黃落葉上的細碎聲音。草坪親切地泛黃了,卻正好當讀書時身下的墊毯,或是閑談時手指間的纏繞。勾勒出草坪輪廓的,不是慣見的梧桐或香樟,而是高高的椰樹,越發在午後的微風裡捎襯出溫暖的氣息。
順著大道悠悠地轉過兩個彎,眼前是一彎悠悠的湖水。岸邊是大塊大塊的草地,都微微地有些坡度。草地上疏疏落落地點綴著叢叢垂柳和棕櫚,隨風輕揚的柳絲下,有獨自捧讀的,有三三兩兩竊竊私語的,偶爾也有執手相望的。兩個衣著鮮艷的男生,大大咧咧地躺在草坡上午睡,附近停著兩輛同樣鮮艷的山地車。我只是遠遠望見,卻也擋不住那逼人的青春氣息。柳絲之間,隱隱透見一幢幢紅牆的教學樓,都不是很高,現代風格的門窗上,卻都頂著中式的翹檐飛角,倒也是一道養眼的風景。我悠然地穿行,享受著這裡安靜美好的氣氛。在湖邊的一塊石板上,我讀到了這裡的名稱:嘉庚廣場。
據校園裡的海報說,12月31日的晚上會在嘉庚廣場上舉行一場露天的新年舞會。我站在湖邊想像:如果這裡有音樂,有彩燈,有湖水的倒映,應該會有很多浪漫的可能。也許會有故作的瀟灑,也許會有羞紅的雙頰,一切都很青澀,但卻純樸而可愛。也許,那會是廈大讓人想戀愛的地方吧。
再次穿越廈大的時候,正是華燈初上的時間。學生們大多吃過了晚飯,正步履匆匆地與我擦身而過趕去自習。校園廣播台的一檔音樂節目正在高高的夜空中回蕩,一個聲音輕柔的女歌手反復吟唱:“Nothing matters in your life, nothing matters in your life…”一切都似曾相識,一切都恍如昨日,但我的腳步卻實在是陌生的,而這陌生的腳步卻沒來由地在這一晚找到了最安心的回音……
環島路
從廈大白城校門出來,迎面有一座美麗的人行天橋。純淨的藍白兩色,與遠處的碧海、藍天、白雲遙相呼應。而如同月牙一般的美麗弧線,更有別於那四平八穩的傳統樣式,顯得空靈而優雅。從這端走到那端,我總覺得自己在跨越一道彩虹。
走過這道雲橋,便是一片廣闊的海灘。夏天的時候,這裡會是熙熙攘攘的公共浴場,而現在則只有三三兩兩的人在這裡踏浪、戲水、拾貝殼。有兩個小孩撅著屁股專心致志地建造著他們的黃沙城堡,而另一對頭發花白的夫妻正相互攙扶著慢慢向海水裡趟去。一個浪頭卷來,清涼的海水猛地漫過他們毫無防備的雙腳,妻子似乎驚了一下,回身步履不穩地小跑了幾步,而丈夫連忙趕來相扶,結果兩人一同摔坐在沙灘上,隨即大笑起來。
沙灘上有皮膚曬得黑黑的照相師在招攬快照的生意。他向我吆喝了兩聲,我則朝他揚揚手裡的照相機,他看看我,“一個人來?”我點頭。“那我幫你照吧,不收你錢。”雖然洗出來的照片證明他的技術並不怎麼樣,可是那微笑仍然讓我心存暖意。
選了一塊高高的、突出的礁石坐了下來,開始給我上海的朋友發短信:“我一個人坐在海邊,午後金色的陽光刺得我眼睛發痛,腳下是海浪翻卷起的泡沫,遠遠的有一艘漁船投下的黑色剪影,沙灘上一對新人正在為他們的婚紗照取景,我此刻的心情很難用言語來形容……”
我在礁石上坐了很久,感受著灼熱陽光的撫慰,聽著浪花拍打岩石的濤聲,什麼都沒有想,什麼也都不去想。心裡好像很滿,卻又好像很空。耳邊是喧鬧的聲音,內心卻很安靜。後來坐得累了,索性下來在沙灘上找了個遠遠的地方躺了下來,把背包墊在腦下,把圍巾蓋在臉上。伴著海風和濤聲,我很快溫暖地入夢……
夢都是會醒的,可是偶爾,也可以從一個美夢醒來,又滑進另一個美夢裡。撣盡了身上的細沙,騎上租來的山地車,另一番夢境由此開始。左邊是青翠的山陵,右邊則是蔚藍的海景,有一點點速度,有一點點怡人的海風;有一點點椰影,有一點點心潮的澎動。即使是再不愛運動的人,應該也無法拒絕在這裡馳騁的衝動吧,可快,可慢,可停,可行。平整的道路有一些上上下下的起伏,而心胸卻是難得地一望無垠。身體感覺很輕,仿佛是無數次渴望的夢境:給我一雙翅膀,我就能擁抱藍空;給我一支魚尾,我就是水中的精靈;給我一副歌喉,我就是林中的夜鶯……
一路騎去,更不時有誘人的美景挽住我前行的車輪,那漂亮的了望台,那一眼望不到頭的巨型風箏,那唱晚的葉葉漁舟,還有那入海的燦爛夕陽,一一被我貪婪地收進眼底,記在心中。直到夜色開始籠罩大地,橙黃的路燈投射出匆匆回家的身影,滿心眷戀的我也只能折回返程,可我知道,我的心卻已經隨著夜風,不知所蹤……
鼓浪嶼
如果我在廈門只有一天的時間,那麼我選擇生活在這裡。
如果我的行程可以再延長一天,我會選擇再來一次這裡。
這裡有好幾片海灘,我去的那個在島的南端,叫做港仔後浴場。這裡同樣有蕩漾的海水,金色的沙灘和湛藍的天空。可是這裡並不只有海灘。沙灘的北面是一條走廊,有摩登的頂罩著。那白色的柱和綠色玻璃支起的頂置身在這藍天碧海之間,倒也不顯得突兀,反是自成一景。走廊的一邊是密實的椰林,另一邊則支了木頭的桌凳,泡了濃濃的鐵觀音待人來品。小攤上擺著各式椰殼做的工藝品,別有一番粗糙的可愛。沿著走廊往西是一條環島的大路,一些鐵架木條的長椅就隱在路邊的椰影裡,坐著坐著便連帶著椅上的人也一並隱去了。走廊的東邊則連著藏海補天的菽莊花園,雖是仿造的精巧江南園林,卻因借了海勢而多出些江南園林不曾有的氣魄和胸襟來。再加上裡頭的鋼琴博物館,收藏了各式華美典雅的老式鋼琴,又給這園子添了些西洋的琴韻。從沙灘上北望,蒼翠山麓之上兀立著的便是這小島的至高點——日光岩。原本渾厚的形狀,借了這突出的地勢與大氣的名字,倒也令人覺出幾分雄邁。若是依我,便在這裡徘徊閑度一日,怕也是不會嫌長的吧。
然而這島上的巷子卻是我的最愛。只要避開那幾條游人必經的,其余的便像世外桃源般幽靜美麗。每條巷子都有自己的名字,然而與別處不同的是,冠著同一個名字的一條巷子卻可能從東往西,由西向北,再由北往南地依著地勢拐上十八個彎方才作罷,而中間還可能和許多條別的巷子交錯、並行,只弄得我捧了張地圖卻依然一頭霧水,方向全無,不多會兒便迷了路。
然而我甘心在這裡迷路。這裡就像童話裡的迷宮,神秘而誘人。兩邊是矮矮的牆,腳下是條石砌的路,被無數雙腳磨得發光發亮。隔不多遠就有一盞舊式的路燈,夜裡應該會投下昏黃的光暈。牆裡總有厚厚的樹蔭伸展出來,蓋得路上一段段班駁的光影。尤其是午後,巷子裡突然就變得沒有一個人,卻從矮牆裡透出陣陣飯菜的香氣,或者裊裊的琴音。偶爾有蹦跳的孩子走過,忙跟上去想辨出某個方向,結果三彎兩拐地她忽地就不見了蹤影,如精靈一般消失在了某道我看不見的門,只剩下我在門口左顧右盼地不知該何去何從。所以我索性扔了地圖,隨性在巷子裡穿行。走得累了,就在不知誰家的門前石階上小坐。有人進出,卻也見怪不驚。偶爾見到未鎖的院門,也會好奇地溜進去看個究竟。島上的住民似乎早已習慣了游客探頭探腦的行徑,只把我當作空氣,手裡該做的活兒絲毫不停。澆花的依舊澆花,玩耍的仍然玩耍,就連我舉起相機對著他們的房子一通哢嚓哢嚓,也沒有任何呵斥的表情。這樣純樸的民風讓我感到十分窩心,但同時也越發覺得自己只是一個過客,只能小心翼翼的探究和訪問,他們安逸的生活,我其實無權享用。
之前小芳曾借了本介紹島上老別墅的書給我帶著,所以一上島來,我便開始尋尋覓覓,探訪那些老房子的蹤跡。但它們就像深山裡的仙人,總不肯輕易讓我找到。時過境遷,很多老房子都已挪作他用,或成了賓館,或作了養老院,又或被許多人住著,早已失了當年的格局與氣魄。又有些被其他的房子擋了,被更晚造一些的房子間著雜著,或干脆被一道大門鎖了,便更加不易親近了。再加了那巷子的錯綜迷離,更似西去路上的八十一難,叫人不能輕易得見其真容。然而我拋開地圖但不計時間的兜兜轉轉,卻也真切地給了我不少驚喜。我覓著了大北公司、海天堂構、三一堂、八卦樓、黃榮遠堂、時鐘樓、楊家園、日本領事館、八角樓……這些老房子,多已有些破敗了,可從那雕花的欄杆、細琢的窗、粉砌的頂,還是能夠想見其當年的奪目風采。就像一位殘年的老人,翻出當年的相片、箱底的念物來,還頗可見其時英武的氣概,傾城的姿態。然而畢竟落了勢,在院裡參天古木的蔭裡罩著,在厚厚數層落葉的地上歇著,又被房裡橫一塊木頭豎一堆破布地敗著,這早已沒了人氣的老屋子只端著個空大的架子,不由得就荒廢得連日頭裡都覺得陰森逼人,直教人從心底覺出些悲哀來……
若還能在這島上多徘徊一日,我會住在島上的家庭旅館裡。三一堂旁邊就有一家,我進去瞧過。一段窄窄深深的石階,直通到一個養滿了花草的園子裡。一棟略顯老舊的房子,裡頭還有磨掉了漆的木地板、老式的沙發、有些年頭卻還擦得锃亮的大衣櫃。住在這裡,做夢應該都能聞見童年時熟悉的氣息。早晨起來,可以迎了朝陽在院裡聞聞花草;或者拾級而下,和島上的主婦們一起去趕剛捕的海貨。島上沒有任何交通工具,便連自行車也是罰款的對像。從任一點到另一點,只有靠雙腳踏踏實實地丈量。所以即便是白發蒼蒼的老太太,步伐也常常快得讓我追趕不上。就閑散些吧,在巷子裡隨意逛逛,深吸一口氣,大概還能聞見清晨第一壺鐵觀音的醇香,醉人心脾……
南華路
南華路其實就在廈大附近,卻端地難尋得很。巴巴地尋來這裡是因了小芳的推薦,說是小資的情調在這裡最甚。那其實是路邊一面不起眼的山坡,走得近了才能看到隱約地掛著咖啡館的牌子。房子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裝飾,看來就像普通的家居,樸實而親切。我去了開在坡頂的“黑糖”。門口的牆上刷了一大塊黑板,寫著些很學生氣的諧音笑談。寬寬的房檐下支了兩三張木頭小桌,都鋪了一式的白底藍格子桌布,坐著三五個面容輕松的男生女生。裝扮略顯成熟,氣質卻都還很青春。跨進門去,迎面的牆上是頂天立地的一面書架,擺著各式花花綠綠、大小不一的書籍。矮矮的吧台後面坐了一個清秀的長發女生,捧了本書看得正入迷。
挑了張窗邊的桌子坐下,卻發現面前白底藍格的桌布上,一個香煙洞看起來很俏皮。旁邊的窗台上,一排三個很好看的玻璃瓶,裝的不知是進口的香草,還是特殊的調料,顯得有些神秘。身後的牆上用圖釘釘著一疊厚厚的便簽,寫著各人在這裡的感悟,還有實習的面試通知,倒也奇特得緊。大門左邊有個小小的櫃子,堆著《世界時裝之苑》,《音像世界》,還有幾米的漫畫。吧台上面有個模樣樸實的陶罐,貼著“黑糖文學獎”的標簽,裡頭裝著不少零錢,大約都是各個來客的貢獻。旁邊擺著幾個文件夾,赫然標著“黑糖文學2001年優秀作品”的字樣。
要了一杯咖啡,拿了兩本幾米的漫畫,再順手瞧瞧那“黑糖文學家”的想法。午後暖暖的陽光斜斜地照在臉上,有些耀眼。我戴了墨鏡,開始享受這難得的悠閑時光。屋子裡回蕩的是“Hotel California”的歌曲,面前是咖啡的香氣,手裡的白紙上一個叫dodo的在反復地提醒自己:“我不是在認識你以後才開始活的…我不是在認識你以後才開始活的……”,轉眼看看幾米,唯美的圖畫裡也流露著淡淡的憂郁。這是怎麼了呢?為什麼我的眼睛裡好像有薄薄的霧氣?那一定是陽光太烈,我嬌嫩的眼睛承受不起……
雖然只是學生式的小資意氣,卻並不妨礙我在這裡過得愜意;咖啡雖不很好,但“浮生偷得半日閑”的滋味卻是實在難以忘懷的呢。
萬石岩
萬石岩是個碩大的植物園,原有很多美景可看的。可惜我進去的時候已是下午三點過,園內早已不見多少游客。待到日頭偏西,林間影影綽綽,又多時見不到一個人影,不由得我心生膽怯,匆匆地便退了出來,不敢多留。但那日落之前的幽靜美景,卻仍讓我心存感激。在棕櫚島邊的一個小坡頂上,有用原木和繩子做成的秋千、蹺蹺板、滑梯。若是換了別的時候,多半早有人排著搶著上了,現在卻靜得仿佛睡了多少年似的,單等了有人來將它們喚醒。我坐了上去,小心地蕩高,落下,再蕩高,再落下,快樂得不禁笑出聲來,而我的笑聲也怯怯地在這山水之間回蕩開來。蕩著秋千,眼前卻正俯瞰著萬石湖的景色,波光粼粼的湖水,夕陽斜照的金暉,長青松柏的蒼翠,層層秋葉的紅艷,都融在一起,又是何等地教人贊嘆,沁人心脾……
寒意逼人的冬日裡,南方和煦的陽光總是讓我羨慕不已。我便逃了上千裡路,來這裡叩開夏日的門扉。然而我尋到的卻不只夏日的晴美,更有心中濃濃的暖意。且不說初次相識的小芳,原是熱情隨和的摯友,也不說鼓浪嶼上那位素昧平生的陳校長,原也答應在我再去的時候,給我當一天義務的導游,帶我看盡那島上的新牆舊瓦。在萬石岩,日落時分翻越一座少有人跡的小山時,曾向一群學生問路。待我繼續前行的時候,身後遠遠地竟傳來數聲叮囑:路上小心噢!那一刻心裡的暖意,怕也並不輸給正午的溫度吧。
如此這般,這迷人的summer-gate之夢,又怎不令我身已遠,而心長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