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粵桂

作者: 愛我沒商量

導讀走出家門,呼吸一口他鄉的鮮爽空氣吧!“非典”陰雲也不能阻擋美食家的覓食之心。用無拘無束的自駕車旅游方式去欣賞如畫的美景,用嘴巴、舌頭去品嘗和點評沿途的風味……第一天:陽朔“桂林米粉”,漓江“啤酒魚”、素炒高腳菜心、西街“披薩” 當陽朔的翠山疊嶂倒影在漓江的時候,詩情畫意卻開始彌漫於空氣中,很多男男女女觸景生情,一段一段的緣分流過漓江 ...

走出家門,呼吸一口他鄉的鮮爽空氣吧!“非典”陰雲也不能阻擋美食家的覓食之心。用無拘無束的自駕車旅游方式去欣賞如畫的美景,用嘴巴、舌頭去品嘗和點評沿途的風味……第一天:陽朔“桂林米粉”,漓江“啤酒魚”、素炒高腳菜心、西街“披薩”

當陽朔的翠山疊嶂倒影在漓江的時候,詩情畫意卻開始彌漫於空氣中,很多男男女女觸景生情,一段一段的緣分流過漓江的“百裡畫廊”,淌進了痴男怨女的心田。愛情故事開始之前,“一日之計在於晨、一晨之計在於粉”,三三兩兩的異性笥鴉岵輝級??刈呦蛄搜羲菲【樸憒笈諾刀悅妗⑽揮諶?媛房詰摹笆葑庸鵒置追鄣輟薄=砸虼說檔墓鵒置追塾氡鶇Σ煌??至抗弧⒓矍?健⑻浪?省⒎厶跛?⑴淞舷悖憾?揭淮笸氳墓鵒置追鄄怕?.5元,內有“瘦子”鹵水、麻皮燒豬肉片、鹵汁等。據說這鹵汁頗有考究,它用草果、茴香、花椒、檳榔等多種草藥和香料熬制,吃起來挺有滋味的。

這兒賣的桂林米粉都是使用統一消毒的碗來裝,碗邊貼著“已消毒”的小紙條,吃完米粉後,把紙條撕下就可以讓檔主收去集中消毒。用這種碗吃米粉吃得頗為酣暢,不禁又鑽進大排檔裡自行添加湯水、再舀幾匙脆炸黃豆和酸辣豆角。回到廣州後,看著那些“桂林米粉店”用小小的泡塑碗盛著的桂林米粉,皺起了眉頭:米粉分量不及陽朔的一半,而鹵汁湯水就更少了。

但桂林人卻對陽朔的米粉不以為然,認為桂林市區解放西路“微笑堂”對面的“石記桂林米粉”更有滋味,常常排長隊等候吃上一碗2兩的米粉。

中午,少不了幫襯“啤酒魚”大排檔。盛名之下的“啤酒魚”,一般是用酒精度數較低、入口清爽的“漓泉啤酒”和鯰魚、番茄、姜、蔥一起爆煮的。也有老饕自個兒到大排檔後面的鮮魚攤販去另行挑選大塘虱、鯉魚或黃骨魚,向大排檔叫聲“大姐、大哥,再用這魚來啤酒一下……”最後,別漏了點一盤陽朔的“高腳菜心”,菜心甜嫩、入口無渣;常常會被一掃而光。算一算賬,放下一百多元,八九個人就捧腹蹣跚而歸。

夜幕又降臨了,陽朔西街的西餐食肆、酒吧、咖啡室裡的愛情收獲者、愛情期望者均擦肩接踵了。幾間小餐廳的“披薩”被恩選的概率還蠻高的,20元一件圓圓的“披薩”足夠兩至三人食用,脆干的餅身有咬感、而芝士和牛肉或搭番茄等,香而不膩。吃完後,一些廣州人還不解饞,只好自怨自艾:“廣州的披薩,不是一般人吃的!”

第二天:德慶“竹蒿粉”、“巴戟酒”

帶著意猶未盡的美食回憶和陽朔情緣,從陽朔經梧州返回了廣東的德慶。翌日早上,就要嘗一嘗當地的“竹蒿粉”。它用精選的大米,加入當地的山水來磨成米漿,再蒸成有一毫米厚度的粉皮,把這熟粉皮搭晾在灶頭的大碌竹蒿上,讓灶頭的溫度蒸發粉皮表面的水汽,吃起來韌爽,撈一撈炸香的花生油、鼓油和白芝麻,一個人就可以連吃兩大碗。比較特別的是,要吃多少兩粉,直接用剪刀剪下掛在竹蒿上的米粉即可,故名“竹蒿粉”。貧困山區的0.7元一碟“竹蒿粉”當然賣得比廣州的“布拉腸粉”便宜得多。

德慶有一樣特產可奉之為“廣東偉哥”,那就是馳名的“巴戟酒”。它用遠年巴戟、何首烏為主要原料,配以杜仲、杞子、黨參、黃芪、肉蓯蓉、仙茅等二十多種藥材制成。四五十元的一瓶德慶“巴戟酒”,送禮自奉皆宜。

第三天:四會貞山“茶油雞”、“豉汁無篤石螺”

玩過德慶盤龍峽跌蕩起伏的漂流項目,也參拜過悅城龍母廟,逛過四會玉器街。這時,肚子開始“咕咕”地抗議,匆忙驅車前去四會貞山公園內的“勇記”大排檔。

我們一行人點了久負美譽的“茶油雞”、“豉汁無篤石螺”、“綠豆白鴿湯”等四會美食。“貞山茶油雞”,是用一斤左右、鮮宰的土雞架在燒滾的茶油鍋上,讓油氣熏熟土雞。由於茶油熱氣騰騰,所以雞裡的脂肪也被逼出體內。吃起來,雞皮脆香、雞肉鹹香中有幽幽的茶油香味,連雞骨都入味三分。

“豉汁無篤石螺”、“綠豆白鴿湯”也一樣可口,結賬才一百來元。

第四天:番禺市橋嘆“B’s別致”西餐

快到了廣州的環城高速公路入口,再有十幾分鐘就“游子歸家”踏入家門了。偏偏這時,車裡的一兩個“為食友”嚷嚷著:“要到番禺吃一些很少嘗過的美味!”忙打電話,四處盤問,才收到美食情報———“到市橋食西餐”。車內頓時嘩然:“有沒有搞錯?到鄉下地方吃西餐?”“別吵啦!說不定真有美食寶藏呢……冒一下險又如何?”按提示,到了市橋繁華路一間褐紅色牆身與巨幅落地玻璃相襯的“B’s別致咖啡店”前。進內,各人只選了店裡出名的“Cappuccino”、“Latte”兩款咖啡,前者是用意大利特濃咖啡與鮮奶、泡沫奶油調校出來的,啡奶香濃;後者更加多三分之一的鮮奶,並產生出層次鮮明的觀感。

由於大家慢慢被“B’s別致咖啡”征服了,所以干脆聽從店主的全新推介:“用法國紅酒,伴吃特色蛋糕”,果然別致得另有感覺。首先嘗一口用凍橙啫喱、忌廉、芝士、蛋糕“凍橙梳乎喱”,甜酸得宜,綿滑得法,接著呷一口法國波爾多的梅洛紅酒,咦?紅酒竟將蛋糕的余後口感重新勾引回來,口裡的味道變得醇厚了幾分。

第五天:大石盞記“法國鵝肝白玉盤”、“原味燜羊腩”

在番禺過了一晚,大伙兒提出最後一天的活動仍是以“吃”為主,但這一伙“美食無賴”竟提出高、精、尖的“為食要求”:“不單要吃出特色,還要吃出味道,但不准摻放味精”。天呀!要求大眾化餐廳做菜不放一點味精,近乎於天方夜譚,怎樣控制菜肴的成本呀?

又浪費了一個小時持續的手機話費,方打探原來在大石迎賓路沙溪村牌坊內街,直入300米,果真有這樣一間大排檔式的餐廳,叫“盞記”。坐下後,大家對姓葉的店主一番旁敲側擊,才弄清楚孩提時隨長輩泡在香港陸羽茶莊的他,原來對食品的味道非常挑剔,對味精很抗拒,由此造成經營成本居高不下,開鋪兩年多以來,一直虧本,但葉先生仍執著地堅持經營下去。

面對這樣的美食老板,干脆聽任他點的菜,一吃,真是與眾不同:“法國鵝肝白玉盤”,是用法國鵝肝粒蒸水蛋,別出心裁;而“原味燜羊腩”捧上桌時,一“為食友”習慣地吆喝一聲:“上腐乳!”怎料葉店主搖手拒絕,他請眾人不蘸任何佐料,就只吃羊腩。哈!哈!這煲羊腩與廣州時興的“醬燜羊腩煲”和“藥材羊腩煲”有明顯的分別,鮮而不膻、肥美不膩,用竹蔗、馬蹄等來辟除羊的膻味。果真不同!

回到家,站在“健康秤”上秤體重,一看:“天呀……”

“自駕車美食游”行家指點:

1.同車人要對發掘各地美食有強烈的愛好,並勇於嘗試,聽從“美食領導”的推薦。否則,一個要吃拉面、另一個堅持飲“老火湯”,眾口難調;

2.出發前,各人分工合作做好“為食情報”的搜集功課,可從各大報紙的美食版和互聯網上的“美食論壇”入手;

3.到了當地,有三種方法可尋覓到特色美食:一是向路邊雜貨店的老板有禮貌地問路;二是掏幾元錢請搭客的“摩托車仔”引路;三是繞著當地道路慢慢開車,看到停著車輛很多的食肆,停車進內就餐;

4.不要以高檔裝修作為覓食的主要參考指標,緊記“味道、特色、價錢”才是“自駕車美食游”的宗旨。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