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州桃花源

作者: 愛我沒商量

導讀自從晉代陶潛寫出《桃花源記》以來,1600年了,這篇文章一直傳頌不絕,其原因大約在於人們企望世上有一個世外桃源:它與世隔絕,風景優美,人與人之間和諧共處,沒有人間的爾虞我詐和戰亂之苦。桃花源成了人間仙境的同義語。可惜,現實世界裡是沒有人間仙境的。然而和它類似的地方卻也並非桃花源所獨有,在中原腹地的鄭州,就有一處桃花源似的地方,它甚至在很 ...

自從晉代陶潛寫出《桃花源記》以來,1600年了,這篇文章一直傳頌不絕,其原因大約在於人們企望世上有一個世外桃源:它與世隔絕,風景優美,人與人之間和諧共處,沒有人間的爾虞我詐和戰亂之苦。桃花源成了人間仙境的同義語。可惜,現實世界裡是沒有人間仙境的。然而和它類似的地方卻也並非桃花源所獨有,在中原腹地的鄭州,就有一處桃花源似的地方,它甚至在很多方面超過了《桃花源記》中的描寫。這個地方就在新密市西北與登封交界處。

出王莊西北行約15裡,天宇下橫亙著一條東西走向的高大山嶺,如脊如屏。攀上半山,有一洞,一人多高,兩米多寬,據說洞裡夏天冷氣颼颼,肌骨生寒;冬天暖流蕩漾,如處溫室。漸行漸深,四圍漆黑。在手電的微光閃爍下高一腳低一腳謹慎行進,仿佛穿行於地獄之中,周圍似乎分列著青面獠牙的惡鬼時刻准備向你襲來。此時此刻,你會覺得黑暗太久了,渴盼早早迎來一線光明,但卻仍是走不完的黑暗。在你的耐心行將崩潰的時候,前面忽現一縷微光,行數十步,光域愈來愈大,突然一片光明,山青樹綠,又是一番天地。

只見四面青山環列,像架起一圍翠屏,北面山坡的樹叢下有五六戶人家,隨山架屋,成一小村。村中一老槐粗可兩人合抱,虯枝蒼勁。穿村南下,山峽處一座半鳧,三面環水,清流淙淙。佇立四望,視野及處,半島上,前前後後,或遠或近,粗可盈尺的老杏樹參差錯落,姿態各異,呼應有致。正值春天,繁花似錦,緋雲氤氳,清風徐來,落英繽紛,輕拂人面,此時你不必把人間仙境四字說出口,你的心神早巳飄飄欲仙了。

順河北上,幽谷曲折,兩岸峭壁夾峙,綠草茸茸,奇石成峰,有"觀音石"、"菩薩出行"、"一柱南天"等景。約有十余裡,水分二源。其西在龍泉村北,有一廟一潭,廟有乾隆時碑。潭水濃綠,旱天不涸。潭前老柳匍匐,牛羊散牧前後。東源距此三裡,名上香峪寺,寺前有天寶元年碑(正是唐玄宗與楊貴妃熱戀的年代)嵌於壁上。村北有泉湧出崖下,水勢充盈嘩嘩有聲,泉上有佛龕鑿於岩壁,內有摩崖石像三尊,古樸拙憨,不類近世之物。這在中原地區巳屬鳳毛麟角了。

再返回出發點,巳在午後,早巳飢腸轆轆,村人以家產野蔬米飯招待,其香醇可口勝似豪華飯店的佳肴。飯後付錢,堅持不收。口不擅言,但誠樸感人,在市場經濟風行的今天,這種淳厚的人情味似有恍如隔世之感。村人原為一家而析分,互通有無,有難互原,寧靜祥和,正是桃花源中人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