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前想了好多次不回家的,想著約上三五玩朋找個讀書時就夢想的地兒好好的耍上一回,給老爹老媽打電話亦是豪氣萬千。結果不幸給人放了鴿子,自己又再無孤身出游的心情,索性回家。電話打回去,父母欣喜無比,方明白他們先前鼓勵我好好玩原是裝的。在他們掌心了呆了那麼多年,煩了也會來一句你們倘都走的遠遠的,我們就安逸了,結果一聽我回去喜不成聲,好像我回家過年是對他們格外施恩似的,愈發內疚。明知我回去定是好吃懶睡回去陪他們不過是個籍口,覺得中國的父母還真是偉大,愛子女愛到不知如何是好,自己在一日,便不讓子女受半分委屈,心頭明明想的要死,聽說想出去玩強忍了說其實不回來也挺好,你跟朋友好好玩,又聽了決定回去才喜笑眼開,估計現在又在翻箱倒櫃看看還有什麼能拿給我的了。而自己說是不想家搞起半天也假打的很,要不然何以如此坐立不安。機票都到了還是覺得不塌實,恨不能現在那飛機就停眼前才覺得真實。靜心想想,回家過春節亦是難得的出游。豫中平原的小小村落,北方過春節的樣樣習俗都在,不知是幾多想體驗民俗人的目標。想現在的老家,又是銀裝素裹,聽爹爹言講雪已下了第三場,那麼麥苗兒蓋棉被,樹兒穿白衣以致玉樹臨風的美景想來是定有的了。幼時聽老人說書言原來下大雪時溝壑皆平,連井都給填滿了,放眼望去白茫茫一片,有路人為避免落入井中,遂在身上橫拴一扁擔,這樣即便誤入陷阱,也可懸在半空等人搭救。聽完菀而一笑,誇張的成分固然有。但幼時在池塘上溜冰,屋頂化雪時結冰瑩剔透的琉璃倒是確有的事情。只是當年自做雪糕拿琉璃當冰淇淋邊吃邊數:吃冰冰變星星吃琉璃變土地的時光確實久遠了,想回溯卻又覺得回天無力。
農村一到冬季便是給農民放了長假,苦了一年,積蓄的精力全都留給春節了,花樣兒自然也多。頭九、三九的是小打小鬧,真正過年序幕拉開應該是腊月23,送灶王爺上天,放鞭炮吃麻糖忙的不亦樂乎。此後每天都有新節目,打掃房屋,蒸饅頭、花饃、貼門神包餃子一刻不肯消停。幼時碰到這時候,姐姐自會關照我這一身懶骨又笨手笨腳的,看書吧,莫幫倒忙,直到長大了仍沒找我幫忙意識,倒給我樂得清閑,靜看民俗生態畫,讓同學羨慕的緊。今年回去想來又可徹底放松一盤,看她們把面團一搓一揉瞬間就成了動物或花兒的模樣,當然,偶爾我也會幫點忙,拿顆棗子過去畫龍點睛。包餃子倒是全家上陣,和面的,擀皮的包餡的各有分工。姐姐性子急,又在飯館裡打過工,包起來十指翻飛,餃子一個一個的往案板上丟,卻又整齊如列隊待檢閱的士兵。我性子慢玩心重,固執的認為彎月形的才好吃,細細的捻。感覺那餃子都有了生命,舍不得丟下鍋去燙死,弟弟則歪七扭八的只管亂包,就有了一堆兒醉漢,每每被我訕笑,爸媽只是寬厚的笑,干多少活不管,關鍵是孩子都回家了,而家這會才真的像個家。那種時光想想都覺得愜意。
老家有一有趣的習俗,在餃子了包硬幣,吃到的來年福氣多多行大運。只是被老媽變了味,包進去時便偷偷作一標記,於是那餃子便帶了父母的愛意除夕晚上在我們幾個碗裡轉來轉去,漂泊了再久的心都是暖的。吃完全家擁到大床上看晚會,腳底放上老爹自制的熱水袋一家人其樂融融。不管那晚會排的如何都是一屋的笑。次日早上在滿村的鞭炮聲中懶懶的催老爹、小弟起床為全家下餃子以讓勞累了一年的女同胞休息一下,渾然不覺其實自己這年壓根沒辛苦半分。迷糊間,給長輩送餃子的小孩就擠了一屋,沒辦法,我輩分奇高,從小就是侄女喂飯,稍大時常跟孫子搶糖,等我讀大學時曾孫都會走路了,也為此每年都要舍財。看看這情景,只得勉強起身,抓上把零鈔,娃兒們,過來拜年。小時抓著公雞尾巴起床揀炮的豪情早沒了。此時,大街小巷都是出來拜年的,一簇一簇見人都是喜氣洋洋,我這種長期在外的更是寒暄的主題。一年裡在外受的冷遇、委屈全都融化在這一聲聲問候中了。也明白為何人發達了都喜歡榮歸故裡,心理作怪啊。
人還沒回家,已在想像中過了個歡歡喜喜的中國年。欣欣然打電話問父母還想要些什麼好帶回去,不覺間滿臉已笑意盈盈,想他們臉上必然也是菊花盛開。也開始恨不能替上帝撥鐘,或給太陽套上跟繩子,拖著他猛力跑上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