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詩如畫山溝溝

作者: 阿裡山郎

導讀山溝溝旅游區如一顆被拭去塵埃的珍珠,在天目山脈的窯頭山閃爍著奪目的光芒,激流飛泉、清潭遍布、石壁巍然、群瀑連天,更以翠竹滿山,古宅民居,遠古巨石而吸引著無數游人。窯頭山這個名字,有人會認為這裡除了山還是山,還有什麼呢?只要你一入湯坑景區,就會油然生出如在畫中游的脫俗心境。走在光可鑒人的石古道上,一邊是溪流淙淙,輕彈低唱,一邊是古樹 ...

山溝溝旅游區如一顆被拭去塵埃的珍珠,在天目山脈的窯頭山閃爍著奪目的光芒,激流飛泉、清潭遍布、石壁巍然、群瀑連天,更以翠竹滿山,古宅民居,遠古巨石而吸引著無數游人。窯頭山這個名字,有人會認為這裡除了山還是山,還有什麼呢?只要你一入湯坑景區,就會油然生出如在畫中游的脫俗心境。走在光可鑒人的石古道上,一邊是溪流淙淙,輕彈低唱,一邊是古樹參天,飛鳥啁啾,這一棵棵經歷了千百年風風雨雨的南方紅豆杉,向世人訴說著歲月的滄桑,時代的變遷。過木橋、入竹亭、憑欄處見飛流直下水濤激蕩,幾條野生石板魚,在潭中嬉戲、游弋,使人忍不住心癢,想挽起袖口做一回溪邊漁民。拾階而止,小徑通幽,翠竹掩映、忽覺遍體涼爽,空氣清新,游興信增,仰頭望處但見石壁接天,蒼松盤根、古藤纏繞、山花爛漫,幾只小松鼠,躥上躍下,不亦樂乎,耳聞水聲嘩然,前面岩石之上一股清流瀉下,將下面的岩石衝磨出一個偌大的石坑,水霧陣陣,這壯觀的景像似在向你講述著水滴石穿的千古哲理,歇一會,留個影,把你和這個千古哲理印進相片、刻進心靈。那高處已化成永恆的藥婆在安詳地陳述著那個美麗而凄涼的傳說,白雲繚繞處現出一景,如孔雀開屏,絢麗多姿,美不勝收……

山路彎曲,引人入勝,到了茅塘站在萬綠叢中的亭閣中,極目遠眺,造物主偏愛這一方水土,將一片罕見的石坡放在這裡,石坡上終年流淌著白玉般的清流、坡流如不諳世事的孩童,時而怒濤滾滾巨響震天放縱不羈,時又乖巧安靜,充滿童趣,把玩著“呱呱”作響的玩具。那棵立足於石縫之中的紅豆杉慈祥地看著它頑皮的神態,上面,茅塘猿人默默地注視著世人的前生、今生和來生。你聽,耳畔似有一種無聲的呼喚將你吸引,盤梯向上,眼前是一個小村落。哦!原來白雲深處有人家,回眸望時,遠方的村莊在雲霧中若隱若現,農居前幾只本雞若無其事覓食,一切是那麼安逸恬靜。喝一口鄉民奉上的“六月霜”聽著粟裕將軍來茅塘的故事,看著這座落在山腰的古樸小村,不禁對當年粟裕將軍獨具慧眼在此創建隨軍被服廠的雄才大略感到欽佩。穿村過莊,何處搬來這一大片巨石,神仙乎?且不論此石從何而來,聽一下“千羊石”的傳說,你會覺得這一塊塊石頭一點點變得生動活潑起來,也許會興致所至,於竹亭之中口吹牧笛、手舞牧羊鞭、瀟灑地當一回牧羊人。

山溝溝以其秀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人文景觀詮釋了“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還有湯坑茅塘”這句流傳了千年的民諺。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