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山溝溝

作者: 阿裡山郎

導讀常聽人言:西部有個九寨溝,杭州有個山溝溝。九寨溝風光旖旎人所共知,而新開園的山溝溝景區又有怎樣美麗的景色而使人們紛至沓來呢?懷揣著一份向往和好奇約了知己,前往山溝溝一游。天涼好個秋,燠熱的夏天已完成了它的使命,被一陣秋風吹得無影無蹤,坐在車上,身上略感絲絲涼意,望著窗外艷陽高照,忍不住探出頭去,一陣秋風襲來,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噤, ...

常聽人言:西部有個九寨溝,杭州有個山溝溝。九寨溝風光旖旎人所共知,而新開園的山溝溝景區又有怎樣美麗的景色而使人們紛至沓來呢?懷揣著一份向往和好奇約了知己,前往山溝溝一游。天涼好個秋,燠熱的夏天已完成了它的使命,被一陣秋風吹得無影無蹤,坐在車上,身上略感絲絲涼意,望著窗外艷陽高照,忍不住探出頭去,一陣秋風襲來,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噤,馬上縮回頭去,關上車窗,讓陽光透過玻璃,柔柔地親吻臉龐,在群山環抱中,車過山路十八彎,已到茅塘景區,下車第一眼躍入眼簾的是一塊示意牌,上面赫然寫道“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還有湯坑茅塘”字裡行間透出一種無形的自豪和驕傲。茅塘並不大,約有五、六十戶人家,整個村莊被四周遍山修篁環抱著,如一個不諳世事的孩子,恬靜地躺在大山母親的懷抱中,村口那幾棵粗壯挺拔的大樹,在陽光的照耀下,樹葉泛出點點銀光,由於地處杭州最高峰窯頭山腰,景區終年雲霧繚繞宛如仙境,是修身養心、休閑度假的絕妙之所。

進入景區門樓,順階而下前面竹林中現出一造型別致的竹亭,亭前有一六角平台,扶攔遠眺,雄峻壯美的玉流飛瀑呈現眼前,說它是“浙北第一坡流”一點也不為過,坡流長約八十余米,石坡上清流潺潺一波多折,所謂“清泉石上流”這句詩詞用在這裡最恰當不過了,如玉般的清流至盡頭,飛瀉而下形成一簾壯觀的瀑布,發出陣陣震耳欲聾的巨響,水汽彌漫,在陽光的照射下化出一條彩虹,艷麗奪目,坡流上那棵小楓樹如一團紅色火焰迎風搖曳,與兩旁的翠竹相映成趣,形成“萬綠叢中一點紅”的美景煞是好看。友是一位愛美之紅粉,見此佳景,自然不肯放棄,一迭聲地催我舉起相機按下快門,過曲橋,跨水壩,來到坡流下的活動區,竹林中星狀地立著幾把巨大的竹傘,內置竹椅。旁邊綁在毛竹上的秋千和吊床,引得友如孩子般歡呼雀躍,邊蕩著秋千邊發出銀玲般的笑聲。而我則爬進吊床,閑上眼睛,一任吊床自由地晃悠,幾縷陽光從竹葉間灑落下來,照得身上暖洋洋的,仿佛回到了童年,躺在媽媽的懷中,耳邊瀑布的水聲如媽媽哼唱著搖籃曲,我迷糊著雙眼幾乎入睡。“聽!什麼聲音”友一邊推著我一邊發現新大陸似地直嚷嚷。側耳一聽,隱約傳來“呱呱”之聲,二人興衝衝地尋聲而去。見前面有一平台,台中央放著石桌、石凳,旁邊一股從竹筒中流出的泉水,流進一個竹制的器具中,不時發出“呱呱”的聲音,忙問旁邊的保安,才知道那是古時候農民為了嚇唬糟蹋莊稼的野豬而用的“水呱呱”看著這奇特的竹制器具,不由得被古人們的聰明才智所折服。仰頭望去,見一處峽谷陡立,石壁縫中有一棵紅豆杉格外引人注目,在這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峭壁縫中怎會長出一棵樹來?真的是個難解之謎!旁邊有一枝毛竹順著石縫彎曲向上,似乎在說:人生雖然坎坷、艱難,只要有恆心不屈不撓、堅持不懈地努力向上,總會有出人頭地的那一天。大自然的神奇造化詮釋著一個個千古不變的真理。坡流上方有四塊巨岩,其中有三塊岩石稱作“三生石”代表前生、今生和來生。而那塊已有一億六千萬年的“茅塘猿人”石正默默地注視著芸芸眾生、日月輪回。望著這四塊巨岩心裡油然生出許多人生感悟來。

遠方的村莊隨著雲霧散去漸漸變得清晰起來,天高雲淡,午日當空,忽覺飢腸轆轆,覓一農家飯莊就餐,純樸厚道的老板娘奉上了:魔芋豆腐、野芹菜、馬蘭頭、野菜、鞭筍等城市裡見不到的農家菜,呷一口農家米酒,嘗一口清香撲鼻的野菜,真是別有一番情趣,熱情好客的老板,向我們講述著這裡的民風民俗和粟裕將軍在此創建新四軍被服廠的故事……

酒足飯飽後,我們順著老板娘指點的方向來到了新四軍被服廠舊址,這是一座古民宅,兩位女工作人員穿新四軍服裝笑臉相迎,並帶我們參觀了新四軍遺留物。友見這二位女“新四軍”英姿颯爽,羨慕得不得了,非要拍一張穿著軍裝的照片,拗不過她,只得向工作人員借了軍裝為她留影。告別二位女“新四軍”我們來到“千羊石”。據說千羊石是神仙藍采和為建錢江大堤點石成羊後被龜丞相識破而停留在此的。

傳說歸傳說,一大片岩石屯滿山谷,實屬少見,友說這是火山噴發時的岩漿化石,我說這是地殼運動所形成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難以定論,轉過竹林掩映的小徑,有一個水池名喚“耳泉”,形狀酷似一只大大的耳朵,池中有一噴泉夾雜著細小的水泡噴湧而出,幾尾野魚在水泡間嬉戲、游弋,四周一片寧靜。拾級而上,高處有一石台,台壁上有一個大大的“將”字,據說當年粟裕將軍在石台上作過戰前動員,後人為示紀念而刻,不覺間,一抹夕陽將一片金紅色的光芒投在千羊石上。傳說中的羊群,仿佛被注入了無限生機,俱活了起來。

殘陽如血,歸鳥聲聲,我和友懷著一種收獲、一種滿足、一種遐想登上了歸家的汽車,我倆約定:下次再來。


精選遊記: 杭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