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徽山皖水間(10)、水路彎彎

作者: yilumuge

導讀人在徽山皖水間(10)、水路彎彎 作者:驛路牧歌 太平湖水域過黃金景區便拐向了南,水路狹長也蜿蜒曲折。 游罷桃花潭,從陳村水電站乘船,過新四軍醫院舊址,游船便駛上了這狹長且曲折的水道。欲其說是泛舟湖面,不如說是漂流在湍急的河道之上。一路上兩岸青山逶迤,湖光山色旖旎,船行於此,全沒了太平湖前段水路的煙波浩渺,太平湖於此給游人呈現的出了它 ...

人在徽山皖水間(10)、水路彎彎 作者:驛路牧歌

太平湖水域過黃金景區便拐向了南,水路狹長也蜿蜒曲折。

游罷桃花潭,從陳村水電站乘船,過新四軍醫院舊址,游船便駛上了這狹長且曲折的水道。欲其說是泛舟湖面,不如說是漂流在湍急的河道之上。一路上兩岸青山逶迤,湖光山色旖旎,船行於此,全沒了太平湖前段水路的煙波浩渺,太平湖於此給游人呈現的出了它奇峰曲水、山環水繞的另一種景觀。

太平湖是一個處處充溢著詩情畫意的勝地,它沒有歷史的凝重感,舟行太平湖,處處盡顯出天然無雕飾的自然之美。船過小河口進入三門景區,李白當年在這裡留下《下陵陽高溪三門六刺灘》詩句:“三門橫峻灘,六刺走波瀾。石驚虎伏起,水狀龍縈盤。何愧七裡瀨,使我欲垂竿。”當年詩人來到這裡時,這裡還是穿峽而過的清弋江面,雖如今由於人工修築太平湖,水面寬闊了起來。但今天穿行三門,仍能讓人感覺到千百年前詩人在詩中所描繪的景遇。這裡重岩疊嶂遮天蔽日,水路彎彎氣像萬千,被人稱為“小三峽”。沿途山環水繞,游船鬥折蛇行,正在思忖“山重水復疑無路”之時,會忽見“柳暗化明又一村”之景觀。兩岸青山壓在頭頂,郁郁蔥蔥峰巒時現,雖如今湖叉平水替代了詩人當年走過的奇曲河道,但兩岸山崖犬牙交錯,雖無長江三峽之險,卻有一種峽谷行船的韻味。這種有險景而無險行的彎彎水路,讓一船的游人都耐不住性子而紛紛離開坐艙登上甲板,看兩岸青山重疊,游平湖秋水迤迤,午後的斜陽把麗麗的輝光灑落著青山頂上,蔥蘢蒼翠的山色遮蓋了整個湖面,風順著峽谷迎面吹拂而來,把一片的綠意吹拂的是那樣的彌彌漫漫,山是綠的、水是綠的、樹是綠的、風是綠的,人也是綠的。正在自己沉浸在這漫天地的綠意之中時,忽感身邊有人觸動,回首定睛見是一對青春靚麗的女孩要我幫助給她們拍下這一景觀。她們是四川大學大四的學生,出川過三峽相約而來,不期然在這黃山腳下的太平湖上見到這別樣的峽谷風光,看她們溢於臉盤的欣喜之情,我想她們一定是與我一樣都被這太平湖深藏著的美景而陶醉了。女孩站立船頭,那渾身充滿青春活力的身姿點綴著這滿目的綠意,粲然嫵媚的笑意便像那盛開著的鮮麗花朵綻開在這青山綠水之間,清凌凌的碧色中立著綽約多姿的倩影如仙子凌波,幾分玉樹臨風的高潔,幾分撲朔迷離的神慧。相機快門按下之時,我想她們的此次太平湖之旅肯定會成為她們青春人生裡最恆久的珍藏。太平湖的綠也就在有了這青春靚麗又盡顯活力的點綴,便在這黃山腳下、峽谷之中不無落寞地綠著一船的游人。此次來太平湖,船行三門,不期然遭遇這綠意中的激情,便也成了我這次徽山皖水之行那永遠的懷想。

船過三門,又進入太平湖三合景區。這裡水域寬闊,湖面平靜如鏡。剛才在穿行三門時那兩岸犬牙交錯的山峰遠遠地消逝而去沒了蹤影,到是那海拔在1000余米的寨山像筆架倒映在水波不興的湖面,似桂林風光浮現,大有“水似青羅帶,山如碧玉簪”之美韻。太平湖至此,雖無漓江百裡畫廊橫列,卻也“群峰倒影山浮水,無山無水不入神。”好美的太平湖藏於這萬山叢中,而於此激起其最美的華章。秋日的斜陽下,在這皖南的叢山之中,有這樣一片奇水,山光水色相映生輝也襯托著秋陽的嫵媚,那美麗的寨山映入恬靜的湖面,游船駛來輕輕劃開一湖的新綠,注目湖面,柔瀾四蕩,倒影依依,令人頓生“船在青山頂上行”之感懷。

游完太平湖,在外浮碼頭登岸,我仍依依不舍。回首再望,似乎自己的心依然還留在這美麗的湖光山色之中。我想來黃山,最好先到這太平湖,讓太平湖這柔柔的水漣漣的波先浸潤一下自己旅途的心境,再登黃山,去領略那重重的山綿綿的峰,這樣的水這樣的山必定是一種完美的游程。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