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徽山皖水間(9)、清弋江畔桃花潭 作者:驛路牧歌
桃花潭位於太平湖畔的清弋江邊,它以詩人李白的一首《贈汪倫》而聞名於世。還是昨天在共興碼頭登船游覽太平湖時,那個小導游指著碼頭旁的白鷺洲吟誦過李白的“三山半落晴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的詩句,並說詩中的白鷺洲就是指此地。當我反問到那是李白《登金陵鳳凰台》中的詩句,詩中所指白鷺洲實為南京江東門外長江邊上的白鷺洲時,小導游狡黠地為之搪塞說這裡也有個白鷺洲。無可否認,作為一個熱愛自己家鄉的安徽人,小導游把此處的白鷺洲融入李白的詩句,也毫無挑剔之處。歷史上的李白也確實來過這一片徽山皖水之間,而這清弋江畔的桃花潭便是詩人當年游歷賦詩之地。
唐天寶年間,李白被同僚排擠出長安,從此便過上了放蕩不羈浪跡天涯的生活。當年李白來到安徽南陵叔父李冰陽家的時候,安徽涇縣豪士汪倫聽說後為之欣喜萬分,遂修書一封:“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裡桃花;先生好酒乎?這裡有萬家酒店。”李白接信後欣然而來,卻不見十裡桃花和萬家酒店,汪倫據實相告,說桃花這實為潭名,萬家這乃店主姓萬,豪爽的詩人聽罷敞懷大笑,同時也為汪倫的真情感動不已。當時適逢桃花春風,桃花潭水景色迷人,詩人與豪士同游取樂,桃花潭邊吟詩把盞,臨別時踏歌古岸,詩人在此留下了《贈汪倫》這首千古絕唱:“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一大早,我們便乘車來到了這唐詩裡的桃花潭。小導游似乎還在為昨天自己指錯唐詩裡的白鷺洲而內疚著,在車子上一再說這裡的桃花潭卻真真切切是李白詩中的桃花潭,並特意告訴我們,詩人李白在這裡的桃花潭贈別汪倫之後,游歷如今的太平湖區,過三門到龍門,還曾留下過《涇溪東亭寄鄭少府諤》等詩篇。看著小導游那滿臉的誠意,我也在為自己昨天的多言悔撼不已,好在來到了桃花潭,那迷人的景色伴著古人的游蹤把我們都融入了這融融的旅途風景之中。
桃花潭不大,位於清弋江西岸的峭壁之下。初秋時節的潭水清靈幽深,潭邊怪石嶙立,古樹成蔭,後人為紀念當年李白與汪倫那一段彪炳千秋的友情,在這裡修起了“踏歌岸閣”,閣邊便是汪倫送別李白的古渡口。初秋時節,雖不見“千尺潭光九裡煙,桃花如雨柳如煙”那春色飛紅的景觀,但一走進這與唐詩一起千古傳唱的桃花潭,其秋日綽約的風姿也著實讓人心曠神怡。這裡,雖離當年豪士贈別、詩人賦詩已過千年,但踏歌古岸依然流水潺潺,昔日贈別的古渡口仍為今天的行人撐篙擺渡。一潭的秋水漣漣,潭邊的古樹石磯倒映於潭中,經風吹拂而動,似乎仍舊還在晃動著那深情的詩句。立於那懷仙亭前環顧,遠處竹林農舍,近處村姑浣紗,這桃花潭依然還留在唐詩之中。當年汪倫在此善待了詩人,詩人也用他絕世的才華回贈了汪倫,回贈了這桃花潭,也回贈了這深情的徽山皖水。
有人說是聰明的安徽人為古人編制了這樣一個“十裡桃花、萬家酒店”的傳說故事,從此讓著小小的桃花潭充滿了撩人的詩情畫意,引一代代的游人來此流連感懷。我不知道這桃花潭的傳說故事是真是假,但詩人當年來此贈別汪倫卻是不爭的史實。人們為傳說故事而來也好,為詩而來也罷,雖如今詩人與豪士都逝者如斯了,但留下的這桃花潭水卻著實印證著一個流芳千古的純潔友情,它濃的解不開。
踏歌岸上汪倫酒,贈別舟中李白詩。走下懷仙亭,喚來一排小竹筏,學詩人當年撐舟而行於這古渡口,一篙一槳,一犁清波,一葉扁舟隨江水緩緩而行,一江水、一葉舟,看白鷺不時掠過水面,岸邊岩崖相伴,直讓人感覺晃入歷史的深處,舟頭的我與千年前的詩人一齊駛離桃花潭,一時間詩裡的傳說故事、傳說故事裡的詩相繼躍出水面,十裡桃花,萬家酒店成就了這一千古傳誦的友情,舟欲行,岸上汪倫踏歌擊節而來,詩人豪士依依不舍定格成桃花潭邊這如畫的景致,江水凝固,天地為此動容。是不是,古人那身影一站,便站出了這千古不變的風景,在這清弋江邊、在這太平湖畔,百世不凋,又千年流芳於這徽山皖水間。
江水悠悠,潭水漣漣,滿目秋色,一川碧波,立於順流而行的竹筏頭的我無語於這天地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