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徽山皖水間(7)、一湖山水一湖詩 作者:驛路牧歌
從共興輪渡碼頭乘船,泛舟太平湖,天空已開始放晴。幾天不見的陽光從這漸漸開啟的雲逢裡射下,湖面上輕拂著的淡淡水霧浮金蕩綠。寬闊的湖面上一覽平波百余裡,湖水清澈如鏡,水天相接,一湖秋水恰似裝了滿滿的一湖玉液瓊漿,碧綠動感的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南眺黃山光明頂倒映水中,北望九華諸峰若隱若現,撒落湖中的小島宛若一株株睡蓮盛開在這秋日的萬頃綠波之中。游船行於湖中,碼頭旁的白鷺洲漸漸遠去,聽導游歌吟贊頌白鷺洲的詩文:“白鷺洲臨古渡口,眼前碧浪卷浮漚。游人聚散知多少,覽勝飛馳駕小舟。”醉了一船的游人。
山得水而活,水依山而媚,太平湖之所以這樣的沁心醉人,我覺著就在於它是山與水的完美結合,在於這完美結合中一代代游人來此而留下的華美詩章,在於這湖光山色與華美詩章交融而出的飄然意境。一湖山水一湖景,一湖山水一湖詩,船在湖中行,人在詩中游,深藏在萬山叢中的太平湖,呈現給游人的是,美麗的山水多情的詩。
船行黃荊景區,這裡為太平湖的精華景區,廣闊的湖面上青山綠水相映,嫵媚嬌柔;群島錯落有致,星羅棋布。沒有見過這樣的景致,山是綠的、水是綠的、樹是綠的、就連游船上的游人也似乎被這天地間的綠意浸透,綠融進了整個一座湖。天上白雲悠悠,秋日的斜陽光輝柔柔灑灑,船邊鳧鳥信飛,遠處漁舟浮動,岸邊千姿百態的峰巒被湖面上泛出的淡淡霧氣輕拂,透出點點粉牆黛瓦的房舍和飛檐挑角的亭台樓閣,著實有如“一湖綠水萬重山,縹渺雲煙自往還。更隱樓台三五座,廣寒仙境在人間”的意境在周遭。秋水長天,上下映襯,游船像在碧綠的鏡面上滑動,起於湖畔簇簇綠蔭中的微風吹起細波粼粼,一層推動一層遠去,猶如一匹巨大的綠色錦緞隨風飄動,又把人心攪動的十二分的恍惚。立於船頭仰望剛剛放晴的天空,不啻“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景致。又聽導游在吟誦華美的詩章:“艷陽九月泛華舟,氣爽天高竟日游。霞鷺齊飛青峰遠,水天一色滿湖秋。”人也飄飄然晃晃然了。
船行鹿島,棄船登岸,這裡大小島嶼錯落有致,湖水回環清幽,青山綠水,竹林松濤,如詩也如畫。島上放養有溫順美麗的梅花鹿,樹叢中又有體小尾長調皮活潑的黃山松鼠,引游人為之流連。不知何人在此寫下“鹿島風光”一詩:“一湖綠水繞山蒼,鹿戲深山草木香。放眼晴空天地迥,梅花竟在島中藏。”把個鹿島的風光描繪的淋漓盡致。鹿島與猴島有小木橋相通,猴島上有黃山獼猴棲息,見有游人來,紛紛從遠處的叢林間相繼湧來,為討游人所施之食極盡媚態。
立於猴島的綠蔭之中,好靜的山色,好媚的湖水,靜了便期待著喧囂,有群猴的嬉鬧,也為這旅途增添了不盡的野趣與陶然,更有“靈猴相聚水山中,山在水晶世界間。不盡游人偏愛賞,成天逗樂忘歸還。”置身這種靜中取鬧的境地,只感覺人心平靜如鏡,紅塵中的寵辱皆忘。有通人性的靈猴相伴,勝於陶潛的桃花源。又透過如蓋的綠蔭遠眺周遭,猶感天穹之大,宇宙之闊,只消平緩地舒展視線,就有海闊天空別樣的景觀。賞完美麗的梅花鹿,逗罷猴趣,從島上茶莊要來一杯香茗把盞,有輕風拂著透過林稍射下斜斜的秋陽光柱,近處秋風倒影,遠處山沉翡翠,耳畔時聞啾啾鳥鳴,周遭風拂樹葉沙沙作響,一時間又感覺就在這萬傾碧波之上,雲天浩瀚、湖山浩瀚,湧滿一腔的情懷。在這遠離塵世的太平湖島之上,於這浩瀚的情懷之間,世間萬事萬物連同那些往日裡糾纏不清的恩恩怨怨全都無足輕重了起來。如詩的意境,如畫的景致,如詩如畫之中,人似被沐浴而出,疊成這湖島一樣的山水之戀,變的格外的水靈,格外的純潔無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