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喜歡各種水果,對佛教輪回剛有點概念,便萌發了個偉大理想:來世投胎不再做人,做蟲,做條吃水果住水果的水果蟲。很長一段時間裡,只知道蘋果鴨梨桃杏柑橙等溫帶亞熱帶水果,直到走完東南亞各國以後,才知道茂密雨林裡居然有這麼多繽紛的色彩和奇特的味道,讓想像中的來世生活又增添了一片熱帶果園。 *** 芒果滋味 ***
“每個村都說自己芒果是最好的”,印度諺語如是說,由此可以想像印度芒果的品種應以千百計,不幸的是,在印度北部漫游的三個多星期裡,可吃的芒果一個都沒見到,也不知是季節不對還是去的地方不對,好在有種用汽水瓶裝的芒果汁可以解饞。果汁濃稠,口感香味竟跟新鮮芒果汁沒什麼兩樣。因此不論是在寺廟裡,恆河邊,還是在火車上,泰姬陵前,手中永遠有一瓶冰鎮的芒果汁,抵御著炎熱和喧囂。現在回憶起印度時,總免不了回味一下芒果的滋味。
呂宋芒長的標准,一色的黃,一樣的形,連大小都幾乎一至,讓人懷疑芒果園主人是不是參照了麥當勞的管理理念。也有少許不同,有人教過,頭上的一彎彎的像水牛角的品質最佳,試過,誠然。在菲律賓群島漂泊的日子裡,每天忙於徒步火山口或潛水珊瑚礁,身邊永遠帶著幾個呂宋芒,面對奇美大自然,慢慢剝去果皮,讓香氣彌漫開來後再品嘗,不失為艱苦行程中的一大樂事。
吉隆坡是個很現代的城市,日久不免讓人生厭。菜市場卻是個例外,那裡你能見到馬來森林和海洋裡產的各種蔬果魚蝦,最大的市場叫普度(PUDU WET MARKET)。有段時間裡,每個星期六,都呼朋喚友前去采購一周的食物。市場的一角專賣芒果,從雞蛋大小的到蓮藕粗細的,從叢林野生的到商業種植的應有盡有,我是一樣樣買過來嘗過來。最大的那種有一公斤重,果型苗條,皮青綠似乎未熟,其實裡面的果肉早轉成金黃色,甜而多汁,確為上品。
但英莪(INGE)說那還不是最好的芒果,來自雅加達的她和我曾在吉隆坡共享一套酒店公寓,當然也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回國度假的她特地帶回幾個印尼芒果,說是最好的爪窪(JAVA)品種,名字我是從沒記住過。同樣青綠的表皮,果形卻肥了很多,皮上還有樹脂的痕跡,其貌實在不揚,直到嘗了金色果肉後,才知道什麼是真正的芒果。
相比與東南亞芒果或純黃或純綠的顏色,澳大利亞芒果可謂色彩繽紛,果子上濃黃、鮮紅和碧綠各色協調無比,形狀一律肥肥短短的,配上那尖嘴似的一彎,像極了大鸚鵡,味道不用說,也是一流。在那片隔絕的土地上,流浪著一大群來自其它大陸的背包旅行者,三個月、半年甚至數年,錢用光了就打工,於是各果園裡采水果的大多是不同膚色的背包客。悉尼的那晚,當以色列女孩告訴我這件事時,我忍俊不住。
大大小小,各種顏色的芒果也算吃了十幾種,卻總說不清最喜歡哪種,怎麼能比呢?各有各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