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磧口小鎮

作者: 滿地找牙

導讀我聽到了黃河的水聲,我聽到了被稱做從天上來的水聲,川流不息的河水彌漫在我的眼中,彌漫在我的耳中,流淌到了我的心裡。我躺在窯洞的土炕上,枕著黃河水入眠。這就是山西的磧口鎮。 頭天夜裡我從北京上了去太原的火車,這天中午我又上了太原去磧口的汽車,在一個下午的汽車顛簸中,天漸漸黑了,行駛在黑呦呦的山路上,四周只有村子裡零星的燈光和轉瞬而逝的 ...

我聽到了黃河的水聲,我聽到了被稱做從天上來的水聲,川流不息的河水彌漫在我的眼中,彌漫在我的耳中,流淌到了我的心裡。我躺在窯洞的土炕上,枕著黃河水入眠。這就是山西的磧口鎮。

頭天夜裡我從北京上了去太原的火車,這天中午我又上了太原去磧口的汽車,在一個下午的汽車顛簸中,天漸漸黑了,行駛在黑呦呦的山路上,四周只有村子裡零星的燈光和轉瞬而逝的汽車燈光,深藏在大山裡的古鎮還有多遠啊?我還能再次看到夢中的黃河水。直到這個晚上,我決定,要枕著黃河入睡。

黃河賓館是個5層窯洞,我就住在2層的一個窯洞裡,走到二樓的窗前,你就能看到黃河慢慢從這裡淌過,嘩嘩的水聲,留給你的就只有暇思了。

早晨,是黃河叫醒了我,是黃河的水聲使我從酣睡中醒來,惺忪的睡眼首先看到的還是黃河,一條大河波浪寬,身邊的朋友穿著羽絨服還簌簌發抖,我卻一點都沒有感到冷,早餐吃著山西人常吃的“碗禿子”,喝著南瓜稀飯,心裡慢慢更變得溫暖了。

古鎮磧口原是水運碼頭,由內蒙古運往華北的物資都是經過這裡轉運,而後來公路、水陸的發達,也使磧口慢慢變的沉寂了。黑龍廟是磧口顯著的建築老街上,具體修建時間如今已經無從考證了,但是,廟裡石碑記載了在明清曾經四次重修,從這裡觀看湫水河彙入黃河是最佳的位置。黑龍廟裡還有一個戲台,逢年過節的時候還有演出。直到現在,在磧口的當地人還在經商,走在明清古街上,依舊可以感覺出當年的商業繁華,商號、客棧在今天有的已經改為民居,有的變成了新的商鋪。

從磧口走一公裡路就到了西灣村,這裡保存著明清時代的古建築群,是村中陳氏家族歷時11代相繼建成,一直到現在還有30余處完整院落,院與院都有小門相連通,進了一個院,全村都可逛遍。

不過,這是村前石碑上的描述,我卻沒有太多的這樣感覺,也許是院落殘破大門緊閉的原因吧。不過,這裡的建築確實很有特色,腳下的石磚長短高低不平,緩慢沿著山坡面向人家走去,一拐彎卻發現還有個雅致小門,頌念門上匾額,方知是嘉靖年間題刻。一間間民居依山而建,豐收的玉米晾曬在窗前,推磨的碾子家家可現,就是這樣樸實的鄉間生活讓人覺得寧靜愜意。

磧口是個小鎮,小鎮沒有出租車,只有自行車和摩托車,由於其他的景點都離磧口比較遙遠,想想也就放棄了。

下午,我坐在黃河邊的石頭上,對岸就是陝西吳堡縣,等待擺渡的孩子們撿著石頭,很漂亮地泛起一陣陣連貫的水花,黃河在他們眼裡也許就是一條流經家門口的河,也許就是因為伴著黃河他們才能無拘無束地成長。

磧口過去是個繁華的渡口,雖然沒有平遙、壺口那樣被外界所知,但山西省已經制定了旅游扶貧規劃,也許,不遠的將來,黃河邊的磧口會更加繁華。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