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徽山皖水間(18)、靈猴的守望 作者:驛路牧歌
早就在電視畫面上看到過黃山巧石中那“石猴觀海”的景觀,今天在這清涼台上看罷黃山的日出,回首仰望獅子峰頂,那只惟妙惟肖也憨態可掬的石猴活脫脫地就出現在眼前,披一身的霞光、著一身的夜露蹲坐在那高高的獅子峰頂,全然不顧這黃山日出的旖旎景色,一如既往地在那裡保持著它那全神貫注的守望姿態。人說這是石猴觀海,也有人為其寫下詩句:“石猴觀海不知年,萬傾紅雲鑲鼻天。坐看人間興廢事,幾經滄海變桑田。”把一塊本無生命的石頭賦予了通透的靈性,也把一種守望歸於了永恆,與有生的靈界一樣的執著、一樣的痴迷。風裡雨裡、雪裡霜裡守侯於此,不知年年、不知月月。
這樣近的距離,又是這樣真實的景觀出現於眼前,細細地觀看,似乎這石猴還有滿腹的心事難以言表。它不僅僅是在“觀黃山雲海”,把這樣的疑問說與風趣的同事,同事隨即打趣道:“現在沒有雲海,倒是有萬道霞光。”是呀,沒有雲海它仍是那樣全神貫注地眺望著,有萬道霞光也全然不顧,看來石猴觀海還不能詮釋其真正的涵義。就在這相互的打趣間,不期然卻讓我在此聽到了這樣一個關於這石猴的動人傳說。
黃山獅子峰頂的這塊巧石,如靈猴蹲坐,靜觀雲海起伏,所以人們給它起了很富有詩意的名字叫“石猴觀海”。但當晴朗之日,石猴在這裡又如在遠眺黃山腳下太平縣境的綠野平疇,故亦名“猴子望太平”,這一望卻望出了一個在黃山流傳甚久的愛情傳說。
相傳這太平縣城很久以前有個仙源村,村中有一戶名叫趙德隆的書香人家,其有一聰明美麗的小女叫掌珠,就在離仙源村附近的黃山北海深處一個山洞裡住著一只在山中修煉了數千年的靈猴,見到貌的美掌珠姑娘頓生愛慕之心,遂變為一介白面書生自稱是黃山寨主孫廣文家公子孫俊武來趙家上門求婚。趙老夫婦見孫公子眉清目秀知書達理,掌珠姑娘也早就對那才貌雙全的孫公子仰慕依久,所以孫家隨即就定下了這門婚事。卻不知在迎親之日夜深席散靈猴因飲酒過量,在進入洞房後現了原形被掌珠姑娘發現,又驚恐又惱怒的掌珠姑娘乘靈猴爛醉熟睡之時逃回了家中。靈猴酒醒自知自己的不慎而失去了掌珠姑娘,又為自己所設的“騙局”而深深愧疚,在朝思暮想的愛和發之內心的愧的萬般矛盾中,靈猴從中折中不出任何的妙法,可憐的靈猴空有一身的法術,只好每天攀上這高高的獅子峰頂,蹲坐於石上,朝著東北方向的太平縣城呆呆地眺望。迎日出、送日落,伴過春風,望穿秋水,這一望,年深月久,竟讓自己變成了黃山如今的這一石景。
這是一個令人辛酸的故事,不聽也罷,聽了讓人感傷不已。在今天黃山人這樣有鼻子有眼的講述中,剛才還是在相互逗樂打趣的同事們竟然默默無語了。再仰望那獅子峰頂,朝陽的光華早已潑灑滿了這峰崖壑谷,清涼台上那觀日出的游人都早已散去,剎時間感覺周遭竟是如此的清涼。好一只為了愛而甘願將自己化石於此的靈猴,我想,就憑它修煉的道行,它完全可以輕而容易舉地把那愛慕不已的掌珠姑娘搶到身邊,但它沒有那樣去做。想到此,我的心被震撼了,再看它那執著的守望,我的眼眶裡盈滿了晶瑩。這樣執著的愛凡塵間絕無僅有,想到此,竟感覺人不如石猴了。
靈猴的守望,在黃山。原本功成緣滿歸東土,全因多情,它卻跌坐空山守望一生。一則動人的傳說,我寧願相信它是真的,原來靈猴那看似滿腹心事卻全源出於此。想必每個來此的游人,若用心地去觀看都能將其讀出,只是讀出之後是不是也像我一樣為其而傷感呢?我顧不及再想,匆匆拽起同事的手離去,不再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