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徽山皖水間(16)、黃山清清月 作者:驛路牧歌
夜宿黃山,住進光明頂飯莊,吃過晚餐,耐不住這黃山月夜的誘惑,全然不顧一日裡盡是登山的勞頓,我邀同事走出住所,登上了光明頂那高高的台頂。
今夜有月,月出黃山,高處觀月色,雖然沒有了在住所前那偌大的平台之上品茗觀景的消遣閑雅,但更有另一番極美的享受。黃山的月色與其它地方大不相同,其特有的景色及周遭物像在月光下的變化,只有置身其間才能真正的領略到。想在登台之時,明處月色朦朧,路徑依稀可辨;暗處漆黑一團,伸手不見五指。如此的奇妙之境遇,是我在自己的旅途上第一次的領略,又有樹影斑駁搖曳、怪石獰惡崢嶸,讓人在情幽幽之中也膽怯怯。
月色下的光明頂,月華流溢著,一片清幽。沒有了白日裡觀雲海那如織的游人,只見有數點身影依稀在那朦朧月色的深處,夜色好靜謐,想必這樣的景致才真正是屬於自己的。擇一處圓滑的岩石席地而坐,我不知道自己怎樣用這有限的心懷來包容這無限的月色,只感覺身前有清風徐來,不知是雲絮還是霧靄絲絲縷縷從身邊飄過,禁不住伸手去撫弄,似玉脂流淌在指縫間。極目遠眺,如練的月華洋洋灑灑地鋪滿那峰峰壑壑,天都、蓮花諸峰像是弄影的仙子,把這滿廓的空靈直弄的消失在混沌迷茫的盡頭。群峰在清清月光下顯得恬靜清靈,峰崖谷壑間迷離著點點燈光,交織著夜幕深處閃爍著的數點星辰,置身其間,仿佛神游在空曠清純的水晶宮裡,直讓人感覺在這月華潑灑下飄渺的山中就有美麗的街市。微風起處,峰影搖曳,側耳細聽,闃靜的山谷中,野生的微鳴似有若無,淙淙的山泉若隱若起,在這滿廓的清輝飄灑中,人在光明頂臨風而坐,頓有超凡脫俗之感。仰望那伸手可及的明月,恍惚間感覺在那燦麗的蟾宮中嫦娥仙子正在用她那纖素的玉手彈撥著悠悠的仙律,像是她溫潤的手指輕輕地在撫弄著自己的潤發,似是人間萬物伸出柔情的臂膀輕輕地向自己擁抱過來,一時間天上人間。月清清也溶溶,峰幽幽也綿綿,讓自己醉倒在這無邊的黃山月色裡。
想當年清人施潤章於中秋之夜邀好友登光明頂觀黃山月色,發出“人間何處無中秋?誰向仙岩絕頂游?白頭牖下苦詰曲,浮雲轉眼空煩憂”的感嘆。我想定是他讀出了這黃山月夜的空靈,詩人在如練的月華中寵辱皆忘,一時間感覺人淡如菊,“銀河疏星明玉盤,山蔬夜果資清歡。”那管它翠雲裘敝天風寒,只想於戲萬古此山此明月,這也是一種率真而為的豁然與通達呀。又有明嘉靖年間那曾為太平縣令的劉元凱曾月夜對黃山:“舉世逐紛華,道人秉幽燭。”公余輒獨坐溪上,明月展空,把詠自怡,入酒杯中,飲清輝詩骨,把自己一生那為政高尚的操守和對生活清雅的志趣融入這黃山月夜,蕩滌而去的是塵世間的污濁,留下來的是他那“清輝如月”的品格。我不知道這黃山月曾讓多少古往今來的人們遭遇其間而蕩盡塵世煩憂、有意無意間塑造出多少個通玲剔透的“真我”,我只是感覺,置身此情此景之中,相信每個人都會純潔的像個孩子。
不知過了多少時分,我與同事相對而坐,月到中天,夜色幽深。有浮雲蔽月,山色愈加朦朧。此時的黃山月夜,物純潔的似玉,夜幽潔的迷人,似一幅安逸的山水潑墨,又像是一首優美的朦朧詩。忽有一曲纏綿悠揚的葫蘆絲飄忽而來,凝神注目而望,就在遠處崖前那朦朧的月影裡有與我們一起來到這光明頂的一對傣族情侶,相依相偎於這滿目清輝的月華裡。那小伙口吹一曲“月光下的鳳尾竹”,輕輕裊裊飄忽著月色下淡淡疏疏的山霧,攪的自己的心是十二分的恍惚,撩弄起自己旅途的萬般情愫直騰入那天際,飄向這夜色的盡頭。黃山的清清月色,空靈中又不乏綿綿的愛意,融融潤潤,又溫情如夢、纏綿悱惻。我的心好一陣激動,想自己每次踏上旅途,一次次重復著同樣的心境,從來沒有遭遇如此復雜的情懷,而如今,卻全因這黃山清清月。
一時間感覺,黃山月好美,但仔細看,你會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