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徽山皖水間(30)、醉在古洞謎團中

作者: yilumuge

導讀人在徽山皖水間(30)、醉在古洞謎團中 作者:驛路牧歌 在花山謎窟游覽,你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它那無處不在的神秘和神慧,直感覺呈現在眼前的都是天籟,讓你困惑,也讓你為之沉醉。有人說花山謎窟其驚世駭俗的震撼力、其石破天驚的衝擊力、其撲簌迷離的誘惑力、其引人入勝的吸引力,是怎麼描述都不為過的,這話確實不假。如果你有幸而來這花山謎窟,相信你定 ...

人在徽山皖水間(30)、醉在古洞謎團中 作者:驛路牧歌

在花山謎窟游覽,你無時無刻不在感受著它那無處不在的神秘和神慧,直感覺呈現在眼前的都是天籟,讓你困惑,也讓你為之沉醉。有人說花山謎窟其驚世駭俗的震撼力、其石破天驚的衝擊力、其撲簌迷離的誘惑力、其引人入勝的吸引力,是怎麼描述都不為過的,這話確實不假。如果你有幸而來這花山謎窟,相信你定會有如此的感受在懷。而今天,就在這花山的2號石窟,除去如上的這感受外,面對這一驚世駭俗的世界古建築工程奇觀,還感覺自己腦子裡謎團如麻,而花山謎窟,其“謎”本身就極具有震撼力和衝擊力,也具有誘惑力和吸引力。

進入這花山謎窟,我覺著第一謎,便是人們都關注的就是這石窟群所開鑿的年代。或許是人們破謎的心情太切了吧,是不是這謎窟有著通達古今的靈性,就在這2號窟的一處石壁上竟然有著從頂角處流淌下來凝固在石壁上的長條白色石鐘乳存在,注目凝視,這石鐘乳緊貼在存有清晰鑿痕的石壁上,可以說它的形成時間定在石窟開鑿的時間之後,據說地質學家就根據這條有五、六公分長的石鐘乳,判定出了這石窟的開鑿至少已有了1500多年到2000年,因為長到這樣長的石鐘乳需要這樣長的時間。那麼,依此我們可以推斷這石窟最遲開鑿的年代應是在我國古代的兩晉時期,只是聽說在如今已開發而出的石窟群裡僅 在這2號窟發現了石鐘乳這時光的使者,由此更讓這謎窟之謎撲簌迷離了。

與這石鐘乳上所測的年代呼應,據說在清理這些石窟的淤泥過程中,還曾發現過具有三叉樹枝型支柱的土油燈和釉陶器碎片,後經有關部門鑒定,認定這是晉代的釉陶產品,只是因為它們都是出土於石窟中的上部淤泥層裡,而真正具有重大價值的應該是最底層的歷史遺跡。由此,可不可以說,這石窟的建造年代還需從晉代往前推。

在這2號石窟有的石柱上,講解員提示我們看那鑿刻於石柱上方的方型和圓形盲孔,繼爾問及說古人在此鑿下這些盲孔究竟是做何之用,有人不假思索地回答說這是古人放置油燈照明之用,不想這樣的回答卻遭到了講解員的質疑。說如果是放置油燈照明的話,為甚麼要開鑿在竟有三人高的地方,並且僅就這幾根石柱有而在那縱深之處的那些石柱或窟壁上都沒有呢?由此可以推斷這決不是甚麼放置燈盞供照明之用。事實也是,在整個洞窟內均沒見到有放置燈盞照明之處,也不見有燈火煙薰之痕。這又讓我為此而困惑,這麼大的開鑿空間,這麼幽長的縱深區域,沒有任何光源,沒有煙火痕跡,古人憑甚麼視覺能開鑿出如此巨大也精致的洞窟,又是甚麼讓他們鑿出如此精美絕倫的鑿痕花紋呢?

人行於這2號洞窟之內,你無處不感覺有這樣的神謎在周遭。離開這些石柱前行不久,又看到在一處呈碧綠顏色的深潭旁的石壁壁坎上,有古人在開鑿時把那些鑿下的各種不規則的厚厚薄薄的石塊堆壘其上,像是事先就有設計,堆壘的是那麼的規整,據講解員說這裡就是今人發掘洞窟時所保持的原貌。更有那在一處頂壁與側壁呈90度相交處,似乎古人是刻意留下呈弧型的薄壁連於二者之間,這是為了分解頂壁的壓力,還是為了一種美學的設計?好一個謎窟,謎窟內謎團重重也詭秘莫測,讓人迷離也晃惑。

游花山謎窟,給人的感覺是,在這些層層纏繞的謎團之中,作為人工開鑿的洞窟,它雖沒有那天然造化之工,卻有這巧奪天工之神。它不僅讓人著迷,也更讓人沉醉,這迷這醉便是這古洞裡那層層纏繞著的難解之謎。這謎,便是這古洞留給今人的趣味昂然也魅力四射的千古之謎。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