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徽山皖水間(28)、花山有迷窟

作者: yilumuge

導讀人在徽山皖水間(28)、花山有迷窟 作者:驛路牧歌 在黃山腳下屯溪東郊的新安江畔有一片高不過一、二百米的小山,春天裡杜鵑花遍布,秋天裡紫薇花盛開,因此被人稱為花山。但也有人說,那遍布於花山的奇峰秀石,從空中俯視極像一朵朵盛開不敗的蓮花常年盛開在新安江畔,因此花山也因奇石天成、狀如蓮萼而得名。花山雖也風景秀麗,許是黃山的名氣太大了,在黃 ...

人在徽山皖水間(28)、花山有迷窟 作者:驛路牧歌

在黃山腳下屯溪東郊的新安江畔有一片高不過一、二百米的小山,春天裡杜鵑花遍布,秋天裡紫薇花盛開,因此被人稱為花山。但也有人說,那遍布於花山的奇峰秀石,從空中俯視極像一朵朵盛開不敗的蓮花常年盛開在新安江畔,因此花山也因奇石天成、狀如蓮萼而得名。花山雖也風景秀麗,許是黃山的名氣太大了,在黃山的光環遮蔭下,花山著實是顯得微不足道,以至於千百年來世人只知皖南有黃山而不聞花山之名。

據說在上個世紀中期,花山裡發生過兩件奇怪的事情,第一件是說有位采藥的農夫一天上山采藥時不慎跌入一個極其隱秘的洞穴之內,此洞穴深不可測又奇大無比。第二件是說當地有位農民不小心把鴨子趕進了一個山洞,洞口雜草叢生,野藤交錯,又因淤泥封積,人難以進入,可是被趕進洞內的鴨子後來卻神奇地在花山腳下的新安江裡出現了。從此,花山有迷窟便在當地民間開始流傳,一直到了上個世紀末,這花山的迷窟才真正地被相繼地發現,最後被人們探明就在那沿新安江僅長5公裡的連綿山峰中竟有36窟之多。據說這些石窟當時被發現時,有的石窟洞口被淤泥堵塞、草木葳蕤,植被與山體渾然一體,毫無甚麼石窟痕跡;有的石窟洞口雖暴露,但洞內終年積水,幽深莫測,令人望而生畏。當地人雖然知道這山中有石窟,但怎麼也不會想到這小小的花山中竟有這麼多壯觀奇特的石窟群,更沒有想到這石窟中還隱藏著那麼多難解的千古之謎。

花山石窟群這一令世界為之震驚的人類石文化遺產,被人稱為“花山迷窟”,這一“謎”可謂是千古之謎,而這“窟”又可稱得上是驚世駭俗的古建築工程奇觀。

還是在來安徽前,我就在中央電視台上看到過“花山迷窟破謎大猜想”的電視節目,而在離開合肥來到這皖南時,便把花山迷窟列在了此次皖南之行的行程之中了。

花山迷窟並非天然生成的溶洞,而是古人巧奪天工開鑿而成的怪異石窟古跡。與那舉世聞名的敦煌石窟相比,花山迷窟洞內沒有壁畫、沒有佛像,也沒有文字,更無任何史料記載,就是在當地的民間傳說中也難迷其蹤影。而於早已聞名的浙江龍游石窟相比,花山迷窟洞內空間奇大,結構怪異。有的層層疊疊、洞中套洞,有的石柱擎天、奇幻神秘,有的水波蕩漾、迂回通幽。更是洞壁上那些至今依然清晰如初的鑿痕印跡組成的美麗有序且裝飾性極強的花紋令人驚嘆也折服。花山迷窟這樣巨大的石窟建築工程全系古代人工所建,著實令今人不可思議,據說就只是如今已開發完善供游人游覽的35號窟,僅其所采的石料就可以鋪成一米寬的石板路從黃山一直鋪到杭州以遠。而這麼巨大的工程到底是甚麼人在甚麼年代開鑿、又是用甚麼工具開鑿、開鑿出來做何用途,已經成為了至今都無法破解的千古之謎。

此次來到皖南,我又聽到了人們拿花山迷窟與浙江的龍游石窟相比較的說法,這兩處石窟性質類似,都分布在離江水不遠的群山之中,前者處於新安江的南岸,後者則處於同屬新安江水系的衢江北岸。只是龍游石窟群只有24個,並且洞內鑿痕花紋僅有一種統一的樣式,而在南宋周大忠等人的詩文裡也有涉及,而花山迷窟群竟有36窟之多,其洞內的鑿痕花紋種類多達18種,並且至今仍未覓到關於其的片紙只字的資料。而這二者的相同之處,就是它們同處在山越文化和新安文化的次核心空間,具有相同的地域文化背景,更令人震驚的是,它們所處的地域都與我國春秋時期那段“越王勾踐臥薪嘗膽雪恥復仇”的史實有關。

更讓今人不可思議的是,花山有石窟36,而今還發現就在與之毗鄰的歙縣煙村也發現了類似的石窟36處。當我們結束黃山之行過屯溪來到花山腳下的新安江畔的時候,車子在江的北岸一片開闊的河灘地上停下,導游便指著新安江北岸方向說,那裡就是煙村。一江兩岸各有石窟36,一座黃山各有大小36峰,神奇之至、神秘之至,讓人不敢想像。黃山72峰峰峰幻化無窮,新安江畔72窟窟窟神秘莫測,一時間這花山迷窟又似乎在冥冥之中被一種神秘不可測的韻律罩上了一層撲朔迷離的神慧面紗,無端地讓人蒙一頭霧水呆然在了這花山腳下的新安江畔。

黃山有奇峰,我已走過,黃山奇峰把人神奇地魔幻在那鬼斧神工的自然風光裡,而花山有迷窟,今天來到這新安江畔,眺望著這秋日裡聳立於新安江南岸那綠意蔥蘢的花山,我直想問,花山迷窟,你欲要把人謎在何處?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