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徽山皖水間(38)、三江口之夜

作者: yilumuge

導讀人在徽山皖水間(38)、三江口之夜 作者:驛路牧歌 屯溪的夜是溫馨的、祥和的;屯溪的夜也是空靈的、悠閑的。溫馨祥和在老街,空靈悠閑則在三江口。在老街吃過屯溪的小吃,我與同事走出老街,走向了夜色下的新安江,徜徉於臨江的濱江路上,融入古鎮空靈悠閑的夜色。 濱江路上的燈光倒映於靜靜流淌的江水之中,明明暗暗也閃閃爍爍。人行於江畔,微風拂著江水 ...

人在徽山皖水間(38)、三江口之夜 作者:驛路牧歌

屯溪的夜是溫馨的、祥和的;屯溪的夜也是空靈的、悠閑的。溫馨祥和在老街,空靈悠閑則在三江口。在老街吃過屯溪的小吃,我與同事走出老街,走向了夜色下的新安江,徜徉於臨江的濱江路上,融入古鎮空靈悠閑的夜色。

濱江路上的燈光倒映於靜靜流淌的江水之中,明明暗暗也閃閃爍爍。人行於江畔,微風拂著江水的潮潤絲絲吹來,新安江水微瀾不驚,也聽不到一絲的水流聲。回首東望,一座現代化的大橋橫過燈火通明的江心洲飛跨於新安江上,遠遠地看,有來往穿梭的車燈如流脂似地緩緩流淌,把那橫貫的大橋舞動的像一條玉帛在那流光溢彩的江心洲上空飄舞。入夜的濱江路上游人稀少,偶爾碰到的也是一兩對尋幽的情侶相伴緩緩而行,一切都顯得是那樣的靜謐和諧,就連那輪遲遲而升的秋月,也隱在這沿江的燈火輝光裡,靜靜地在這江面上與那些倒映的燈光為伍,顯出那麼一圈銀白的光斑,輕輕地搖動著一江秋水,像是在搖著一個恍恍惚惚的夢幻,把人朦朧在這古鎮的夜色裡。

屯溪的三江口是橫江、率水和新安江三江彙流之處,橫江與率水分別從西北和東南兩個方向奔流而來,在此相彙而成新安江又東流而去。一個城市有了水便有了它的靈韻,而屯溪這座千年的古鎮,也正是得益於這千年流淌不息的三江水。如今這奔騰不歇的三江水流淌著的仍是這古鎮千年的古韻。

在屯溪三江口處的橫江段有一座老大橋,被屯溪人稱為鎮海橋,是一座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的古石橋。為了保護這座古橋,屯溪人限制在橋上行駛大型的車輛,我們下午從花山謎窟歸來時,車子就是繞道今人所建的橫江大橋迂回而至花溪飯店的。

屯溪這個江南小城給人的感覺很有些奇特,它雖是一個千年的古鎮,但是游人來此,只有在被現代化樓房掩映下的老街和這座橫跨於橫江上的老大橋上才能尋覓到它那幽幽的古韻。老街已走過,沿濱江路再上老大橋,此時已不見了傍晚來時的那熙熙攘攘的人流,走在這青石板鋪就的橋面上,幽幽的燈光把黑黝黝的橋身橫映在江面上,給人一種敦敦實實也古樸典雅的感覺。說實話,我感覺,如今這古鎮的風韻已被那到處都是撥地而起的城市樓房掩蓋掉了,而惟有這柔柔的夜色,還有這夜色下靜靜的江水還能讓人感受到這古鎮幽幽的古韻。

屯溪的這座老大橋,自己曾有所聞。據說當年捐巨資建造它的是一個名叫程子謙的古徽州人。當年它依仗其在當朝戶部掌管全國土地、戶籍、稅賦和財政大權的兒子,硬性規定那些來往於這三江口的船戶商隊都必須義務捎運一塊石料為建橋所用,那些迫於其權勢但更是出於善德的徽商們倒也踊躍響應,積極行此善舉,因此就這樣滑稽地有了這一座古橋。古橋一直保留至今,也為今天的屯溪保留了一道風景。

據說來屯溪的人都喜歡來著老大橋上轉轉,我覺著夜色裡走上這老大橋,給人的更是另一番感受。夜色裡少了喧嘩,更是從老街出來再上這老大橋,佇立橋上環顧,夜幕籠罩下遠處樓房錯落有致,山水相間清榮峻茂,三江兩岸的燈火倒映江水之中,身前身後就感覺是地上一個世界,水中一個世界,彙於這三江口,在這寬闊的水域上,把這燈火、把這樓房,還有這老大橋,都讓這三江口之夜撩撥的是那麼的和諧溫潤,古與今也在這裡契合的是那麼的圓融天成。直讓人感覺,這三江口之夜借了這三江之水的靈韻居然成了一個造詣非凡的復制家,經它復制的古今情韻,經它復制的屯溪山水,逼真也鮮活,通靈也剔透。融入這三江口的夜色裡,感受著這水中的夜色,人與物、心與情入水依依,感覺比岸上的一切還真實還鮮靈。水浸潤著心,清靈溫潤;心契合著夜,圓融和諧。水影影綽綽,夜妙妙曼曼,與同事相伴,把這古橋輕輕走過,我不敢驚動這夜色。只是在這緩緩而行的腳步中,去體悟這古鎮夜色的空蒙與清靈。


精選遊記: 黃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