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西北行

作者: xiaoyanshu

導讀一直渴望雲南西北高原的草甸,醞釀了兩年的計劃終於實現了.我們的計劃線路是:昆明-麗江(後來加了大理)-中甸{現在的香格裡拉縣}-德欽(梅裡雪山),然後看身體狀況再決定是否到四川的香格裡拉:稻城的亞丁. 9月28日 乘飛機中午11點到昆明.之所以選擇昆明而不是麗江是因為機票有較大折扣。昆明沒我想像中美麗,於是打算不作停留直接到麗江。他的兩個昆明朋友請我們吃了飯 ...

一直渴望雲南西北高原的草甸,醞釀了兩年的計劃終於實現了.我們的計劃線路是:昆明-麗江(後來加了大理)-中甸{現在的香格裡拉縣}-德欽(梅裡雪山),然後看身體狀況再決定是否到四川的香格裡拉:稻城的亞丁.

9月28日

乘飛機中午11點到昆明.之所以選擇昆明而不是麗江是因為機票有較大折扣。昆明沒我想像中美麗,於是打算不作停留直接到麗江。他的兩個昆明朋友請我們吃了飯以後,我們聽取他們的建議,決定先到大理。昆明吃的東西又便宜又好吃,四個人才用掉五十多塊,實惠!另外昆明的石榴太便宜了,最好的蒙自石榴只要4元錢一公斤(昆明稱份量用公斤,據說是飛虎隊來以後就沿用至今的)。開始對昆明有好感。

下午2點乘上去大理的IVECO。途經楚雄修路,一路顛簸,非常難走,原來只要4個小時的行程現在走了6個小時才到。一下車,頓感不虛此行。那種感覺就像是海市蜃樓。六個小時中你坐在車上,看到的是一片荒山野嶺,不見人煙。但當天暗下來,忽然看見一座燈火輝煌的古代城樓,而且裡面“仙樂”陣陣,熱鬧非凡,那種驚喜可想而知。城樓還不是精華,大理有名的洋人街更具異域風情。酒吧,藏飾,民族服飾,工藝品,來來往往的老外,穿戴著各種民族服裝的當地人,處處使人感覺不知身處何朝何處。在洋人街“血拼 ”(英文譯音,意即:購物)到11點後,再吃一碗大理的砂鍋米線,實在是享受,美味至極,而且只要兩元。

夜宿月星客棧,木屋,標間,只要60元。,心滿意足地伴著樓下咖啡館的音樂入睡。

9月29日

一早醒來發現天還不太亮,卻已經是8點了,原來這裡跟上海有時差。天亮晚,天黑也晚。白天的大理也很美,有很多穿著白族服裝的姑娘,人稱“金花”。蒼山洱海也很美。不過惦念著麗江,於是買下午2點半的車票出發到麗江。

下午5點半到麗江。麗江的風格完全不同於大理,大理大氣,而麗江古城則有狹窄的石頭小巷,和緊挨的倚山勢而高低錯落的民宅。不過相同的是這些古城中都有石頭修就的排水道,裡面流淌著從高山上流下來的雪水,晚上睡在古城中,可以一直聽到流水的聲音。麗江的民宅很有特點,和北京類似的四合院,不過一般有兩層,每家都養非常茂盛的花草,有一種叫吉祥草的,非常漂亮,很多人家都種。我見過的最漂亮的一家是放在門口照壁前的兩盆極茂盛的吉祥草。完全古鎮的感覺,比江南的朱家角和周莊有特色多了。

趕快找住處。在大理聽說麗江住宿已漲到四五百元,我們並不十分擔心,因為根據以往經驗我們知道如何找到實惠的住處。果不其然,我們找到古城中當地人家裡空房子裝修的客棧,標間,干淨,60元一天。

當夜幕降臨,忽聞有悠揚的笛聲響起,伴著有節奏的齊聲吆喝。循聲而去,發現很多人手拉手圍成一圈在跳舞。一個中年男子吹著笛子在前代頭,人群隨著節奏或跳或走,同時齊聲喊著舞點兒。原以為是政府組織的表演,一問才知是當地納西族人的民族舞蹈,沒人組織,只要有笛聲響起,就會有人附和。只見彙攏的人越來越多,像卷心菜一樣卷了好幾圈,一會兒收攏一會展開,每個人都興致勃勃,非常投入。還有一些游客也跟進去一起跳。

晚上繼續苦讀隨身帶的網上下載下來的功略。安排第二天在麗江的行程。

9月30日 玉龍雪山-白水河-犛牛坪

早上起來准備去玉龍雪山。在古城小巷裡遇到一位喜歡說話的納西族老太,經她的同意和她合了影,很奇怪當地納西老太幾乎都穿一模一樣的衣服。裡面一件文革時候人人都穿的藍色中山裝,外套一件納西族的馬甲。想必是民族服飾隨歷史及政治演變的結果。

吃完早飯,我們倆包了一部出租車去玉龍雪山景區。一路上景色非常美,可遠望雪山隱約在白雲之中,山頂上背陰的地方可以看到雪。半路上,司機給我們停下來,哇歐,周邊安靜極了,萬籟俱靜,遠處白雲圍繞在雪山山頂,近處有茂密的草坪,那種讓你忘卻一切煩惱的安靜,你仿佛處於一個真空的世界,只有美麗,沒有憂愁。真想一直待在這裡。

司機一聲吆喝才把我從夢境中喚回。我們繼續前進。路過一條大河,司機停下來告訴我們這叫白水河。哇,才看見這裡有很多大大的犛牛,以前只在電影裡見過。和犛牛拍了好多照片,盡興後繼續上路。

很快到了犛牛坪,急不可待地騎上一頭馬,結果發現並非我想像的那樣可以策馬揚鞭。騎馬要沿著陡峭的山路上山,因為根本沒有石頭階梯可供游人走。雖然雲南的馬很矮,可走在泥濘的近45度斜的山路上,我的心都揪到嗓子眼了。一路和牽馬人攀談,曉得上山時身體應前傾,下山時相反,馬就會輕松一點。馬好可憐,據說這種馱人的馬最累,比拉車的馬要少活10年左右。等上得山來,頓絕眼前一亮,大片的高山草甸,襯著藍藍的天空,低低的白雲,真是我夢裡的天堂。

玩了一天,晚上我們就在古城裡逛。那時我理解為什麼麗江如此受人青睞,是因為白天有少人涉足的美麗自然景色,晚上又有城裡人喜歡的夜生活和可以滿足“血拼”欲望的各色小店,還有漂亮的古城。。。。。。太多太多,還是你們自己去體會吧。

10月1號 徒步虎跳峽

昨晚功略沒研究好,結果錯過了唯一一班開往虎跳峽的班車(結果後來證明因禍得福)。就在包車的地方找一起拼車的,等了很久每遇到同路的,只好買下午兩點到橋頭鎮的客車,後來知道橋頭鎮是徒步進虎跳峽的最佳入口。沒想到車上竟遇到另外四對同去虎跳的。

車很窄,山路很險,一路上遇到三輛車出事故,其中一輛滾到山溝裡,所幸無人傷亡。 下午五點左右到橋頭鎮,吃飯時遇到本地一位徒步向導“阿田(因此人姓田,同游的上海小姑娘給他起的昵稱)”,說可帶我們逃門票並帶我們徒步,但逃掉的60元門票錢給他。DONE。反正政府收的錢要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我先生說此山是你開,此樹是你栽,我們從這兒過,當然要給你買路錢。我笑。

上路了。夕陽斜照,三個人在半山腰上的羊腸小路邊聊邊走。阿田告訴我們為什麼當地的彝族人都住在高山上,據說漢高祖一次賜他們彝族人兩句話:高官由你做,好馬任你騎。結果他們錯聽成:高山由你住,好馬任你騎。從此一直住在高山上。在中甸的時候,我還聽到一種說法,說彝族人只講究吃,住的地方很差。不知不覺,天快黑了,天上有積起了厚厚的烏雲。還好,快到我們投宿的“納西雅閣”了

納西雅閣是一家當地山裡人家裡開的客棧,雅閣主人家裡有十幾間房間,每間房間裡兩三張床。這是真正的山景房,也是此行住的最便宜的地方:10元一張床。公用衛生間差了點,一間小房,裡面只有一個噴淋頭,女主人說本來要裝修的,孩子上學,就沒錢了。在這裡我還認識了花椒樹和核桃樹,花椒樹上滿是小小的紅色花椒,新鮮花椒有汁水的,揉碎後有一股強烈的香氣。剛到這裡外面就下雨了,十分慶幸。女主人端上自產的瓜子,核桃,茶水招待我們。又過了半小時左右,在車上遇到的另外四對和一位金發老外也到了,他們可被雨淋了,看到我們早到了,很驚訝,我們很得意,因為我們搭了一段阿田的順風車。女主人給我們生了兩個炭盆烤火,他們幾個烤濕衣服,我們一起聊天,互相討教經驗。三對北京來的,一對上海的,金發女孩是荷蘭來的。天黑了,我們在一盞昏黃的燈泡下吃晚飯。菜味道一般,主人自釀的玉米酒很香,我感覺一點不比五糧液差。當晚又有三個人也趕到這裡,後來知道是畫畫的,難怪其中一個頭發長長的,很酷的樣子。

10月2日

很早起來,我們一行九人上路了。主人給我們帶上他家自產的梨子,跟我們再見。徒步的路不是很好走,全是放羊路,沒有石階。一路上大家互相鼓勵,又說有笑。可氣的是其中的上海一對雇了阿田家的馬,本說是給女孩坐的,後來竟然兩人輪流騎,我們大罵他們腐敗,還可憐那匹馬。一路風景來自對岸,因為峽谷對面就是白雲繚繞的玉龍雪山。河兩岸郁郁蔥蔥。峽谷很深,向下一望,我的天,真有向下跳的衝動。橋上的人比螞蟻還小,金沙江奔騰而過,但在上面聽不到聲音。我們走了約三個小時,到達 “茶馬古道 ”-另一個鄉村客棧,主人用自產的核桃,瓜子,桃子,茶水招待我們,核桃著實讓其中一位被叫做“坑坑”的高興不已,又飽飽地吃了一頓。

休息了一會後,經大家討論,決定在下一個客棧吃中飯,於是我們留給主人5元錢上路了,他們說不給也沒問題的,遂願。這時已經是十一點多了,高原有太陽的時候是很熱的,我們開始減衣服,口渴。走了很久,忽然發現有一條小狗跟著我們,一看,竟然是“茶馬”家的那條。小狗前竄後跳,一直尾隨著我們。我們一直逗它玩,我還抱著它拍了張照片。下午一點多終於到達HALF WAY“中途客棧”,飢腸轆轆的我們狼吞虎咽地掃蕩了所有的菜,啊,好吃!隨後心滿意足地坐下來聊天。我特地光顧了這裡有名的“天下第一廁”,就是蹲在茅坑上,抬頭即可欣賞對面雪山白雲的美景,並可呼吸山中清新的空氣。好玩的是主人還有一個“手機蟈蟈籠”,實際上是一個掛在某一棵梨樹上的塑料瓶,上挖有一個口,手機就放在這個瓶裡,只有這個地方手機才有信號。我們的手機都沒信號。而主人的手機響過兩次,每次主人從廚房奔出來接電話,真逗。

下午,我們幾個人分成兩隊,一組人繼續徒步到中虎跳和下虎跳,而我們四個下山准備趕往橋頭。下山路不好走,特別是和阿田分手後我們走上了一條放羊的小路,非常難走,我在前面探路,後面幾位走不慣山路的跌跌撞撞,還有人險些翻到山下,真是驚險。(我先生的腿就在這裡受傷了,所以以後的路上就取消了去四川的行程)路上看到兩個徒步的走上一條通往懸崖的放羊道,幸好有當地人告知,才不至於迷路。我們好不容易下到山下,已經滿臉汗水曬出的鹽粒。在路旁等了好久才等到一輛車把我們帶到橋頭鎮。在橋頭鎮,我們四個人分手,他們趕往麗江,五點多我們搭上到中甸的過路車。

小客車沿著金沙江邊顛簸前進,空氣很潮濕,旁邊溪水潺潺,雖然車又破又髒,我心裡卻充滿期盼。畢竟夢想多年的香格裡拉終於就要到了。走了好久,好不容易司機停車叫我們方便一下,告訴我們快到了,路旁有一戶人家,門前燒著一大鐵鍋的牛奶,門前掛著幾只鐵桶大小的鈴鐺,據說是遷徙時掛在犛牛脖子上的。房子左面還晾著幾砣奶渣,寶塔形狀的。當我轉到房後面,竟發現栓著一只藏獒,脖子上圍著一圈紅顏色的布。我在虎跳峽納西雅閣時,聽那個北京小伙子講過一個關於藏獒的笑話:話說一個人在西藏旅游,內急,剛好看到路邊有一個小土丘,趕快松褲帶跑過去,卻發現“土丘”忽然動起來了,定睛一看是只藏獒,嚇得提著褲子落荒而逃。這只藏獒不是很大,不過仍舊很威猛。

很快車子走出山路,開到一片平坦的地方,漸漸展現在我眼前的是一片異域風情,高大的藏民居,暮歸的藏犛牛,一片片紅色的狼毒草,更奇特的是家家戶戶門前都有幾個四五米高的人字形木架,上面蓋滿東西。後來我才知道那是曬青稞和白蘿蔔的木架。太陽快下山了,遠處天際有一道彩霞,還有低低的雲彩。空曠的原野,暮色沉沉,在這異域他鄉我竟然有回家的感覺,仿佛回到了內蒙古,秋天,落葉繽紛的某一個秋日的晚上,我走在回家的路上,家裡媽媽蒸著又甜又面的地瓜等我回家~~~

天完全暗下來了,我在車上聯系住處,網上看好的幾家旅館都住滿了,還好在中甸的青年旅館訂到房間(120元標間),快八點半的樣子,我們到了中甸。晚上住在青年旅館,明顯地感覺中甸比麗江冷。中甸屬於迪慶高原,平均海拔3300米。

10月3日

早晨沒聯系到一起拼車的,只好乘公交車(兩塊錢)去松贊林寺。遠看松贊林寺像布達拉宮,後來得知確實是按布達拉宮的格局建造的。在松贊林寺上樓梯時明顯感覺有高原反映,每上幾級台階就要停下來喘幾口氣。對佛教沒什麼研究所以很快就出來了。隨後包一輛出租車去屬都湖。

這個湖屬於高山草甸,由一家私人老板承包開發的。景區裡天藍雲白,總之在雲南最漂亮的就是那裡的雲彩。難怪被稱為彩雲之南。天是那種清純的澱藍,在上海是絕對看不到的。就像人臉白就顯得漂亮,而這天藍就顯得景色美麗。路旁清澈的小溪倒映著藍天白雲,蜿蜒在有些變黃的草甸中。外圍被群山包圍的草甸當中有一片清澈的湖泊,湖泊當中有一座小山,而水中有秋天來臨後變成紅色和黃色的水草,在這個幽靜的湖邊,我們靜靜地躺在草甸上,欣賞著寧靜的美景。忽然下起了太陽雨,而在小山和湖面之間出現了一道彩虹!隨著太陽雨的漂移彩虹一會兒又出現在小山後面。

我們就徘徊在這美景中直到下午3點多鐘,可出去時卻找不到回去的車子。這裡不通公交車,出租車也沒有,我們只好挨個問那些旅游來的車子是否能搭我們回去,問了好久才有一輛車同意捎我們走。結果四個人坐兩個人的位子,我們倆半個屁股挨在坐椅上一路顛簸返回了中甸,真是好人,也不肯收我們的錢。

晚上就去藏民家訪,有藏族歌舞,青稞酒,酥油茶,青稞子和青稞面。在這裡我還得知中甸的藏民居與真正藏族的房子還不完全一樣,他們的房子中間是木頭,外面是泥巴,而且外面的泥巴是下面厚上面薄的,難怪外面看上去是梯形的。藏民族真是能歌善舞,隨便那一位藏人跳一段舞蹈絕對能讓你鼓掌叫好。當晚宿青年旅館。

10月4日

下雨。一早到車站買去德欽的車票。12點的汽車,打聽到伊拉草原不遠,於是30元錢包了一輛出租去。雨一直在下,草原在這種陰冷的天氣裡自然不會給人留下非常愉悅的感覺,而且這片草地並不大,對我來說根本達不到震撼的效果。只不過為了對得起15元錢門票,我楞是在裡面兜了半個多小時,才出來。

中午草草吃了一碗餛飩就上路了。雨還在下,班車行駛在濕滑的盤山路上,司機非常謹慎,估計車速只有30到40碼。天空中彌漫著白色的霧氣,把峽谷對岸山上的五顏六色的樹林籠照得亦真亦幻。山上的樹木密而且高大,山澗因雨而變得氣勢磅礡。一路上就聽見澗水從峽谷中奔騰而下的聲音。

天快暗下去了,景色慢慢有了變化,路兩旁的樹的顏色越來越黃,山上的樹開始更加五顏六色起來,而且松樹漸漸多起來,樹上有碩大的松塔。山路越來越窄,對面的山越來越遠,變成一座座獨立的山峰,山澗看不見了,變成密密麻麻的樹林填滿山坡。空中始終彌漫著奶一樣的迷霧,忽然,在班車轉過一個山角後,前面不遠處出現了一個高聳入雲的大山,而且我們驚喜的發現山頂上有白皚皚的積雪。看著我們驚喜的表情,當地人高訴我們那是“白馬雪山”(後來我查地圖,上面標著“白茫雪山”)。雪山!我們到德欽就是為了看雪山。那山高傲地聳向雲端,浮動於雲霧之中,神聖縹緲。

在我們沉浸在驚喜中時,班車轉了幾個彎,我們就找不到雪山的影子了。心中並不遺憾,因為我們知道真正的大雪山梅裡雪山就在不遠的前方。不久,班車把我們帶到了德欽鎮。這是一個傍山的小鎮,面積很小,擠在一個山溝裡,鎮上的街道坡度非常大,但房子都很古樸。我們和在車上遇到的一對戀人決定一起叫輛出租到飛來寺,那是看梅裡雪山最佳地點,也可以攔過路車到明永冰川。

到了飛來寺,已經8點左右了,並沒有看到寺,卻看到十幾個一字排開的轉經塔,是藏族人朝拜雪山的地方,今年是藏歷羊年,是梅裡60大年,所以有很多藏族人來這裡朝拜。我們好不容易找到住的地方,一間土房,兩張床,只好兩個人擠一張床,40元一張床。老板四川人,在這裡生活30多年了,老板娘是藏人,不太會說普通話。廚房兼客廳的大堂裡放著大大的一盆篝火,旁邊坐著四五個人在聊天。原來是幾個專門拍梅裡雪山的攝影人。裡面一個四川人告訴我們他們已經等了一個禮拜了,還沒見到梅裡雪山。他說去年他運氣好,等了半個多月總算被他等到。我們啞然。難怪剛才在外面連雪山的影都看不到,晴天都很難見全貌,這種陰雨天更不用提了。過了一會,外面又進來一幫人,幾男幾女,個個泥漿滿腳,風塵僕僕卻精神抖擻,原來是到梅裡去轉山的幾個徒步旅友。幾個人開口點菜說有什麼菜來什麼菜,只除了大餅子(當地人的主食),據說4,5天在山裡吃不到別的,淨吃大餅子了。

吃完晚飯,我們到外面逛,看到不斷有藏人從大卡車的托鬥裡下來,馬路兩旁買祭品的攤子上馬上就熱鬧起來了。祭品有柏樹葉枝,玉米,還有其他不認識的糧食,一起放在祭台上燒,再往下走,我們看到一個小小的亭子,外面掛滿了經幡,經幡的下面竟然有一些藏人在睡覺,還有一些人在鋪被子。當是氣溫很低,我們倆差不多把所有帶的紡織品都穿在身上了,可他們就這樣睡在外面。當時我就被他們的虔誠感動了。就是為了朝聖,他們不遠千裡風餐露宿,按我們的標准,他們大多穿著又破又髒的衣服,但臉上卻流露著樸實真誠的神氣。這是怎樣的一種生活呀。

10月5日

第二天一早跑出去看,天氣仍舊不好,看不見雪山,攝影家們准備去村裡買魚做中飯了。我們攔一輛過路班車趕往明永冰川。車上沒我的位子了,站了一會就有人對我說跟她們擠一擠,因為車子要走2個多小時哪。這就是當地人的淳樸。我在車上吃著早上買的大餅子,覺得滿好吃的,連菜都不用吃,一個人啃光了一個中號盤子大小的餅。一路上車子盤旋在狹窄的盤山公路上,司機放了一盤香格裡拉藏族民歌的磁帶,那高亢的歌恰如那雄偉的山脈和深廣的峽谷,此情此景,美妙無比。後來我特地買了一盤CD帶回家聽,就缺少那種味道。

大約過了兩個小時,我們到了明永冰川山腳下。在這裡可以遙望梅裡雪山。忽然聽見有人說 “看見雪山了”我們放眼望去,果然原來堆積在山頂的白雲散開了一片,隱約可以看見雪山的帶雪的峰,但並不是全貌。那秀美的山形,白白的山頂莊嚴肅穆,只插雲宵,寧靜而矜持,遠遠望著,一幅壯麗的遙不可及的美景,難怪人們會叫她神女峰,更被藏人視為神山之一。神秘的梅裡海拔6470米,迄今無人登頂,那只日本登山隊本欲征服這座神山結果全部遇難。

不一會白雲重新把梅裡遮掩了。我們結束了崇敬的遙望,開始登山去看冰川。山下有騎馬的,可以照顧到想看美景又不能或不想爬山的人。一般人爬2小時可到冰川。剛看到冰川,我還不敢相信,原來那是終年不化的冰層,看上去有幾十米深,全是冰,一直從遙遠的山峰婉蜒到下面。我們就在離冰層5米左右的地方,非常冷。大自然的造化。

下山很快,然後乘車回德欽,在鎮上又看到攝影師們,還沒有離去的意思。我們得離開了,留點遺憾,或許下次再來時我們可一窺神山全貌。到車站買票,車站已經關門,上面寫著第二天到昆明的票只剩兩張。我們四個正在猶豫,外面有一輛去昆明的臥鋪包車還剩一些位子,據司機說是昆明某大學的老師和一個徒步旅行團包下來的,回昆明前的路上還可以玩德欽的兩個景點。我們於是定下來跟他的車走。

當晚宿德欽財鑫大酒店,標間,標價300,講到120。

10月6日

一大早起來,驚喜地發現小鎮四周的山全變成雪山了,原來昨天晚上下雪了。我們約在9點出發了。一路上驚喜地看著外面的雪景。山谷裡綠色的松樹,五顏六色的樹上鋪著厚厚的一層白雪,一望無際,一直連到遠山。司機在所有人的強烈要求下,在一處安全的地方給我們下車玩雪。我們在這雪地裡撒著歡兒,打著雪仗。沒想到差點買不到車票的我們,卻因禍得福。狠狠謀殺了我的菲林後,上車離開。沒看到梅裡雪山的遺憾得到了一些安慰。

快到中午時,司機帶我們到了東竹林寺,這是喇嘛教的寺院。我沒進去,在外面閑逛,發現在這個寺院為中心的小村子旁邊有一個開闊的低谷,味道非常像美國西部的荒原,上空還經常有烏鴉飛起飛落。我正在安靜地眺望,忽然看見村子的路上過來兩個喇嘛,其中一個小喇嘛還騎著一輛兒童用的小摩托車,而那個大喇嘛則尾隨在摩托車後面。我覺得挺好玩,就趁他們不注意的時候拍了張照片,結果還是叫那個大喇嘛發現了,警惕地瞪了我一眼,還好沒找我麻煩。後來我先生告訴我,他跟村裡人聊天時知道那個小喇嘛竟然是這個寺院的小活佛,摩托車是縣長給他買的禮物。我不禁一陣後怕。

後來上車繼續行程。車子開得非常快,遠比中甸到德欽的班車司機開的快。旁邊的深谷讓我們看著很擔心。後來也顧不了許多也睡著了。一路無話。一車人都累得睡得很香。只是晚上開到大約在虎跳峽附近時車子爆胎,結果考後面趕上來的客車司機的幫忙,修了1個多小時才搞好。

10月7日

安全到達昆明。這位司機真厲害,一個人這種山路開了二十幾個小時沒停過。告別了司機,我們和另一對戀人也分手。我們去朋友那裡拿到回上海的臥鋪票子。其他的東西可以不預定,可不能拿臥鋪票冒險。中國的鐵路交通我們還是有一些了解的。在昆明又揩朋友的油吃了一頓野山菌火鍋,鮮美無比,六個人才用了98元。真舍不得回去。臨走前,買了一大箱蒙自石榴,總算有些安慰。

10月7日-10月9日

火車上大睡,除了吃就是睡。旁邊的人詫異不以。

全程12天花費:不算吃飯5460元。我的理論吃飯不能算,因為在家裡也要吃飯,如果硬加飯錢,6800肯定夠了。那裡吃飯很便宜的。

算算吧,自助游又省錢又好玩,雲南西北游絕對不虛行。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