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帝國 --- 吳哥旅游日記(3)時間:2003-12-29
地點:Siemreap-->
Angkor Vat (日出,順便逛) -->
Siemreap(吃中餐,中午太熱,回BeQuest休息)-->
Bayon-->
Phnom Bakheng(日落) -->
Siemreap-->
Tonle Sap Restaurant (US$7 /person)
交通工具: To To 兩台,motobike
人數:6人
因為Be Quest老板吳先生,昨天大力幫忙,雖然昨天Ling, Vickey,Nancy要和他取消訂房,他有點不太高興,呵呵~他們也真是的,哪有人在晚上才和飯店說今天取消訂房,不過後來Vickey和Nancy還是來住,他也沒話說,可能覺得我們這些人真煩......昨晚,我厚著臉皮再請他幫我們訂今天一天的To To司機兩台,和可欣賞傳統煩舞蹈的晚餐,還幫我們講價到七折,預定Tonle Sap Restaurant,一個人US$7。
在約定的時間早上5點,我們到Lobby看,外面有幾台To To,我說明一下來意,馬上有兩名司機說是他們,我們6個人,分兩組各自坐上To To和他們說要去看Sun Rise,5點的清晨,天氣有點涼涼,風吹拂在身上,感覺一陣寒意,往吳哥的方向車子還真不少,到一個地方後我們下車,司機說在對面等我們,用手一比,告訴我們看日出的地方在那,呵呵~我們都還沒搞清楚是哪裡,反正大家說順著人群走就對了,沒甚麼光害,不過到不用手電筒,因為人太多,很多觀光團的會帶手電筒,人很多,好像螞蟻一般,黑黑一片....慢慢的有點曙光,Ling 聽到日本的導游說6:25會有日出.....現在就是等待再等待了,我們大家下一個樓梯,在草地上坐下來,靜靜的等待,日出那一刻.....Nancy自己一個跑到很前面去看,不知他腦袋在想甚麼,我去把她給找回來,不然人這麼多等等一下子,被人群衝散可不太好。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6:25分到了,嗚嗚~今天雲層太厚,竟然沒看到太陽,只看到一點點紅霞....令人失望,大家一致,決定明天再來。我們回頭看看後面的人群,也慢慢散開了,說時遲那時快,一轉眼已經沒甚麼人了,我們幾人,在一條漂亮的小徑上,拼命的照相,呵呵~重點是大家還不知這裡是哪裡。照好像了,將LP拿出來看看,比對一下地圖,Romero,Ling也拿書出來研究一下,因為書上都說Bayon的日出好看,我們都以為這裡是Bayon.....厲害,把Angkor Wat當成Bayon....呵呵~其實很多人真的不知道自己在哪裡,路上就碰到好幾個在討論,和看地圖....Romeo 真厲害,還信信旦旦說他確定這裡是Bayon,再進去這個門就可以看到高棉微笑....真被他打敗,我還和一對大陸同胞說這裡是Bayon....還好他不認識我,不然被罵死.....呵呵~
難怪我比對地圖比了半天就是對不起來,原來是認錯地方.....呵呵~教你一個簡單方式,Bayon 是到處可以看到高棉微笑的地方,沒有太大平台可以看日出,而小吳哥的中心,從正面看去,會看到3個塔(另外2個是對稱),所以你一看到有3個塔的,是小吳哥應該沒錯。事實,我們是從西門進來,穿過護城河,經過一個長長的走道,就可以到Angkor Wat的入口處,在走道旁邊,有一個古跡,應該是Library,有很多窗戶,和長長的走廊,在哪裡小睡一下一定不錯,呵呵~可惜回來時,那裡已經有商人在那裡提供馬給人騎和照相,另外也有早期的挑水工具,我們在Library浪費太多時間,反而在主搭沒有看的詳細一點....應該說,因為沒有導游,很多時候,也看不出所以然,很多壁畫故事也不甚了解;Library 前面有一個小池塘,可以照Angkor的到影,不錯喔......往那邊的大樹過去,有一個寺廟,一些憎人在那裡修練,有一個私人廁所,男生1000R,女生2000R。
早上9點的陽光,竟然讓我感覺的熱,趕快到主塔看看,共有三層,第一層是有名的gallery,每一面都有一個神話故事,請參考下面的informatin,呵呵~終於看到有名的乳海翻騰....不過因為看過女王宮的雕像,似乎不覺得這裡有甚麼更好的.....Anyway, 還是可以看看他的神話故事,我從東面,爬上第二層,上面有一個憎人,在那理念念有辭,不過實在不知他到底要干嘛,不過照相他到很樂意配合我,第二層到三層的階梯,看起來亂可怕的,因為很陡,階梯又有損壞,還好東邊這裡旁邊有扶手可以上去,聽說因為一位法國人的妻子,從上面階梯摔下來,因此他出錢造一個扶梯,供游客使用,耶...第三層,沒甚麼映像,因該是更接近神的地方,有更多精美的雕像才對,不過沒每感覺到就是了,這裡沒什麼雕像似乎都被偷光了,只有一些牆上的浮雕,我感覺還是第一層的最好看,不過第三層到不失一個睡覺休息的好地方,在這裡碰到自己玩的Annie和Ginger,因為我們說中文,上面幾個似乎是大陸的女生,一直盯著我們看,不知要做甚麼,後來聽Annie和Ginger說,原來他們在找人一起包車去女王宮。
我順著剛剛扶手那要下去,看到一個老外和當地人比賽爬樓梯....呵呵~真是crazy....這麼陡,都能比,要是一個不小心,不知會如何…..他的兄弟還在上面喊加油Go..Go..Go…,我只可以說佩服而已。好不容易把人找齊了,時間也很快就接近10點半了,nancy 還在給我照相,真是不會累,Vickey拿著Mook的圖案,說她還有一面沒看到,Ling和Romeo 正在和越南航空的人講電話,要順延一天,不過溝通似乎不太好,要Ling去一趟,不過還是Hippo厲害,這個節骨眼,公司打電話過來,還在講公事,呵呵~我看全Angko只有他一個人這樣,這時候的我似乎最閑,正在吃牛肉干,不應該說牛肉絲,Siem Reap的牛肉干做的像牛肉絲~呵呵。
我們慢慢往門口集中,太陽正大說......到對面To To司機的停車處,呵呵~好多司機喔~不過早上沒有記住司機的長相,還好他們倒是記住我們,很快和我招手,我也發現他們不過我不確定,自己又到後面去看一下下,Hippo說是他們沒錯,才和大家說上車回去的,送我們回去BeQuest後,Ling,我和Romeo,要去越南航空公司一趟。我要confirm 飛機行程,Ling要延一天回台灣,我們請其中一位載我們去,另一位先回去休息,下午約1:30分來BeQuest;Hippo就研究一下等等去哪吃飯了。越南航空的辦事處,效率還不錯,不過就不知道,為何Ling在Angkor Wat說要延一天,他們一直辦不好,我們只好到他們辦公室來,半小時後,我們回到BeQuest,大家找一下,准備好好吃上一頓,呵呵~Hippo看了半天,選擇一家LP介紹的店---The Soup Dragon 吃中餐,聽說是泰國菜,不過似乎和我們認知的菜色有一點不太一樣,Anyway,總之每人點一樣,一起share,我們點了一堆東西,不過印像深刻的一道Fire Shrimp 還不錯吃,我們還加點一次,另外就是他們的一道咖哩雞,還不錯,不過裡面加了很多香料調味,到把原本的雞肉味道,完全蓋過,還有一個有點像粉條的米粉湯,非常不錯吃,這家店很多日本人和老外來吃,想必是不便宜,我們結帳後果然,要US$27,還算可以啦。酒足飯飽後,大家回去休息。
時間很快就到和To To 司機約好的1:30,不過我們都好累喔,想多休息一下,不過nancy說要去逛逛,最後Ling和Romeo他們三人先去Bayon,另外,我們三個,約另一位To To司機,3:00過來,我們大家約5:00在Phnom Bakheng山頂上面,我們可以小睡一下.....一陣鬧鈴響起,Hippo的手機響,這家伙老是叫不醒,真是厲害,我整理好了,再叫他起床,很快Vickey和我們一起出發往Bayon走,三點多的太陽還是很大,不過To To有遮陽棚,風迎面吹來感覺真好,到南門那裡,有很漂亮的橋可以照相,橋上應該是我看過雕像最完整的一條了,盡管還是很多不見或是損壞,南門小小的,穿過去是一條筆直的道路,非常漂亮,可惜我們都是經過那裡,沒有下車走一走,路上有時還會看到猴子在路上和行人要東西吃,在上下班時間,妳可以看到很多當地人,騎腳踏車經過這裡,一整排,遠遠看過去,有一總悠閑感覺;經過這一條路,盡頭就是Bayon,也就是處可以看到高棉微笑的地方,這個地方我很喜歡,因為在每個時間來都有不同的感覺,不過觀光客眾多,最好避免人擠人.....呵呵~我們在這裡碰到Romeo,Ling和Nancy,剛好等等可以一起到Bakheng山上;在Bayon看到日本的研究人員,他們用雷射做定位,繞行360度,以計算機仿真出來立體的Bayon情況,真是大開眼界,想想我們的科技真是落後日本一大節。
Bayon(巴揚)是被視為宇宙中心,也是大吳哥城的幾何中心,供奉佛教觀音的廟宇,在Bayon的入口處,迎面看到的是一片廢墟,有點感觸…. 不要太緊張,只有門口是這樣,呵呵~原來,妳要順著路上去上面,才可以看到高棉微笑,這裡的雕像,在太陽的照射下,呈現不同的景觀,非常值得一看再看;另外在下層也有很多壁畫可以看,可以看到很多新鮮故事題材的壁畫,描寫出在12世紀時,Cambodia人的現實生活,有看鬥雞的,有打仗的,膜拜的,下棋的,賣魚的……在Bayon最怕就是你都將重心放在,高棉微笑上,而忽略下層的壁畫,是一件很可惜的事情。為什麼這些佛像會有如此的笑容勒?根據研究,認為這些不是佛像,而是Jayavarman VII自己的雕像,他想將自己神格化,因此建立如此多的雕像。柬埔寨早在扶南國時代(6世紀中葉以前)就信奉大乘佛教,吳哥附近發現有極多風格的砂岩制佛頭和佛立像。而柬埔寨佛教美術,主要是依附於印度教美術,並伴隨著對高棉國王神格化崇拜的思想,佛教內容也以滲透於吳哥為代表的印度教建築和雕塑集群中,在吳哥群的遺跡中,可以慢慢去發掘。
看完Bayon後搭上To To朝著Phnom Bakheng山過去,一到山腳下,發現好多人,正往山上的路上爬上去,有點像在登山,因為那基本上沒有路,只可以說是一面登山的山路,旁邊有一條大像走道,不過比較遠,我們還是順應人群往上走,爬上山頂後,還要登上Phnom Bakheng的階梯到上面才是看夕陽的好地方,在這裡我看到一對70多歲的夫妻,兩個都爬到山頂上,老先生似乎沒甚麼體力,我和另一位先生,架著他讓他登上山頂,他說他今年76歲了,他太太73了,呵呵~不知道我70歲時還有沒有這樣的體力和毅力。到了山頂,真是人山人海,可以說是我在吳哥窟看到最多人的一次了,Siem Reap有5000人口左右,聽說旺季每天到Siem Reap的人就有3000人,真是個旅游勝地。
在這裡還可以看到熱氣球飄上來,不過因為人太多,沒有甚麼質量可言,我不建議來這裡看夕陽,可以去Ta Keo好一點;在這裡還碰到台中的教師團來旅游的,和我們在閑聊,呵呵~世界就是這麼小,到處都可以碰到中國人。雲層有點厚,似乎又看不到夕陽了,大家坐下來又閑聊起來,忽然聽到一陣歡呼,大伙在叫太陽出來了,只見人手一台相機,和喀喀的照相聲批起批落,頓然間,我感覺沒甚麼看頭,往另一邊走下去,因為我在上面看到一群大像在那裡,有一個牛的雕像,照了一張像,不知為何,他們會崇拜起牛來,或許和信奉度教有關。
經過大像群,感覺每只像的眼神,都是悲傷的,我看不習慣,迅速消失在像群面前,來到平台,等待一下同伴,不過人群正在下山,沒辦法,我也只好先下山到下面To To處等他們,天色已經暗下來,To To 司機一直問我說我的同伴勒….我說馬上來,這個馬上差不多20分鐘,往市區的車子很多,路上污煙瘴氣,不太好受,To To司機還要我們幫他一下,帶我們去一間商店先看看,有點無聊,不過我們也樂於這個順水人情,之後載我們到Tonle Sap Restaurant,出來接待的是一位漂亮的女生,本來想和她照像的,不過生意太好苦無機會,我們的位子是在靠近門口的位子,前面都被reserved了,大家去廁所一下,出來就開始今天的晚餐,這是一家buffet,含提供傳統舞蹈的表演,一個人UD$7蠻值得的,菜色也很多,有各種不同地方的料理,還有妳可以自己選料現煮的火鍋,7:00開始傳統舞蹈表演,呵呵~不過看不太懂就是了,大致是一些神話故事之類的,舞蹈和泰國的傳統舞蹈很像,看了書上才知道,泰國滅了吳哥王朝,洗劫過後,帶了一些舞女回到泰國經過泰國的發揚光大,這些曼妙的舞姿和豐富的肢體語言,原來是來自吳哥。
吃完晚餐,原本要去massage的不過吃太飽,而改期,回程時我們坐當地的Moto Bike一人一台,從餐廳到BeQuest一人1000R,便宜卻是很有特色,可以體驗一下。
■ Information:
簡介
相對於柬埔寨人來說, 吳哥窟不似是人間的制作, 而是一個神話傳說.按傳統的說法,居住於 Meru 山上的 Indra 神, 賜予人性的生命給祂的兒子Ketomealea, 讓祂能保護佛教, 及維持其王國的光榮.一個晚上, Indra 神 派遣 Meatolei 神到世上, 帶回Ketomealea , 乘祂坐著馬車前往拜訪33 神的天堂 ( Heaven of the 33 Gods ). 於停留時, Indra 神教授了 Ketomelea 10 種神聖的使命, 並連續七天, 於花園內, 替 Koetomelea 每天洗浸香浴七次. 再邀請 7 位神聖的 Brahmans 為祂念誦七咒語, 及灑潑神水, 祝福祂能享受百歲長壽. 禮成後, 他們乘坐馬車, 飛到 Indra 神的宮殿. 此後 Ketomealea 便被選定為建造人世間的使者 .天上的建築師並建成了吳哥窟.Ketomealea 看都吳哥窟的宏偉建築, 感到非常高興.並要求Pisnouka 同樣多建造幾處像吳哥窟的地方. 直至 Ketomealea 受封為此社稷的國王時, Indra 神再重臨大地,向其兒子祝福, 並賜祂為 " Aritha-polape a-hano " ( 即消滅敵人的強者 ). Ketomealea 並將祂的國土命名為 Kampuja, 即是現在的Cambodia 柬埔寨. 吳哥窟為於柬埔寨的西北面的 Siam Reap ( 暹粒 ), 距離泰國邊境約 150 公裡. 吳哥窟旳高棉人與泰國的暹羅人常常發生戰事糾紛. Siam Reap 是平服暹羅的意思.
柬埔寨王室溯源
這是一幅古老的吉蔑帝國的疆域圖。從地圖上來看,西至緬甸東到越南海岸,北至老撾南至馬來半島的廣大領土均曾在今天柬埔寨人的祖先的治下。然而,千年之後,曾經的輝煌都已濃縮為一張陳舊發黃的地圖,存放在歷史學家的書齋裡,或懸掛在博物館的某個角落。只有那靜靜地躺在叢林中的吳哥,頹敗而不失壯美的吳哥,方能勾起人們對古老吉蔑帝國的記憶……
關於古代的柬埔寨,中國的史書有過許多記載,如《太平御覽》、《梁書》、《晉書》、《南齊書》等。元朝使節周達觀更是在吳哥生活了3年之久,為後人留下了一部《真腊風土記》,詳細描述了古代吳哥的朗月清風……
據考證,現代柬埔寨人的祖先是吉蔑人,他們定居在洞裡薩湖附近。公元初年,一個從爪哇來的婆羅門教徒混填來到這裡,娶了一位女王柳葉,建立了富饒而強盛的扶南國。5世紀時,位於湄公河中游的兩個扶南國所屬的侯國合並為真腊國;6世紀下半葉,真腊國王拔婆跋摩將扶南國和真腊國合並;7世紀下半葉,真腊分裂為南北兩部分:北部稱陸真腊,南部稱水真腊。
公元802年,一位逃亡爪哇的真腊王子卷土重來,統一了真腊,他就是吉蔑帝國(吳哥王朝是其鼎盛時期)的開創者阇耶跋摩二世。阇耶跋摩二世初登王位時高棉還臣屬爪哇,但兩年後他便使高棉獲得獨立。阇耶跋摩二世最初在湄公河畔建都,後又遷都至洞裡薩湖北岸,最終定都吳哥。此後600年吳哥一直是吉蔑帝國的都城。
吳哥的輝煌是建立在擴張基礎上的。吳哥王朝在10世紀時曾六易國王,歷任國王均尚武好戰,其中尤以蘇耶跋摩一世和二世為甚。在蘇耶跋摩一世(1002~1050年在位)統治時期,吳哥的勢力擴展到南至今日泰國的南部、北達琅勃拉邦的湄公河地區。蘇耶跋摩一世曾大力發展灌溉工程,修築了寺廟,規劃和擴大了柬埔寨古都吳哥。
蘇耶跋摩二世1113年登基後,繼續向外擴張,占據了暹羅的大片土地和馬來半島的東海岸;1123~1136年間更是對越南展開一系列不間斷的進攻;1144年廢黜了世敵占婆王,次年兼並占婆。至此,吉蔑帝國達到了全盛的頂峰,其疆域達100萬平方公裡,包括20個左右的屬國。
然而,與其武功相比,蘇耶跋摩二世的文治更為史學家和後世稱道。今人能夠窺探到吳哥王朝的輝煌,多半是得益於隱藏在叢林間達數百年之久的吳哥窟。將吳哥王朝的輝煌以吳哥窟的形式留待後人瞻仰的便是蘇耶跋摩二世。蘇耶跋摩二世即位不久便宣布以毗濕奴教作為國教,開始營造供奉毗濕奴(婆羅門教和印度教三位一體的主神之一)的吳哥窟。雖然他沒有等到吳哥窟的完工便戰死沙場,但後人還是將營造這座世界上無與倫比的宗教建築視為蘇耶跋摩二世一生最大的成就。
在吳哥王朝的後期,能與蘇耶跋摩一世和二世比肩而立的只有阇耶跋摩七世。但人們對這位國王的童年和少年時代幾乎一無所知。阇耶跋摩七世40歲時住在鄰國占婆。父王逝世後他的兄弟亞索跋摩二世即位,他仍然留在占婆。後來吳哥發生宮廷政變,他才返回故土,但為時已晚:其弟亞索跋摩國王已經遇害,叛臣特裡呼伐那迪耶跋摩篡奪了王位。
12年後,占婆人侵入吳哥,推翻了特裡呼伐那迪耶跋摩的統治。吳哥遭受劫掠,臣民淪為亡國奴。在這種情況下,年近六旬的阇耶跋摩奮起抗敵,在不到5年的時間裡,就率軍趕走了侵略者,打敗了所有國內政敵。1181年,61歲的阇耶跋摩登基。君臨天下之後,阇耶跋摩七世仍繼續興兵討伐宿敵占婆,直至讓敵國俯首稱臣。天下安定之後,阇耶跋摩七世大興土木,建造大批新的佛寺、醫院和離宮別館。飽經戰亂、滿目瘡痍的都城吳哥城也得以重建。功成業就的阇耶跋摩七世得享遐齡,謝世時年已近百,是吳哥王朝最長壽的一位君主。
一個強國的衰落似乎總是伴隨著另外一個強國的崛起。1433年由於昔日屬國暹羅的入侵,吳哥王朝被迫遷都金邊,稱雄近600年的吉蔑帝國雪融冰消。16世紀末高棉改稱柬埔寨後,進一步淪為暹羅和越南的屬國,還成了兩國交惡的戰場。吳哥古城逐漸從人們的記憶裡消失,並最終湮沒在叢林之中……
1847年,經過一番宮廷爭鬥,泰國國王拉瑪四世即蒙庫王的密友、曾與他一寺為僧的東最終加冕,成為柬埔寨淪為法國保護國之前的最後一個國王。東可謂生不逢時,他不得不在強大的鄰國夾峙之下努力謀求復興自己的國家。但由於內外交困,他的努力屢屢受挫,積弱已久的柬埔寨還是逐漸被列強蠶食、分解。
作為國王,東的生活與他的國家一樣潦倒。王宮都是用木頭和茅草搭建的。東很少穿上衣,只在下半部圍一條沙籠。能夠顯示國王身份的是圍在沙籠上鑲有鑽石和紅寶石扣子的金腰帶。國王的餐桌上鋪著一塊漂白布權充台布,盤碟是新加坡送給國王的。刀叉的瓷柄上雖然貼著金箔,但刀叉的鋼制部分卻生滿了鏽。
東的日常生活雖然不如人意,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尋歡作樂。東一生擁有600名妃子,但這600名妃子卻只為他留下了18個孩子。
1860年東病逝,長子諾羅敦繼位。1863年8月4日,西貢總督、法國海軍上將格朗地耶乘軍艦前往烏棟拜見諾羅敦,把法國保護柬的條約抄本交給他,諾羅敦被迫在條約上簽字。與此同時,法國采取行動,反對暹羅對柬埔寨擁有更多的權力,迫使暹羅歸還像征王權之物。1864年6月20日,諾羅敦在法暹兩國官員的監視下加冕,1866年在金邊登基。次年,暹羅正式承認柬埔寨為法國的保護國。諾羅敦在位期間,法國不斷加強對柬埔寨的控制,柬埔寨徹底淪為法國的殖民地
法國平叛,遂決定立西索瓦為王。諾羅敦家族因此失勢。西索瓦在位期間,約有10萬柬埔寨人被送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場為法國效力,一名王子甚至魂斷異鄉。
1927年西索瓦之子莫尼旺繼位。父子二人在位期間均趕上了世界大戰,也均為喪權辱國而身背罵名。西索瓦將10萬柬埔寨兒男的熱血拋灑在異國的戰場上自不待言,而身為法國聖•梅克桑軍校士官生、法國預備役准將的莫尼旺,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國土的1/3淪為泰國的領土而敢怒不敢言!1941年4月復活節前夕,承受千載罵名的莫尼旺國王飽含滿腹的冤屈在一座海濱別墅駕崩……
雖然日本軍隊早於1940年9月便侵占了柬埔寨,但法國殖民當局仍牢牢控制著柬埔寨王室。法國殖民當局將莫尼旺的兩位懦弱王子棄之不用,挑選18歲的諾羅敦•西哈努克繼承王位。
但法國人這一次卻看走了眼。他們本以為從小接受法式教育的年輕國王會像其前輩那樣仰其鼻息,為達此目的,他們甚至專門派遣3名法國人出任新王的副官、私人顧問兼秘書。但年輕的國王竟然置法國人的良苦用心於不顧,在日本人的唆使下試圖脫離法國獨立,並最終結束法國對柬埔寨的保護關系。好在不久之後的1945年8月15日,日本戰敗投降,法軍重返柬埔寨。日本人雖然撤走了,但西哈努克謀求柬埔寨國家獨立的努力一直沒有停止。法國最終被迫做出讓步,法軍於1954年7月撤出柬埔寨。1959年11月9日,柬埔寨獲得獨立。
西哈努克身為國王,卻非常崇拜法國式的民主制度,對至尊無上的王位並不留戀。為了更深入地參與對柬埔寨的治理,1955年西哈努克辭去王位,指定其父蘇腊馬裡繼任,自己則親自出面領導政府。1960年4月3日其父去世,他宣布自己為國家元首而不是國王,試圖永遠告別王位。但40年後,已年逾古稀的西哈努克卻不得不違背自己的初衷,再度登基。
1970年3月18日,朗諾將軍發動政變,廢黜西哈努克,當時西哈努克正攜夫人在國外訪問。一周後,西哈努克親王成立柬埔寨民族統一陣線。1970年7月3日,金邊軍事法庭以叛國罪判處西哈努克死刑,但這一判決只具有像征意義。10月11日,朗諾政府廢除君主政體,宣布共和政體。1975年4月19日,朗諾政府被推翻。
1978年底,越南以20萬大軍,兵分7路大舉入侵柬埔寨。1982年7月9日,西哈努克親王與宋雙、喬森潘三派抵抗力量實現聯合,組成民主柬埔寨聯合政府。1991年7月,西哈努克被推為柬埔寨全國最高委員會主席。1993年9月21日,柬埔寨制憲會議通過新憲法,恢復君主立憲制,西哈努克重新戴上了王冠。
此時的西哈努克已垂垂老矣,不復少年天子的翩翩風采。但少時的風流卻給他遺留下無盡的煩惱……
早在即位之初的1941年,西哈努克便開始裝飾其豐富多彩的“情愛畫廊”。他坦然承認自1941年至1952年,先後與19個女子戀愛,娶有兩位正式夫人和4位嬪妃,共生下14個子女(8男6女)。
西哈努克的初愛是柬埔寨王家芭蕾舞團的明星甘霍小姐。身為舞後的甘霍小姐色藝超群,可惜出身風塵之家。她雖為西哈努克生下了黛維公主和拉那烈王子,但終不為王室和法國殖民當局所容。所幸她為國王生育的一雙兒女日後均卓然於世,非尋常可及:黛維公主繼承了母親的姿色和舞技,成為高棉古典舞王後;拉那烈王子則一度是父王惟一信賴的助手,曾任柬埔寨政府第一首相,現任柬埔寨第二屆國會主席、奉辛比克黨主席。
西哈努克與蓬珊莫尼公主的戀情足以令世人瞠目。這位公主是已故國王莫尼旺的女兒,也是西哈努克的母親哥沙曼同父異母的妹妹。他們之間的愛情持續了9年之久,蓬珊莫尼為西哈努克生下了4個王子和3位公主。其中長子尤瓦那在朗諾政變後一直跟隨西哈努克,曾是西哈努克民族團結陣線的主要領導成員。紅色高棉主政後,他拒絕返回柬埔寨,與家人流亡香港,後遷居美國,1994年返回柬埔寨後即入寺修行。次子拉威旺在朗諾政變後投奔了紅色高棉,兩年後病死在游擊隊營地。三子夏卡朋曾是王家空軍軍官,朗諾政變後被解職,1973年逃往北京投奔父親。紅色高棉勝利後,同長兄一樣,他也拒絕返回柬埔寨,在法國的一家柬埔寨餐館掂起了炒勺。父親再度流亡北京後,他又投奔父親,出任民族主義軍參謀長。後與哥哥拉那烈不和,與同父異母的姐姐黛維倒向洪森。洪森對夏卡朋委以政府副總理的重任。洪森與拉那烈和解後,夏卡朋成為他們之間交易的犧牲品,被迫流亡國外。
西哈努克與之舉行正式婚禮的第一個戀人是他的表妹諾麗亞。但僅僅24小時之後,他又與另一位女子舉行了婚禮,這位女子便是莫尼克•伊吉(1993年西哈努克任國王後改稱諾羅敦•莫尼列•西哈努克王後)。
莫尼克出生於1936年6月18日,與西哈努克自小就相識;其父弗朗索瓦•伊吉是意大利血統的法國人,一直與西哈努克的祖父和父親保持著世交。但西哈努克真正意識到莫尼克絕世的美艷還是在1952年的一次選美活動中。從此西哈努克對莫尼克的戀情一發而不可收拾。莫尼克是西哈努克的第6位,也是與他終身相守的最後一位妻子。自從有了莫尼克,西哈努克將對其他情人的寵愛專注於莫尼克一人身上,其它戀人因受冷落漸漸離他而去……
78歲的西哈努克國王因病魔纏身而來日無多。世人在為國王的龍體擔憂之時,不免產生了王位歸於誰家的疑問。細數諾羅敦的子孫,堪承大任的除了拉那烈王子,還有西哈努克與莫尼列的長子西哈莫尼?穴現任柬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雪。但王位繼承人並非由國王欽定,而是由現任首相、國民議會和參議院正副議長及兩名僧王組成的王位最高委員會選出。
千年古都吳哥在《花樣年華》中的驚鴻一瞥,勾起了人們對一段陳舊往事的回憶。1860年一位法國考古學家發現了已沉寂400年之久的吳哥古跡,柬埔寨人重新找回失落的吳哥王朝需要花費多少年呢?
西哈努克與蓬珊莫尼公主的戀情足以令世人瞠目。這位公主是已故國王莫尼旺的女兒,也是西哈努克的母親哥沙曼同父異母的妹妹。他們之間的愛情持續了9年之久,蓬珊莫尼為西哈努克生下了4個王子和3位公主。其中長子尤瓦那在朗諾政變後一直跟隨西哈努克,曾是西哈努克民族團結陣線的主要領導成員。紅色高棉主政後,他拒絕返回柬埔寨,與家人流亡香港,後遷居美國,1994年返回柬埔寨後即入寺修行。次子拉威旺在朗諾政變後投奔了紅色高棉,兩年後病死在游擊隊營地。三子夏卡朋曾是王家空軍軍官,朗諾政變後被解職,1973年逃往北京投奔父親。紅色高棉勝利後,同長兄一樣,他也拒絕返回柬埔寨,在法國的一家柬埔寨餐館掂起了炒勺。父親再度流亡北京後,他又投奔父親,出任民族主義軍參謀長。後與哥哥拉那烈不和,與同父異母的姐姐黛維倒向洪森。洪森對夏卡朋委以政府副總理的重任。洪森與拉那烈和解後,夏卡朋成為他們之間交易的犧牲品,被迫流亡國外。
西哈努克與之舉行正式婚禮的第一個戀人是他的表妹諾麗亞。但僅僅24小時之後,他又與另一位女子舉行了婚禮,這位女子便是莫尼克•伊吉(1993年西哈努克任國王後改稱諾羅敦•莫尼列•西哈努克王後)。
莫尼克出生於1936年6月18日,與西哈努克自小就相識;其父弗朗索瓦•伊吉是意大利血統的法國人,一直與西哈努克的祖父和父親保持著世交。但西哈努克真正意識到莫尼克絕世的美艷還是在1952年的一次選美活動中。從此西哈努克對莫尼克的戀情一發而不可收拾。莫尼克是西哈努克的第6位,也是與他終身相守的最後一位妻子。自從有了莫尼克,西哈努克將對其他情人的寵愛專注於莫尼克一人身上,其它戀人因受冷落漸漸離他而去……
78歲的西哈努克國王因病魔纏身而來日無多。世人在為國王的龍體擔憂之時,不免產生了王位歸於誰家的疑問。細數諾羅敦的子孫,堪承大任的除了拉那烈王子,還有西哈努克與莫尼列的長子西哈莫尼(現任柬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但王位繼承人並非由國王欽定,而是由現任首相、國民議會和參議院正副議長及兩名僧王組成的王位最高委員會選出。
千年古都吳哥在《花樣年華》中的驚鴻一瞥,勾起了人們對一段陳舊往事的回憶。1860年一位法國考古學家發現了已沉寂400年之久的吳哥古跡,柬埔寨人重新找回失落的吳哥王朝需要花費多少年呢?
七大奇跡之吳哥古跡──吳哥窟(Angkor Wat)
公元1296年元朝人周達觀曾出使柬埔寨著有“真腊風土記”記載該國的風土人情,親眼見證吳哥的繁華。公元1860年法國考古學家根據此書,終於在柬埔寨的北方靠近泰國邊境的暹粒(SIEM REAP) 找到了被埋沒了500年的吳哥(ANGOR)遺跡,大大小小共有一百多座神殿 。
據說吳哥寺是世界上最大寺廟,它占地162.6公頃,它的形像也印在了柬埔寨國旗上四處飄揚。進入吳哥寺要走過一條跨護城河的寬闊石橋,走到橋的東面,就直接面對吳哥寺寬達250米的門廊,門廊上雕刻有大量的拈指起舞的仙女,由於天未亮透,更是有一種朦朧的美。穿過門廊,眼前豁然開朗,出現一個可以容納數千人的大廣場,據說是當年高棉帝國舉行盛大典禮的場所。
廣場中央有一條長約500米的石道,筆直通往像征聖地須彌山的吳哥仙塔。大部分看日出的人們都靜靜地聚集在廣場上,昏暗中隱隱約約,或站或坐。吳哥寺籠罩在深沉的晨曦裡,似一個巨大寬厚的胸懷已經參透了10個世紀的風雨滄桑,顯得格外平靜安詳。
吳哥遺址景點推薦
■吳哥窟
雄偉的尖塔可以沿台階攀爬,但要注意安全,寺中還有長達800米的世界上最長浮雕回廊,精美絕倫。沒有見到吳哥窟之前,腦海中對那個名字下蘊涵的豐厚內容有著無盡的想像。而當真正面對著吳哥久遠的故事、千百回廊的城堡、寺廟殿堂內不可仰視的神聖以及四處彌漫的沉重鐵青色時,卻發現初時的想像是那麼空洞。
如風的往事
即使沒有收集動植物標本的法國人亨利•莫哈特(HenryiMouhot)在1860年闖入吳哥窟沉睡了400年的秘密花園,我相信也終有一天,因為超然的偉大,吳哥窟仍會在柬埔寨的熱帶叢林中向這個世界發出信號,從而引來人們關注的目光。
公元802年,國王嘉亞娃曼(Jayavarman)二世統一了高棉王國,將首都安在洞裡薩湖的北岸,定名“吳哥”。“吳哥”出自梵語“Nagara”,意為“首都之城”。吳哥王朝先後有25位國王統治著中南半島南端、孟加拉國灣以及越南的部分土地。歷代國王大興土木,建造宮殿與寺廟,使吳哥逐漸成為整個高棉人的宗教以及精神中心。可在公元1431年,曾經繁榮一時的王朝卻隨著泰人的入侵而畫上句號。棄城而逃的高棉人遠赴150英裡之外的金邊建立了新的首都。殊不知泰人的目的只在於掠奪,對於那座高棉人久居的古城並沒有興趣。當他們懷揣著吳哥的數億珠寶返鄉之後,那些俯瞰歷史塵煙的神的宮殿、佛的寺廟,便被深深地埋藏在洞裡薩湖畔的綠色荒蕪裡,成為被遺忘的過去,開始了沉默的光陰。
寺廟、城堡與花園
占地124平方公裡的吳哥窟有著數不清的寺廟、城堡、宮殿與花園,經過一千年的風雨,那些仿佛屹立在世界之外的建築大部分已是殘垣斷壁,在歷史烽煙中話盡蒼涼。保存最為完整的寺廟就是小吳哥(Ankor Wat),在12世紀中葉共有幾十萬人參與修建,前後共享了37年時間,是吳哥窟唯一面向西方的寺廟,而建造小吳哥的國王還未來得及看一眼他所創建的神奇就悵然長逝了。而今柬埔寨人把它印制在自己的國旗上,成為柬埔寨的像征。在小吳哥方形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座陡峭的高塔,像征著神所居住的須彌山,這就是佛教徒與印度教徒們篤信不已的宇宙中心;寺廟外的護城河意味著宇宙之外的大海。重重迭迭的石雕回廊的牆壁上有著精細的浮雕,內容是印度著名史詩《摩珂婆羅多》與《羅摩衍那》的神話故事。
小吳哥廟就是首都的廟,在12世紀時,吳哥國王蘇魯亞瓦曼二世(Suryavarman Ⅱ)所建造供祖敬神的廟宇。
小吳哥廟興建之初,高棉帝國篤信印度教,因此在砂岩的建築上多刻畫印度教神話。13世紀後期,佛教盛行,小吳哥廟變成佛教寺廟,石壁上多了釋迦牟尼佛神像及佛教故事,神的慈悲救苦,安慰人們破碎的心靈,成為中南半島最重要的佛教聖地。
人害怕神,也藉由神統治人。為了建造神的住所,蘇魯亞瓦曼二世花費了30多年建造吳哥窟,憑借著強大的國勢、國王的權力,動員無數民眾,從40公裡外的荔枝山,以大像車、水筏搬運石材,堆砌雕刻出壯觀華麗的小吳哥廟。
小吳哥廟的建築之美與技術,令人嘆為觀止。巨大的石材,利用卡榫累起石塊,毫無縫隙,整個建築層層隨著回廊直上,共分3層。
第1層回廊,壁上鑿雕的神像與圖案,刻畫精致、線條流利,彷佛擁有靈魂般,生動描繪天神與魔鬼攪拌乳海、乳海氣泡誕生的天女「阿帕莎喇」(Apsara)們、國王帶兵征戰、極樂世界與地獄的故事。再登梯直上,就是第2圈回廊,廊下奉祀神像,幾乎缺頭、缺手,不然就是殘存底座,被盜匪掠奪的痕跡,粗暴而殘忍。
從第2層到第3層,必須再爬13公尺高、傾斜度大、寬度窄的陡梯。因為是通往神的殿堂,所有的人類必須伏匍神的腳下,虔誠恭謹地一步一階,慢慢走上去。5座模仿蓮花花苞造型的石塔,是小吳哥廟的標志圖騰,代表佛教教義中的「須彌山」,亦是世界的中心,石塔一圈圈地迭高,每一圈都矗立石頭神像,塔尖就像是天聽的傳輸天線,接收人們所有祈願,點滴不漏地傳到神的耳朵裡。
石塔圈圍住的石殿,就是神明的住所。寂靜肅穆的氣氛,油然而生,從窗口眺望,國王的領土就在神的看護之下。
破曉與傍晚,最金光燦爛的日光都照在小吳哥廟,帝王令牌揮出最強勁的力道,築下最壯觀崇偉的聖殿,獻給了神,也安慰了人心。萬能的神守護著小吳哥廟,每一吋空間漫著是寧靜、安心與感動。
吳哥窟(Angkor Wat)窟Wat是廟的意思,位於Siam Reap以北6公裡於12世紀歷經30年時間建成,占地1500~1300米,四周有城牆,牆外有護城河,他的造形設計、建築結構、幾何比例、石雕工藝皆達到登峰造極,是世界級的偉大建築,被列為七大古跡之一。 神殿裡供奉的主神,其面貌乃取自建造此寺的國王蘇利亞華爾曼二世,也就是說神廟中祭祀的對像並非遙不可及的天神,而是半神人自居的國王。但廟裡的神像早已不知去向,只留下雄偉的建築。
吳哥窟的建築布局來自一個神話傳說,喻意代表宇宙,中心的主塔代表居住天神的山,伴隨五個高塔則代表其連帶山峰,塔外代表世界土地,護城河代表海。 吳哥窟以精美的壁畫和飛天女神像聞名於世,每一幅壁畫都有一個精彩的故事。天堂地獄圖,上層是一群神仙,中間是人間,下層是地獄,地獄判官守握寶劍,騎著水牛,獄卒毫不留情地鞭打做惡的壞人。最著名的壁畫稱做「乳海翻騰」是一個描寫正邪交戰的神話故事,大意是說有一個魔王率領92位魔鬼,與88位天神拔河,兩方拉動蛇身,要爭長生不老水,經過一千年攪拌宇宙之海(又稱乳海),產生不同海洋生物,很多神和動物都來幫忙,最後當然正神得勝。
牆上的飛天女神像,個個雕刻精美,衣著打扮姿態千變萬化,這樣的飛天女神到處都是,據說有2000個之多。第三層樓牆上的女神像個個雕刻精美,衣著打扮千變萬化各有千秋,他們的頭飾,項練、耳環、手環和腳環都很講究。神殿的三樓代表宇宙的中心是最神聖的高處,通過一條11米高之斜梯才可抵達,古時只有國王和高增才可登臨此神聖之地。 在沒有科學工具、機器的情況下古時候的柬埔寨人他們如何把數以萬計的巨大石頭有些甚至重達7-80公噸的巨石搬叢林中? 又如何精准的堆砌成一座座令人驚嘆甚至高達數丈的神殿?殿堂中柱子上、牆壁上、窗台、檐間甚至地面的台階隨處可見細致優雅的石雕又是如何辦到的? 專業的導覽員雖然說了一些史學家的解釋仍不免牽強,最後他語重心長的說“也許是以前的人比較尊敬神、思想純真、心地善良又不怕吃苦,比現代人高大有力才能做出這樣不朽的建築吧!” 從古高棉王國獻給神的殿堂是如此雄偉來看,可見古人多麼敬神,神也保佑當時人民生活富足、國力強大,但後來因為與鄰國打仗,國力漸弱,被棄置叢林中,這塊土地的人民在戰亂中度過,現在貧窮仍伴隨著他們
由於吳哥窟是所有建築群中唯一面西的主體,初見它的時候,在陽光西曬下,整體建築散發一種金黃色的光芒,在寬達一百多公尺的護城河圍繞下,中央走道從水面升起,很有紀念性建築那種磅礡氣勢。
纖細而規律的廊道,撐起了比例完美的三層平台,其上的五顆像玉蜀黍的塔型建築,更將吳哥窟的天際線作了最漂亮的演出,旁邊左側水池取景,吳哥窟倒映在水裡的畫面是再熟悉不過了。
第一層的回廊,回廊內側是浮雕,全長約一千三百公尺,依東西南北各向兩個主題及西向兩個轉角塔樓共有十個主題的精美浮雕可細看。
從導覽中知道這石壁浮雕的十大主題由中大門往右逆時針依序是
1.庫魯歇特之戰
Kurukshetra 之戰.
按印度教著名舞蹈刻 Mahabharata. 講述印度 Kurukshetra 省,
|發生一場兩位侄子的 ( Kauravas 和 Pandavas )戰爭. 將領立
於雕刻精美的指揮戰車上, 或坐騎在大像上, 漫天自箭如雨
下, 勇敢的戰士, 互相廝殺, 有見到支持的士兵, 列隊整齊.
戰場上活現受驚的馬匹, 倒下死傷的士兵.Kauravas 和
Pandavas 兩方的軍隊從左右兩方接觸.從軍隊的頭飾, 可分
認出左方是 Kauravas; 右方是Pandavas.在石雕上 可以看到
位於中間上面之 Bisma( Kauravas 之指揮 ), 他於第十天戰事
, 中了敵方 Arjuna 之箭. 戰友圍著垂死的 Bisma. Arjuna ( 位於
中央, 握著一個飾有 Rahu 魔鬼 面容的盾牌 ), 他放箭射殺他
的兄弟 Krishna. Krishna 死後, 變成 Arjuna 之馬車.
2.拉瑪雅娜場景
3.蘇雅哇曼二世的軍隊
King Surayavaman II 之軍隊
從西端開始, 王帝 ( 較大之石雕 ) 於寶座上. 下面是他的公主或
妃嬪, 坐著轎子. 王帝 的另一面是大臣及將領. 士兵列隊操前,
20 位將官騎著戰像 ( 其官階可從其幡子或 刻上的名字看出來 ).
在中央, 第 12 只戰像載著王帝, 豎有 15 度幡旗, 配合其尊貴身
份.再前面是 Lord Vishnu 騎於 Garuda 之上. 距王帝約 18 米之處,
有一婆羅門坐著轎 子跟著一葉載著聖火的方舟. 舟的兩端是蛇
頭設計. 一班樂團排在前面. 拿著牛角,海螺殼, 笛子, 鑼. 再前面
又是步操的士兵. 離壁畫末端8 米, 是 Jayasimhavarman 王子 騎
著大像, 指揮著 Louvo ( 現今泰國中部 ) 的兵團. 最後是暹羅的
雇佣兵, 軍容服飾比 較破爛, 野亂. 他們都備有長矛. 其長官也
是騎在大像上.
4.天堂與地獄
Yama 之審判/ 天堂與地獄.
壁畫的開端是高棉的好人和偉人都能被送往天堂而去. 壞
人則於地獄受折磨. 首先是被地獄之狗脅迫, 再被不同之野
獸吞噬. 一些人被繩索穿過鼻孔, 像牛般拖曳著受罰.
中央是地獄判官 Yama 手握寶劍, 騎著水牛, 正在主持審判.
他的兩位助手, 亳不留情地聽著壞人的求情. 犯了惡的壞人
被罰投往 32 種不同的地獄.之後是 32 種天堂. 天 堂部份之
壁綠, 刻有 Garudas ( 鳥神 ), 一層一層的王宮, 及飛天仙女點綴.
5.攪動乳海萬物創生
壁畫的頭 5 米, 先看到一隊的魔鬼, 駿馬和大像. 之後是
巨大的多頭魔鬼 Ravana,他拿著 七頭蛇( Vasuki ), 正在指
揮92 位魔鬼 ( Asuras ), 合力攬著七頭蛇( Vasuki ) 身軀 與
對面88 位天神拔河. 蛇的身軀纏繞著 Mandara 山, 兩方拉
動蛇身 當經過一千 年攪拌宇宙之海 ( Sea of Milk 又稱海
奶 ), 便攪發出 Amrita ( 長生不朽之精華 ).
宇宙之海, 受到滾動, 攪出不同海洋生物 ( 不同漁類, 鱷魚,
龍, 蛇, 龜 )的旋渦.在中央攪拌劇烈, 一些海洋生物, 被撕
成碎裂.4 臂的 Vishnu 在中間指揮兩方, 祂也化成烏龜,
在 Mandara 山下面,支撐著兩方拔河. 天神 Indra 則飛來
協助穩定山頂.當Amrita ( 長生不朽之精華 ) 出現 的時
候, 兩方面的合作便產生變化.魔鬼搶走了 Amrita, Vishnu
幻化成美麗的少女 ( Apsara ), 誘騙魔鬼讓祂來分配 Amrita,
祂把Amrita 全部分給天神.
6.唯濕奴戰勝群魔
7.克裡希納戰勝巴那
8.神魔大戰
9.拉瑪雅娜場景
10.蘭卡之戰,在東向的中間穿廊記有碑文
Lanka 之石雕壁畫, 是吳哥窟內之精品. 描繪 Ramayana 其中一
段 故 事.有關 Rama 太子 ( Vishnu 第七次轉世 ) 和 10 頭 20 臂
魔 鬼 Ravana 之間的戰爭. 發 生現今之斯裡蘭卡. Rama 與猴子
軍隊聯盟, 打敗魔鬼 Ravana 並救出 Rama 之妻子 Sita. 大約在石
雕畫 之中央,Rama 站於 猴將軍 Hanuman之肩膀上, 左手握著弓,
右 手拿箭.Hanuman 旁邊是魔鬼 Vibhhisana( Ravana 之兄弟 ) 和
Rama 之兄弟 Lakshmana. 在附近, Ravana 騎著由獅子拉的戰車.
登上第二層是一個很大的內院,門楣上的鏤雕立體的像要從山牆上跳將下來,雕工精美、主題各有不同,從第二層往第三層才是高難度的攀登,台階的級高約三十公分、級深只有十五公分,我的大腳踩在上面有四分之一要露在台階外,這層的高度約十公尺,上去之後沒有鐵條扶手包你不敢下來。
第三層是一個田字形的平面,中央祭壇的正上方就是那根最高的玉蜀黍,四周的柱列都刻有玄天玉女的浮雕,面貌頂冠與法器各異,窗襤都飾有像是算盤一樣的柱珠,非常精美,廊柱間或轉角加大跨距的上方,仿木構造用四十五度的橫梁搭建,起初覺得好笑,後來想一想,十、十一世紀鐵件的發展已有段歷史,如果橫梁上的石材,按有鐵件以鞏固柱間的穩定,那這種形式的呈現仍有一定的結構基礎。
吳哥窟為於柬埔寨的西北面的 Siam Reap ( 暹粒 ), 距離泰國邊境約 150 公裡。吳哥窟的高棉人與泰國的暹羅人常常發生戰事糾紛,Siam Reap 是平服暹羅的意思。
十二世紀,高棉歷史在蘇利亞華爾曼二世(俗稱「太陽王」‧SuryavarmanⅡ)的統治下進入另一時期,吳哥文化也因他建造了吳哥遺址中,最雄偉富麗的「吳哥窟」而達到頂點。
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廟宇,他使用的石塊與埃及卓甫斯(Cheops)金字塔一樣多。它是一個深受 12世紀的印度教影響很深的廟宇,它那突出而對稱的高塔外形,已被采用在柬埔寨的國旗上。大寺院裡頭供奉著印度教三大天神之一「毘濕奴」(Vishru) ,占地極廣,東西長一千余公尺,南北寬約八百多公尺,周圍有一條寬達二百公尺的城壕與護城河環繞。吳哥窟的正門在西面,是廣大的吳哥遺址中,唯一正門面對西方的神廟,入塔門後,參訪者必須先經過一條長達兩百多公尺,跨越護城河的石砌長道,有著七頭蛇( Nagas )的石雕橫亙於護城河,然後再通過近五百公尺的參道才能抵達中央神殿。兩旁的欄杆,是由七尊石構的大蛇像所構成的;五座主要高塔像征須彌山的峰,是印度教諸神的居所,也是整個宇宙的中心。
由於印度教的基本教義是以善惡得報為基礎的輪回,他們認為善惡行為附著於個別存在的「阿特曼」(意為「我」)身上,而人類就在善惡中不斷地輪回,反復地死亡,所以只有把死亡切斷才是真正的解脫,而解脫的方法便是沐神之恩,與神結合為一。因此吳哥王會在生前決定死後與自己結合為一體的神,而忠實地祭祀祂,為祂建造寺院,目的就是希望死後解脫個別存在的阿特曼,而與神合為一體,成為真正的神。所以國王就是寺廟中所供奉的神之化身,因此「神王」信仰便是吳哥王朝中,諸王建造這些偉大建築的原因。
來到小吳哥中央平台主殿下方,准備步上階梯,爬上近十樓高尖塔的參訪者,都不免先深呼吸壯膽一番。廟塔平台上風勢拗勁,變幻風雲就在塔頂上戲謔舞弄,好像一伸手就能觸及那神秘的幻化時空。昔日當中央平台上燃起雄雄聖火時,身著長袍的婆羅門祭師便喃喃吟唱著贊美詩,祈求保護天神砒師奴(Vishnu)的護佑,而隨著沉穩虔誠的旋律,祭師們會以順時鐘方向,繞著破壞之神濕婆(Shiva)的男根而行進,以示禮拜。毘濕奴及濕婆乃是印度教中的兩位主神,吳哥眾神廟中所奉祀的大抵以此為主,不過在這裡所見到的神像卻與印度傳統回異。小吳哥中供奉的主神八臂毘濕奴神,其面貌乃取自建造此寺的國王蘇利亞華爾曼二世,也就是說神廟中祭祀的對像並非遙不可及的天神,而是實際存在,以半神人自居的國王。印度教經典『博伽梵歌』(Bhagavad Gita)中曾提到的觀念,「人類中的帝王即是天神的化身」,在吳哥時期被發揮的淋漓盡致。
在長達一千公尺外牆範圍內,有層層迭進的三重回廊,及四隅拱中的五座高塔,古印度傳頌中的須彌山(Meru)【四王天居山腰四面,忉利天在山頂,山根有七重金山,在金山外有鹹海,鹹海之外有大鐵圍山】被表現的妙俏。一九九二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首先自眾神廟裡選中小吳哥,列入世界人類文化遺產加以保護。中國元朝大臣周達觀也曾在七百年前目睹小吳哥之雄偉,在其著作『真腊風土記』中形容其為「魯班墓」。魯班是中國春秋時著名的巧匠,周達觀萬萬沒料到,當時中國視為南方的蠻夷之邦竟有此文明。
百因廟(Bayon Temple)上有54座四面佛塔,像征佛光普照,代表當時國王統治的省份,巨大的觀音菩薩頭像,慈悲和藹的面目,被稱為「高棉的微笑」牆壁上的浮雕描繪出當時人民的生活、戰鬥場面、國王出巡等情景栩栩如生,刻化生動。站著不動女神像,姿態優雅端莊。神殿裡的地上,框框裡原來都有神像,有的被偷走了。回廊的屋頂已崩毀,殘留著石柱和石壁,石柱上雕刻紋路依然可見,地上每個石塊上打洞是做什麼用呢?傳說是用來插木樁搬運石塊用的呢,回廊的屋頂已崩毀,殘留著石柱和石壁,政府無力修復,目前由聯合國文教會整建。
■ Bayon
Bayon,這個廟宇建築相當特殊,以地理位置而言,居吳哥城的中心,歷史學家相信它是植基在另一個紀念性建築之上,在建築與歷史研究上仍存有許多討論空間,但大多認為它應該建造在吳哥窟完成後約一百多年間。
Bayon入口開向東,由於它是吳哥城裡最重要的一組建築物,如同下午大家聚集在吳哥窟一般,早上Bayon也是聚滿了人,建築物共分三層,第一層是標准的回廊,內側壁面部份有浮雕,第二層則開始有神龕,由於與第三層平台距離很近,加上五十四座塔樓各自聳立在天空,遮去大半的日照,使得神龕的光線顯得幽暗與神秘。
第三層有五十四個塔樓,每一個塔樓各有四面向的佛頭,每一個佛頭單面向的部份約寬兩公尺高三公尺,各自以不同的微笑面對從四面八方來的參拜者,這兩百多個佛像是按各自不同的位階訂定不同的高度。
初次見到Bayon的感覺,像是被這種神秘而又親切的氣紛所感染,又像是迪思耐的火山,一點也沒感覺到法國探險家第一次發現時對佛像俯視的微笑所感受到的恐怖,但越接近的時候卻發覺光線的蘊釀、變化、烘托出此宗教建築的神秘與莊嚴。
然而內部破壞的很厲害,實際可看的細部不多,只能從斷垣殘壁中找到片段精彩的雕刻,東向入口第一、二進門楣的山牆上,雕刻有仙女盤天跳舞的樣式,十分精美,從第一層東向的回廊裡找到一片保存還算不錯的浮雕,題材仍是攪動乳海萬物創生,從東向入、由北向出、漸漸走出Bayon時,這個原來覆蓋在森林裡舉世聞名的『吳哥的微笑』正歡送我走向當時霸權的巔峰。